2020年山东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的隐喻
傳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堰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
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
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別。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
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
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
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
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
封在土陶酒缸里。
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这不是酒缸,而是一面鼓。
蹦蹦蹦,鼓声雷动,可惜我们听不到——鼓声寂灭在天井的雨滴里(曾经的,将来的)。
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
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
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云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
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
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
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侧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
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晌午,烈日白炽。
几个小孩坐在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
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
棒冰在溶解。
枣树上,压翻了枣子。
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
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
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
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
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
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
在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
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驻足新叶村,作者并未急于描写具体景点,而是先做整体铺设,并以“长久的恍惚”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给人独特体验。
B. “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既说明我是新叶村的过客,也说明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
C. 文末几个小孩舔舐棒冰的画面,既给文章以温馨感,又能够延伸古村落的时间感,预示着古村落未来必将快速发展。
D. “时间的隐喻”指新叶古村历经时间洗礼而保存下米的诸多遗迹,它们展示着时间的力量,牵动着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属于游记散文,始终以“我”的视角行文,集中描述“我”的所见所感,真实热情,推进文章节奏。
B. “怀玉山脉勒住了缀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把绵延的怀玉山脉比作奔腾的烈马,动静结合,生动有趣。
C. 作者运用插叙交代新叶古村叶氏如何根深叶茂、开枝散叶的历史,使新叶村的形象更完整,增添了历史韵味。
D. 文章精于设计,南塘不仅将村落如今的景致凝缩于一潭池水,更以其悠久的历史衬托村落的悠久,呼应主题。
3. 本文介绍古村落新叶村时,为什么要介绍巷弄尽头的酒家?
4. 有人评价傅菲的散文语言“既没有传统的迂腐,又规避了时下白话的轻浮飘渺,缜密精微并富于张力”,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
与此同时,这次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大量从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
这种新的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经济发展迅猛,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更多样,就业方式更灵活,以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带货、数字化管理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获得快速发展。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业态经济从业人员已达数千万规模并保持快速增长。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就业格局,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定时定点劳动的就业形态,变为灵活工作、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的劳动关系,原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显得有些滞后。
当前,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补齐政策、法律规定的空白。
要通过法律创新,扩大劳动保障法律关系调整范围,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内容。
通过缴费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激励、引导新业态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要通过体制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
人社部门应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维权保护范畴,及时查处侵害其权益的行为,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各方主体,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用制度创新护航“新就业形态”》)材料三:
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然而,要让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诞生,除了要
帮助解决养老、医疗问题,让就业者能够稳定就业之外,更需要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行业、在线消费、育培训、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对许多个人来说,仍然需要商住用房才能登记注册公司。
在他看来,为了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是不是可以尝试在居家环境登记公司呢?
“新就业形态”的诞生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整体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氛围的体现和折射。
我们需要通过打造和激发创新发展的氛围,使得上海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让“新就业形态”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摘编自《让“新就业形态”在上海遍地开花》)材料四: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样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之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稳就业、保就业的严峻性,也加快催生出-批新产业、新经济,这些领城正是孕育和释放新职业、新岗位的所在,关键是要抓紧研究推动,以政策支持、服务引导将新业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就业岗。
花蓓谈到,像这样的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就业诉求,更加灵活多元、更能自由选择,必须及时跟进。
在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挖掘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新兴职业培训力度,创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
尤其要针对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提供职业发展的科学参考,让年轻人择业更加有的放矢。
(摘编自《中国青年》)
5. 下列对“新就业形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就业形态”是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为大量从业者创造的新的就业形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B. “新就业形态”是一种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定时定点劳动变为灵活工作、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的就业形态。
C. 互联网行业、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
D. 李老师法定节假日送外卖,老王下班后跑滴滴,小张工作之余参与“智慧城市”系统开发都属于“新就业形态”。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就业形态一旦全部职业化,就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
B.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型的劳动关系。
C. 胡卫认为,如果能在居家环境登记注册公司,更能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
D. 花蓓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就业的严峻性,也正在催生一些新职业、新岗位。
7.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促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
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
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
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
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
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
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
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
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
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
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
老
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
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
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
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我们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
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
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
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16年8月15日)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之所以写校长的铃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了不痛快,目的在于拿校长的铃声与老常飘逸自信的铃声作比较,突出老常打铃很专业。
B. 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这是动作描写,“摇了摇头”是老常为自己因打人一事耽误了打铃而自责。
C. “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常对他的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同时也照应前面学生们常问的问题。
D.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打铃人,但他认真工作,从不拖沓或糊弄,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
9. 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有什么作用?
10. 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项
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封平以户牖乡。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
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
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
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
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阙氏/围以得开/
B.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阙氏/围以得开/
C.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阙氏/围以得开/
D.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阙氏/围以得开/
12. 下列对课内文史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C. 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为皇帝信任者,位高权重。
D.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跟随项羽,也曾得到垂青。
他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平定殷王反叛后,
项羽任命陈平为都尉,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
B. 陈平逃离项营,遇险机智自保。
他横渡黄河时,看到船夫对他图谋不轨,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这样船夫知道他身上无钱才没有下手.
C. 陈平知恩图报,荣贵不忘故人。
刘邦封他为户牖侯,他辞谢说若没有魏无知,自己就不能入朝为官,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皇帝为此称赞了他。
D. 陈平富有智谋,处事谦虚谨慎。
孝文帝时,他认为太尉周勃在诛灭吕氏宗族的事情上功劳居多,于是托病引退,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我吾两人在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5.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颔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16.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
”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阅读下而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日。
2019年12月初,山西省太原市首批38名快递小哥获颁初级职称证书,江苏、山东等地最近也为部分快递小哥评定了初级、中级职称。
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快递员总数达300万人。
随着快递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送快递早已从纯人力肩扛手提的“苦力活”发展为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的“人机协作”,未来,随着智慧物流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快递行业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快递业评职称不仅激励了从业人员努力工作,也弥补了物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空白,显示了社会对整个行业价值的认可。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上述新闻内容,写一段评述性的文字,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在4月21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正式公布。
请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考虑图下方的汉字及英文字母),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1)构图要素:
(2)寓意: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
叶嘉莹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
二是“群德说”。
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