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汉语的使用也普遍全球,陈章太说:“2005年汉语使用情况位居世界第二,学习汉语仅次英语”,目前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的时尚。
在世界舞台上,普通话是中国的声音,规范汉字是中国的形象。
但有时,人们的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到这个声音和形象。
尤其是在电脑和手机代替了书写的情况下,不规范的汉字已偷偷潜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果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如果在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不正确使用规范字;一个学生如果常写错别字,就会造成笑话,就为他们的学习设置了障碍,甚至影响考学。
这是学生中出现的错别字笑话:“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师评:有这样的东西吗?我也要去!(兵马俑)”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对错别字深恶痛绝,因此,我对错别字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消灭错别字,写规范的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调查方法:
1、通过园艺小学的学生调查有关错别字的现成资料。
2、上网查阅有关错别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走上街道对街道广告牌、张贴广告进行调查、拍照。
(实地考察)
4、翻阅书报、杂志。
三、调查人员:
杜玉梅及园艺小学六(2)班部分学生。
四、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一)利用谐音(错别字),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商家效益至上。
目前各式各样的新产品推陈出新,为了打开销路,厂家和商家颇费周折,从利用广告的宣传作用上大做文章——节约钱,记得牢。
怎样的广告既省时又效果好呢,当然商家选择谐音的效果了。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谐音广告:
谐音广告
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引人入店(某高级饭店横额)
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
百闻不如一试喝过方知福乐好(福乐奶粉广告语)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
六神有主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
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广告语)
中国电信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佳丽--洗尽您一路征尘(某洗衣粉广告语)
汉字本身的具有趣味性。
在中国古代,谐音出现在古诗文和歇后语及其对联中,增添了其正规汉字无法达到的效果——趣味性,在一
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引起了文人墨客的极大兴趣,这也是人们视错别字而不见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下面是我查找到的一些具有谐音字的趣味性的诗文、对联、歇后语:
杨柳枝(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谐音的对联
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孔子生於舟(周)未,光舞(武)起自汉中。
谐音歇后语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但看此一翻)
钝刀破竹-------想不开。
(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好大的掸子)灯草打鼓-------不想。
(不响)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咸得没事做)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生花生-------非吵不可。
(非炒不可)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假猩猩)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
(照搬)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
(催牛)
酱缸里泡石头-------言难尽。
(一盐难进)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
(老石人)
唐僧的书-------本正经。
(一本真经)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
(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
(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
(米糊了)
城隍老爷的马-------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胡(壶)来
草把作灯-------粗心(芯)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犯(饭)不着
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是啊,谐音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错误的观念也在偷偷潜入每个人的心底,在不知不觉中潜生暗长,给人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二)错别字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损失
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如果在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不正确使用规范字给市场经济和商家经营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如果学生使用了错别字,就会闹出笑话,严重者可以影响一生的前途。
损失惨重
事例一:《一字值千金》
《一字值千金》这个真实的报道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讲的就是因为一个点而损失上万元的故事。
而今天我看到的这个故事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这个故事名字就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的故事》,说的是:清政府正规军队望风披靡的农民军队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路线。
此时,主将正在与人议事,随手写下手令。
先行官拿到手一看:“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
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竟把‘绕’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事例二:一个字与一千美元
美国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1万
吨大麦,每吨488美元。
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
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个句号,就成了“不太高”。
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上千美元。
——摘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笑话不断
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师评:一字之差,养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该赶快去养牡蛎?会赚到翻哦…(致癌)昨晚我和同学到快餐店吃晚餐,我们点了两个汉堡、「鸡块一粪」…师评:好吃吗?鸡粪?(鸡块一份)
我的历史老师长发披肩,个子矮小,脾气不好,有一点点「胸」…师评:历史老师要
我转告你「等下上历史课,皮给我绷紧一点。
」(凶)
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师评:你是该忧了——不及格。
(优)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 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地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影响知名度
在一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一个叫华普超市的大门上挂了一个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出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贵宾”。
(“席”误写为“度”。
)
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曾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警示牌:“来宾注意:请不要乘座无运营标志的机动车或人力车(机动车)三轮车,以免上当受骗。
请座校内交通车。
”(“坐”竟然写成了“座”)
(三)杜绝错别字势在必行
虽然个别错别字(即谐音字)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情趣,但是
更多的错别字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因此我对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人们对错别字的认识、错别字的去留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四)辨认并修改错别字的方法:
1、分析造字特点记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当然还有许多象形字和会意字。
就拿形声字来说吧,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声旁表示汉字的读音。
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易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
“讴”,形旁是“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因此,必须写作“讴”。
“呕”的形旁是“口”,表明与嘴有关的—个动作,即“呕吐”。
“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费尽心思,应该用“呕”字。
“沤”的形旁表明和“水”有关,粪便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
2、追究成语的本义记字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字。
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
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如:“再接再厉”,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而“励”有鼓励的意思,所以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
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的是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人们都要在磨刀石上磨利鸡的喙,以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
“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
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3、根据前后意思记字
有些词尤其是四字短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
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词。
如:“纷至沓来”,“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宇,“沓”是“纷繁”义,与其相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
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地到来”。
“沓”常被误写为“踏”,那是因为不了解“沓”与“纷”相对应的结构关系。
再如:“前倨后恭”,“倨”和“恭”结构对应,是一对反义词,“倨”是态度傲慢,“恭”是态度谦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恭”写成表动作鞠躬的“躬”了。
4、激发情趣记字
把枯燥的字形联想为有趣味的故事或形象的场景,这样学起来不但兴味盎然,而且记忆牢固。
如“真知灼见”,因为该词常用来形容高明机智的见解,而“灼”又常被误写为“卓”字,故而可以把它联想为“闪烁智慧火花的见解”。
这样,既联系了词义,又使“灼”的字形特征变得生动形象,记忆起来—定容易得多。
再如:按部就班:按部门上班。
(避免写成“按步就班”)欢呼雀跃:麻雀似的颠颠跳跃。
(避免写成“欢呼鹊跃”
5、编顺口溜记字
对形近字,可以把它们的细微差别编成顺口溜,这样易记易用。
比如:(1)戊戍戌:(wù)空(shù)点(xū)一横。
(2)掇缀辍啜: 用手拾掇房子,用线点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
(3)已巳己:(yǐ)半(sì)闭(jǐ)张口.(4)相象像: 外貌看长相,样子是大象,照人制成像。
五、结论
陈章太:2005年汉语使用情况世界第二仅次英语
2006-03-22 11:38:03来源: 中国网收藏此页网友评论913 条
规范字的推广,学校是主阵地,教师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以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本民族语言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升语
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