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主题作文鉴赏及点拨—“童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主题作文鉴赏及点拨—“童趣”
一、主题点拨
童心,即天真纯朴的心,最初的初心本心,赤子之心。
在如今利益纷争的社会,有太多太多人经历了社会的冷暖而变得虚伪油滑,有的人早已失去本心,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带着一张厚厚的面具生活。
也因此,在当下的社会中保有一颗童心是何其珍贵的一件事。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伟大的人胸怀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之所以能撑船,是因为他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利,而能够保全自然无伪的本色,永远以一种童心般的新奇和纯真面对这个世界。
曾经有位北大的新生拜托路过的季羡林替自己看行李,自己去办理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季老先生当时完全没有在意自己是北大的副校长,而是尽职尽责地帮助新生看守行李,实在令人感动。
齐白石在成名后,用自己画的假白菜想跟一位菜农换一车白菜,然而当时他的那一张画的价格远高于这一车的白菜。
归结起来说,真正伟大的人,不像那些小肚鸡肠的人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因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他们表现出来的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叙写时,就要重点描写人或事物身上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聚焦笔墨,定格放大,让人或物的特点、性格、精神品质在笔下鲜活起来,这样,“我”的情感才能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感悟才能深刻透彻,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文章最好写记叙文,选择素材时要尽量选择有趣的、有波澜的、有丰富情感的、有独特感受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最好能突出“你”让自己感动、敬佩、温暖的情感缘由。
抓住细节描写来展现自己获得触动的经过,引发读者类似情境的思
考和联想,丰富文章的内容。
文章还可以写几件事的片段组合,抓住每个片段的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最动人的细节来描绘,关注细节,这样才能将人物刻画得立体形象。
本文的主题看似普通,但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挖掘生活中那些新颖而亮眼的素材,想想生活中那些难忘的人给自己的影响和启发。
内容要积极健康,表现自己从某个人身上感受到的温暖和触动,情感表达要细腻,细节描写要生动。
二、佳作赏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柳莺是作家李忠元的童年记忆,小桃树是贾平凹的童年记忆,《山海经》是鲁迅的童年记忆。
什么又是你的童年记忆呢?是某个动物、某种植物,还是某个物件儿?请从这三方面里任选其一,在横线上填写一个与你的童年记忆息息相关的词语,如甘蔗、米花糕、海丰麒麟舞……,把题目“ ▲ 与我的童年”补充完整,讲述你的童年往事。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范文】
书与我的童年
阅读,可以使生命美丽如花。
——题记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的确,书籍就像一把金钥匙,可以帮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品味人生的道理;书籍又是进步的阶梯,帮我们登上理想的巅峰。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闲暇时,我总喜欢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读着,甚至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经常是妈妈的“狮子吼”把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的我给拉回来。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书:童话、科普、历史、小说、天文、地理……只要对我有益,通通照
单全收。
我很喜欢《安徒生童话》,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希望的书。
打开这本书,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童话的世界:绿茵茵的草地,微风轻拂,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这些多么美妙!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知她在天堂过得好不好?那只遭人唾弃的丑小鸭,它现在已变成白天鹅,应该会和朋友们一起展翅翱翔吧?那个吃大亏的皇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爱慕虚荣了吧……我沉醉在童话的世界里,那些美好的故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纯真的印记。
是“丑小鸭”教会我不要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与不幸,都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告诉我,心中要满怀希望,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微笑着面对一切;是穿新衣的皇帝教会我讲真话,信真理,才有真力量,不要像他一样愚昧无知、爱慕虚荣。
《安徒生童话》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引领我不惧挫折,一路向前!
除此之外,我还从其他书中获得了许多人生启示:《青铜葵花》让我明白了人应当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水浒传》让我看到好汉们的一身正气;《繁星》《春水》告诉我们自然、童心和爱的真谛;《绿山墙的安妮》教会我乐观和坚强……它们是我的精神食粮,塑造我的灵魂。
我在书的世界里慢慢成长,书籍让我的童年变得五彩缤纷。
花开花落,感谢有你。
我愿与你一路相伴,一路同行。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根据提示可以补写:柳莺、小桃树、《山海经》等某个动物、某种植物,或是某个物件。
写出“XX”与我童年的关系,对我童年的影响,引发童年或美好,或伤感的记忆。
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选取童年记忆中的甘蔗、米花糕、海丰麒麟舞……记叙自己与XX的故事。
【点评】文章以题记引出“书与我的童年”的故事,然后具体记叙了《安徒生童话》对我童年的影响。
篇末点题“我愿与你一路相伴,一路同行”。
2.作文
味道,不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除夕夜千里奔袭的团圆饭是过年的味道;橡皮筋和跳房子里跳跃的是童年的味道;明明满含泪水却微笑着说没关系是成长的味道……
人生百味,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横线补充完整;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参考例文】
爱的味道
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曾经的记忆早已被深锁在心底。
轻轻叩动心扉,从那缝隙中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爱的味道。
小时候,我对奶奶包的饺子情有独钟。
每当听说奶奶要包饺子,我都跑来问奶奶:“奶奶,包什么馅的饺子呀?”奶奶总是笑着说:“当然是我孙子最爱吃的白菜肉馅的饺子啦。
”没错,白菜肉馅的饺子确实是我的最爱,为了这,奶奶经常抛下自己爱吃的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呢!在那间明亮的厨房里,奶奶开工了。
她把买来的大白菜一瓣一瓣摘下,用水冲一冲。
拿出一个布满刀痕的菜板,将白菜垒成一摞,切成碎末;把半化不化的生肉拿出,切成片状,把肉竖起来,切成条状,再把肉横过来,就切成了肉丁。
奶奶把剁好的白菜和肉和匀,粉红、绿、白混合在一起,那样子美妙极了。
再把不多不少的盐、酱油、葱花、姜等等一口气全放入了馅子里。
这时,饺子馅才真正做好了。
接下来,到了饺子的最后环节。
奶奶把面擀成薄薄的面皮,把馅子轻轻地放在面皮中央,合拢,小心翼翼地捏紧,有时还会做一个花边。
我突发奇想,也想包一个饺子,于是抢过奶奶白面满满的手中的那个饺子皮,把馅放在中央,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上,可是由于馅太多,漏了出来。
奶奶说:“我的孙子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厨,你看,包的多好!”
阳光暖暖的,奶奶的笑,也是暖暖的。
饺子下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守在锅旁,奶奶见状说道:“孙子,再等会昂,马上就出锅。
”
不一会儿,奶奶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从厨房里走出来,脸上布满了汗珠,背有些驼。
奶奶说:“慢慢吃,别烫着了。
”我吃下一个,嘴里是香香的,心里是暖暖的。
当时只道是平常,那秘制的馅料,那包饺子的娴熟,那香喷喷的饺子,那幸福的笑容……
风轻扬,水摇晃,桥头人熙攘;曲悠扬,词已忘,桥下人相望。
奶奶的饺子香满了旧时的念想,褶皱记忆里爱的味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
“味道”,本义是“滋味”,引申为“某种感受”,即可理解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人和事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中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
补全文题。
把握“味道”的引申义,从深处或高处补全文题。
1.体验类:批评的味道,失败的味道,获奖的味道等等。
怀念类:咖啡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爱的味道,思念的味道等等。
选材比较宽泛。
写成长的经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皆可。
行文中,可以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感受。
对于感受的“生发”,可以是先“事”后“感”,也可以将感受融进事件的叙写当中。
注意细节的描写和具体情境的再现。
【点评】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很容易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
本作文题目是“ 的味道” ”,需要补充的可以是人,现代的,古代的人都可以;可以是物,书籍。
物品都可以;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善良、诚信、成功等。
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名中心词语,最好能把“味道”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奥登说: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是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能够倾诉衷肠的导师。
亲爱的同学,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来吧!请以“那些让我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些让我感激的记忆
我在岁月的路上一往直前,却在回头的那一瞬停下了脚步。
——题记我的故乡在云南的一个偏僻山村。
外婆、外公常年居住的地方。
记忆像水一样流过,外公长满老茧的手,外婆慈祥却布满皱纹的脸,还依稀荡漾在我的心头。
幼时的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糠粑粑,甜甜的油油的腻感,至今还留存在我心中。
故乡的房子是土基瓦顶的旧式云南建筑。
厨房里还有搭起的灶台和大锅。
记忆中外婆就是在那口黑糊糊的大锅里,做可口美味的家乡菜和我最喜欢的糠粑粑。
厨房的烟囱坏了,于是每次做饭时油烟充满了整个厨房。
我一进去就不得不被熏出来,可是外婆却能坚持在里面做饭。
我看见她用长满皱纹的手捂着嘴不停的咳嗽,眼泪都被油烟从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熏了出来。
看着她蹒跚的背影,我眼前忽地模糊了。
记忆中外公对我最好,我哭着闹着要买零食的时候,外公总是第一个带我去。
我被妈妈教训的时候,也是第一个跑到外公后面躲避。
外公总是把我揽入怀中,然后用责备的语气对妈妈说:“有什么话好好说啊,别怎的不怎的就对孩子出气。
”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摩着我的脸颊,坚硬的质感顿时使我感到疼痛。
每当我在学业上获得什么奖励的时候,我都会骄傲的拿给外公看,外公便笑得合不拢嘴,不停的用脸来蹭我,还一边呢喃着:“我家夕夕真厉害啊啊,以后一定成器。
”外公坚硬的胡扎刺痛了我的脸,我便怪叫着跑开去。
而外公却一点也不生气,不停的走这走那,向其他村民“炫耀”着我的成绩。
看见外公欣慰的表情布满了正快沧桑的脸,又酸又甜的感情便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那些像水一样的记忆缓缓流过我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与失败中摩挲着,鼓励着,抚平着那一丝一丝不安的荡漾。
我想永远记住它们。
外婆长满皱纹的慈祥的脸,和外公刺痛我的脸的长满老茧的手。
【解析】【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关键词为“感激”。
“感激”是一种心灵的颤动,“那些让我感激的记忆”这个题目质朴,真切,它是我们都曾体验过感受过的,更是我们珍藏于心的情愫,让我们有话可说可写,所以在构思、行文、主题的倾向性上一般不会出现偏颇。
在写作时要注意:①立意应高远。
在我们生活、学习的道路上,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有的帮助是有形的,有的帮助是无形的,有的帮助可能是无意的,……我们享受着这些帮助,我们也应感激这些帮助,有了这些帮助,我们成长的道路才会少了几许迷惘,多了几分坚定。
“感激”的范围广泛,引导语提示我们可写感激“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是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能够倾诉衷肠的导师”。
当然写作范围可以更广,若写感激老师、同学、父母似乎有点落入俗套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好,“文忌千人一面”,类似的材料已不再新鲜,恐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若从人生、社会等角度来写“感激”,则会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一次沐浴和洗礼。
如感激美丽的大自然、和平安定的社会、人生旅途中所遭遇的挫折(失败、磨难)等。
因此,从“求新求异”的角度,可立意为“感激生命”“感激自己”“感激那一记耳光”等。
①选材应真实。
“那些”意味着不止一件让我们感激的人或事,可用小标题或排比段的形式记录下多个让我们感激的场景。
要尽量选取自己最为熟悉、感触最深、影响最广、意义最特别的事例来组织材料,切不可虚构故事,滥发矫揉造作的情感。
①注意题目要求,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只是要记叙,还要有议论、抒情等。
要体现出自于内心的感激,态度要虔诚,懂得感激是胸怀宽广、人格高尚的体现。
【点评】本题考查写命题作文的能力。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
其次要立意深刻。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
选材要精当。
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
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4.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常在;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长留;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其实感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其实不曾消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个字;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①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答案】【参考例文】
其实不曾消逝
每一个杯形的小花都斟着一些酒,阳光的酒调的很淡,但是很纯。
闪出清浅又迷人的眼波。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
春天总是一个那么令人怜惜又容易消逝的季节。
我又想起了那个阿婆与她亲手植下的美好。
“阿婆,阿婆,这是什么树?好瘦啊!”我踏着小草做的“碧色琉璃”一蹦一跳的钻到阿婆身侧。
“这是桃树,前几天被风雨打折了。
我移栽到这,看看能不能救活。
”说着,阿婆擦了擦额前的汗,又俯下身掘土。
“桃子,桃树,嘻嘻。
”我沉浸在自己甜美的幻想中,闭了眼,仿佛树上全是桃子了。
在阿婆尽心的照顾下,那桃树不仅救活了,还长势极旺盛,每次和阿婆坐在树下望天,那些刀形的小叶忽然在风中活跃起来,像一些熙熙攘攘的船,航行在青色的大海中,不
用浆也不用楫,只是那样无所谓的漂浮。
阿婆总爱倚着树干,当阳光细细密密的筛下来,阿婆总爱伸出一只微微颤颤的手去接那阳光。
明明是一件无趣到连小孩子都不愿去做的事,阿婆却乐此不疲。
在我儿时懵懂的记忆里,阿婆总着的一些素净的衣裳,款式绝说不上新潮,却极为整洁。
有时我喜欢静静地呆在阿婆身旁,闻一闻她身上杂糅着的皂角粉的香味和泥土的清新气息,那么令人安心。
阿婆的鬓角有些发白,但阿婆的双眸却炯炯有神。
深深浅浅的皱纹在阿婆的脸上堆叠着,沉淀着一钟岁月沧桑的美好。
我曾在阿婆植下太阳花之前,仰着头稚气地问她:“你喜欢阳光吗?”
“当然了,我这还有一些太阳花的种子,下次我们一起种。
”阿婆微笑答道,很暖,很美,就像阳光。
她顿了顿又说:“只是许多东西太容易消失了,难以慢慢去享受阳光咯。
”阿婆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语气却很平和,使我感觉到是自己幻听了。
只是不知为何阿婆的背越发佝偻,只是不知为何阿婆踱起步子来越来越慢,只是不知为何阿婆那双神采奕奕的眸子越发黯淡。
那个桃花盛开的夏夜,阿婆因不慎摔下楼死亡。
我都不曾了解为何阿婆要下楼,为何一次摔倒会置人于死地,我甚至没有去见过他最后一面,我只是不停呢喃咒怨楼道的破灯。
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我并没有哭,只是感觉一种无形的悲凉在胸腔上下摇晃。
而眼泪却在令人窒息黑夜里溃不成军,划过耳廓。
那个夏日,我体悟到阿婆所说的消逝。
阿婆你植下的桃树结果了,总有许多调皮的小孩爱在未熟之时摘青桃,总是被我呵斥。
阿婆你答应过我一起种太阳花,我种了你也种了吧。
阿婆你植下的千年叶,万年叶,占据了角落的一隅,又细心的姑娘还拿花盆移植呢。
……
或许阿婆其实不曾消逝,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她亲手植下的美好在代替她享受阳
光,在代替她微笑,在代替她生存,这大概也是自然的博大与和谐吧……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
“不曾消逝”一词,应该抓住关键词“消逝”,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消逝,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消逝”,文题中“消逝”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
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消逝,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感觉。
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本文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
本文更多表现情感变化,所以心理描写一定要多,而且尽量写得精彩一些,也可以使用语言、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辅助,使文章有血有肉,更加生动。
【点评】审题,从题目中读出命题者的意图,同时思考题目所隐藏的其他信息,比如,有什么限制,要求些什么,本体的写作范围和对象比较宽泛,适合抒情记叙,也可议论,只要真情实感,阐明中心,没有难度。
5.多年之后,当王安忆再次走进给自己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花园时,才发现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在你的生活中,在你观察到的社会、自然中,是否有什么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 变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参考例文】
我变了
一年四季,变化无常;春去秋来,万象更新。
变,变,变!飞机代替马车,高楼代替土屋,我也紧跟时代步伐。
呵呵,我,也变了!
我的外貌变了。
一出生,我才六斤六两,五十厘米。
妈妈说:“你小时候啊,特别可爱!
我把你抱起来轻而易举,还没一袋十斤大米重呢!”现在,十年过去,我已长成大孩子了:身高一米四三,体重六十多斤。
真是“今非昔比”呀。
我的声音变了。
小时候,我说话嗲声嗲气的。
“你好!”说的又轻又小,而且有个毛病:一句话说错一个字就要重新说一遍。
幼儿园时,嗓门又变得特别大,叫我“小喇叭”都名副其实,而现在,越长大,越懂得保护自己。
我不再大喊大叫,平日只用大小适中的声音,这样就好多了。
我的习惯变了。
这几年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完成作业……妈妈说我现在最好的地方就是变得学会宽容了,不再为一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得理也饶人了。
一次我和妈妈讨论一个问题:“昵”读二声,还是四声,我们互不相让,最后查字典终于确定应该读四声。
这样我对了,若在以前,我定会发脾气,埋怨妈妈为何不早点相信我,而那次,我却对妈妈笑了笑,那一个迷人的微笑,让我们彼此都十分快乐。
我的内心变了。
以前别人批评我什么地方不好,我会嘟着脸,努着嘴,十分不情愿。
虽然老爸老妈说了我N次,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后来有一次,爸爸说:“能看出你不足的人,一定是高人。
你光想听表扬,不想听批评怎么行呀?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应该高兴才对呀!”这番话令我醍醐灌顶。
当别人指出我的不足时,我想:太棒了!我又可以进步了!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进步。
我变了,变得更乖巧,更懂事了。
我为什么会变了呢?这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离不开父母的倍加呵护,离不开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也离不开自己的自强自律。
我无比骄傲:我,长大了!
【解析】【分析】这个文题有无暗含的写作要求呢?关键是对“改变”的理解。
“改变” 必然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机缘,含有转折的意味,应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从反面走向了正面(当然,也可以让我从正面走向了反面)。
“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因此必须用到对比,写出“变化”,体现实质性的“改变”。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解答时审题很关键。
审题,要咬文嚼字,审关键词、审要求、审隐含信息。
然后围绕审定的主题,构思布局。
写提纲可以有效地防止跑题现象。
6.时间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带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纯洁无暇的童心、两小无猜的友情,抑或淳朴的民俗、传统的文化、见证城市历史的老建筑……当然也有许多事物正向我们走来,如梦想、冬天、中考的脚步、美好的未来……
请以“ ,渐行渐远”或“ ,越来越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后写作;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文字。
【答案】【参考例文】
童年的脚步渐行渐远
暮然回首,我已经开始慢慢长大了。
褪去了儿时的天真幼稚。
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小时候,无论别人说什么,我都会相信,并且觉得那是真的。
直到长大,学了知识才知道,其实那是假的。
月亮上没有嫦娥,更没有月兔。
用手指月亮根本就不会被砍耳朵等等。
什么童话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属于我们幻想脑袋里的。
以前,我以为对一个人有好感就是喜欢,就是爱。
慢慢,我发觉,其实那不是喜欢,只是一种觉得他不错,这个好那个好。
当时小,不懂什么是感情。
渐渐地,我从懵懵懂懂那个年龄开始懂了许多了。
朋友渐渐地少,个个都离我而去了,学习,太重要了!我开始努力的学习,屡战屡败,有几次,我都想倒下。
不过,体育老师的话一直围绕着我:当你撑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咬牙坚持。
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说要考长跑。
跑步是我的弱项,最讨厌的也是跑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