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约·诺里斯
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 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 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 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 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 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 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 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 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 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 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 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 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 为后人传诵。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 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 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 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 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 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 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 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 下流。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 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 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主题
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 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对比鲜明。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 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 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 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 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自然成诵
诫子书
2、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修身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 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静”是学习的前提:“学须静也”意为静静的 沉思,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心无旁骛地学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做到 “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 志) ,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质疑探究: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 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 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 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 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 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 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 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 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 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放声朗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 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 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 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 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 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 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 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立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 养德要求、途径
阐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发
诫 “静”的价值

先正后反——“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
论 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
证 的害处
谆谆告诫 修身治学
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于社会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立志、学习、惜时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 学广才,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 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必须修养 品德。
质疑探究:
用心解读
组内翻译
读一读,议一议, 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 句子不理解的?
译文: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心绪来修养身 心,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恬淡寡 欲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 达到远大目标。学习需要宁静专一,才干需 要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 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 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 能悲哀地坐守着那陋室,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 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 理解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关系理解:一方面,“明志”要靠 淡泊、宁静;另一方面,“成学” 要有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 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 品德。
1.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 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难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感受诸葛亮的 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 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 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 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 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 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 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 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 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 低微没有出息之辈。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 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 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 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 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 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
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
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
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 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 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 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文章的结构
论点 正反 论证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治学(静):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劝戒惜时,
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有所为
(正)。
年与时驰,
修身(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萎,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质疑探究:
1、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找出这 几个句子,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千古良相诸葛 亮不但是杜甫笔下的 精英忠魂,更是后人 眼中的智慧化身。他 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为此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 传身教,惠及子女。
【原文朗读】 【读准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
夫 君 子 之 行 , 静 以 俭修以身养德, (
) ; 非 澹 泊 非无宁静以无以明致远 志 , (
)。
才须学也
夫学须静非也志,无以(成学
),非学
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
则不能励精,(
)。意年与与日时去弛, (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 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 至醉,无致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