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篇4: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一、语文与人文素养
1.什么是语文
简而言之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语言又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我们知道口头语言比较随便随意,而书面语言比较规范准确。

同时,语文也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这也要求我们能将语文课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什么是人文素养
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为对象、以人为中学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那么,素养就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定的思想。

3.两者之间的联系
语文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语文的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养
首先我们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教师很多都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工具。

学生机械地接受,被动地学习,何来人文性?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的交流学习。

2.教师的人格感召力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教师一定要发挥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可以从思想、道德、行为、气质、知识、能力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教师的人格越高尚,就会对学生的感染力、号召力越强。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磁场,吸引着不同的人,教师的磁场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对社会的了解并不深刻,教师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且深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

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奋进,拥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

3.语文课本培养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说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学习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诗经》《论语》,以及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或者书写这些优美的篇章。

当然,我们不能说祖先留下来的都是好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古代文化的筛选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古代文学中学习到优秀的文化知识。

4.走进生活,感受人文精神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很自私。

主要就是因为现在基本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上,很容易养成自私的毛病。

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亲人,感受浓浓的亲情,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很多学生不乐意这样做,感觉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的所有要求父母也应该全部达到,却不懂得感恩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

只有让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合格的子女,才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亲情,才能享受、珍惜这份亲情。

5.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古诗,品味诗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可以开展语文活动比赛,比如书法比赛、作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人文科学讲座,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对古代、近代名著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川,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去感受祖国的美好。

6.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在不同的墙壁上设置一些名言警句、历史文物、外国文化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人性的美,才能使他们不断学习,做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有文化素养的人。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如痴如醉的情境。

通过多种方法,如朗诵古诗、作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新一代有才华、有思想、有文化底蕴、有人文精神的学生。

在小学这个刚对世界有认知的阶段,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家长、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

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留下来的文化是不可磨灭的。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精神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一直传承下去。

篇5: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是人最重要的思想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我国的基础学科,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大帮助。

一、对语文本色的诠释
文明的出现伴随着文字的诞生,文字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我们如今学习的汉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书五经;唐宋时期,有唐宋八大家,诗仙诗圣,此时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巅峰时期;元朝,又出现了大量的曲牌;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文学名匠。

他们的文字要么是对历史的总结,要么是阐述个人的观点,要么是描述发生的时事,要么是抒发内心的情感,都极具教育意义。

经过对这些文章长时间的挑选和整理,编纂成为了现如今的语文教材。

可以说,语文汇聚了前人思想的精华,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荟萃。

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书面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能够通过文字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想要表达的感情。

每个文章中都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生动的描写让他们跃然纸上,仿佛就在学生眼前。

学生的情绪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

由于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

学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灵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语文本色的回归。

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1.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小学生刚刚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文字仅仅处于认识阶段,不能灵活的运用,在学习时面临很大的困难。

而培养人文素养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作为依托,这些都是小学生不具备的,而一味的灌输教育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有很多负面情绪
小学生都喜欢热闹的环境,愿意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而且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乐于照顾小动物。

这些与老师和家长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在课文中也有很多助人为乐的例子,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遇到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此时小学生会流露出强烈的嫉妒情绪;当教师批评自己时,又会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

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一切出于本能反应,无法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也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有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3.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说些学生喜欢听的故事,而没有深入剖析故事的内涵。

篇6: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针对当前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

下面我结合阅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仅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与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良好品德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教学《I can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我先介绍Sarah 的话语:“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f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pick up rubbish. 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做志愿活动而获得的劳动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
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彰显人格魅力,启迪习惯养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任务型活动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其分清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活化教学方法,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创设情境,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

五、整合学科知识,引导正确发展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从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一代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