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1
生于江南,感受得到江南的美,更领悟得到江南的情。
难忘的是江南的街巷。
小时候曾到附近的古镇里玩过,喜欢那里曲折的小巷,那里的故事,那里的人。
江南古镇的小路上,铺着青石板,当清晨的露珠蓄满板下时,踩上去的声音伴着溅起的水花“扑腾扑腾”地流进心里。
路很长,却也很窄,周边都是老宅子。
春节时贴着的对联,年画,附在微微潮湿的木门上,散发出奇特的木香。
屋顶上黛色的瓦片堆积着,微弯的身躯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的沧桑岁月。
听父辈人说过,老宅子都是有故事的,悲伤的,欢乐的,愤怒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凝望着世间百态。
江南的人是安适的,与北方人的豪迈相对应的是南方人的细致。
老人坐在门口,看着子孙们打闹,妇人端着盆到河边浣衣,一切都是和谐的。
但更令我遐想的,是那白墙黛瓦后的深闺中是否真有温婉如玉的女子在绣着花。
现在长大了,却似乎已看不到了如此的景色,推土机的轰鸣推倒了年寿已尽的宅子,一块块瓦片在废墟中悲鸣。
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街。
难忘的是江南的雨,江南是隐默在雨中的景。
在雨季,都是细雨飘渺了几个星期才徐徐离去。
记得初去西湖正是冬末,寒气还未褪去,游览到了一半,天空飘扬起了小雨。
随风而来,望着西湖,一股“独立濛濛细雨中”的感受扑面而来。
古代文人留下多少写雨的名句,道尽了这细丝的愁。
美景全都氤氲在了这水雾之中。
渐渐,雾散了去,环境似乎再无以前那般湿润清新了。
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雨。
难忘的是江南的花。
小桥流水边的树上总是绽放着各种花,田家泥土上也总是遗留了花的气息,江南的空气是香的,与江南所配的花有很多,水中的便是莲。
真真切切的水红色不适合开在繁华之地,那是牡丹芍药的天下,反而是更适合这江南的古典小城。
莲从水中脱俗而出,与萍藻相依,素雅又显傲气。
端合在瑶池
的莲吸引了如莲一般的女子,“涉水采芙蓉”乘舟的女子和莲在水乡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若是说岸上的花,我更偏爱茉莉,纯洁素白的色彩或许并不明显,但那香气在花季却是萦绕了整个小城。
花香充满了江南,甚至水中都有着花之灵气。
可如今的花却再也不是自由生长,只是被人当做盆栽,在钢筋水泥中成为了陪衬物。
难忘啊,难忘那江南的花。
遥望江南,便爱上了这地方,难忘江南。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2
一排排白瓦青灰的墙面,整齐地排列在水路两旁。
形态各异的拱桥,横跨在荡漾的流水之上。
水面映着桥的影,桥底映着水的波。
水路,街巷,不规则地穿插在朴素而又雅致的房屋之间。
在水边,能够看到水一样清秀,水一样纯净的姑娘。
她们继承着水的柔和,拥有着水一般晶莹的心。
在碧绿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不紧不慢地划过,健壮的船夫手里握着一支长篙,船后荡起漾漾波纹。
江南的水路像网一样,四通八达,通向遥远的历史。
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水冲刷掉了岁月的痕迹,使它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样。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少村庄现在已经没了踪迹,被高楼大厦取代。
江南水乡保留了它的惬意,保留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这里没有来往的车辆,取而代之的是船只。
虽然不那么快捷,但在船上抚摸着柔和的河水,那种意境,却是坐在铁皮箱子里所感受不到的。
被时代抛弃了的意境,在江南水乡可以完整地找回来。
或许江南水乡就像一块翠玉,没有北方那样结实的躯体,它需要细心呵护。
或许它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轻轻一碰便会支离破碎。
但是,再锋利的刀刃,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给水造成永久的伤害。
经过时间的流逝,水最终会恢复原米
的样貌。
水或许是无力的,但就算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水转一个弯,谁也不能阻挡它。
是水编织了江南水乡,守护着它,引导着它,在江南水乡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3
今天一大早,雾气便像牛奶一般浓稠,笼罩着整个学校。
教室里,同学们为即将到来的秋游激动万分,但还是认真听安全教育,只强忍着心头的兴奋与欢畅。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气被驱散了,我们也乘车出发了。
车子行驶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乡下。
车窗外时不时闪过一丛丛五颜六色的花朵,令人心花怒放。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张家港的江南农耕园。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农耕部落”。
听导游说,这里面是表演动物马戏的。
从来没看过马戏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挤进去,一睹为快。
很快,马戏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几只香槟色的泰迪犬,他们端坐在椅子上,等待驯兽师拿出道具,驯兽师仿佛也知道小狗们的`迫切心情,便拿出几条长方形短凳。
这是要干嘛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趁我们思考时,小狗已经开始表演了。
只见它迅速地跳过一条条小板凳,又从小板凳下敏捷地穿过,引得观众大声喝彩。
下一个是狗熊表演。
只见驯兽师牵来几只皮毛油光水滑的狗熊。
狗熊一上场,驯兽师就拎来几个滑板,让狗熊踩上去,并用皮鞭在空地上抽打着。
狗熊畏于皮鞭的力量,便乖乖踩了上去,还滑了起来。
一圈,两圈……这时,乍一看,滑板上的狗熊好似一个顽皮的男孩,正练习滑板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土地整理区。
那儿展示了鱼塘、稻田、圩田、沙田、涂田的由来,令我们长了不少知识。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十二点了。
于是,大家找了块碧绿的草坪,拿出食物与大家分享。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快活林”,观看小鸟表演。
此时,正是表演的高潮。
只见一只鹦鹉爬上梯子,走上钢丝,一步,两步……它很快走完了。
它的动作如此娴熟引来一片喝彩声。
接着,我们来到了赛狗场。
三只猎狗跃跃欲试,等待开始的那一瞬。
“哗”,箱门拉开,比赛开始,三只猎狗如同脱弦之箭,一溜烟就没影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冠军已经产生了,它将受到人们的掌声与鼓励。
该自由活动了。
我们来到游乐场,分散成八个小组自由活动。
我去坐了摩天轮。
从摩天轮顶部鸟瞰整个农耕园,景色美不胜收。
两点,是我们返校的时间。
我们坐上大巴,依依不舍地回望着江南农耕园。
那里,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还领略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
大巴启动了,我们望着它逐渐淡出视野。
一路上,我不禁思索着: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能否在追求智能的同时也回头望一望中华民族十万年的农耕文化呢?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4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
那里如画的风景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让人有一种复古的感觉。
我们游览的是东栅风景区,西栅主要是观夜景。
进入景区后,一篇翠绿的竹林映入我们的眼帘,一颗颗竹子挺拔的站立在那里,就像是一个个士兵。
竹林里有一座用木板做成的小桥,小桥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蜿蜒的长龙。
桥下有清澈的水流过。
看着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沿着小路走了一会儿,来到坐船到渡口。
刚上船时,船有些轻微地晃动。
撑船的老伯告诉我们这是乌篷船,乌篷船的形状很像楼梯,随着船慢慢向前移动,
船尾的水面上荡起一道道波纹,如同老奶奶密匝匝的皱纹。
小河的左边是一排排浓密的柳树,看上去像一面绿色的屏障。
右边是古色古香的古宅,这些古宅都是明清建筑。
他们都是有许多石柱支撑建立在水面之上,房顶是由青灰色石瓦铺成,看上去像一片片鱼鳞。
波光粼粼的水面倒影着蓝天、白云、房屋、绿树,它像一块碧玉,又像一条水龙,盘旋在乌镇当中。
景区最令我难忘的是钱币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国家的钱币和纪念币。
我穿梭在人群中,看着不同样的钱币和纸币,心里由衷的佩服这些发明创造钱币的人,也很想长大了去这些国家游览风景。
最后到走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纪念币。
我非常高兴。
拿着我心爱的纪念币,再向前走,我们到了矛盾故居,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这位文学巨奖的身世和童年。
看着矛盾老人家的铜像,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敬仰之情。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离开乌镇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色中。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5
今天是正月十一,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南第一家游玩,一路上我很兴奋,爸爸大概开了一小时左右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
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代建筑组合为特色。
“青山田园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
江南第一家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30年,鼎盛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
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景区文化内涵
及其丰富,数百年间家族成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以其清廉家风扬名天下,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
我深深的被九座牌坊群所吸引,第一座牌坊就叫“江南第一家、”第二座牌坊叫“孝义门、”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第四座牌坊叫“有序,”依次是“恩德”牌坊,“麟凤”牌坊、“取义成仁”牌坊,“礼部尚书”牌坊和“九世同居”牌坊。
每一座牌坊都有它的感人故事,也都有它的不同建筑风格。
真不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江南第一家,”啊!今天一游我不仅喜爱这里,而且也学到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和来历,真是受益匪浅。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6
暑假里我们全家去浙江安吉游玩,选择了两个比较有名的景点,一个是“藏龙百瀑”,另一个是“江南天池”。
藏龙百瀑(又名太平天国“小梁山”)距县城18公里,南连临安“小九寨沟”风景区,西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相连。
经过漫长的路途,终于看见一块巨石上雕刻着“藏龙百瀑”四个大字。
我迫不及待地想赶紧上去看看,虽然天空一直下着绵绵细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登山的心情。
崎岖的山路上虽然有石阶,可还是难走。
看着指路牌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神形皆备的“神龟听瀑”。
站在桥上眺望,瀑瀑相连,一步一景。
我们继续前进,紧接着又来到了“龙须瀑”,的确名副其实,那瀑布就像胡须一样,又细又长。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接近山顶的“龙跃瀑”,传说有一条小白龙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想展示一下本领,就在这里打了一个滚,就形成了“龙
跃瀑”。
一个个突起的石块好似龙的脊背,一道道山泉从高处流泻下来,犹如白练悬挂,煞是雄壮,美不胜收。
山上的瀑布很多,可以说是几步一瀑,说百瀑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水流小了点,不过看瀑布讲究意境,大小不是问题,万物皆然。
我们又去了位于天荒坪镇的江南天池,那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投资近百亿元。
电站上水库天湖是一个人工建造的高水湖泊,蓄水湖面广大28公顷,烟波浩淼,具有极大的观赏性。
不知不觉到了返程的时候,到达常州的时候天空仍下着细雨,可是我们一点也都不觉得扫兴,这次旅游本来就为了看水,回家路上又逢雨水相伴,真是给我们的江南游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7
千灯是坐落在江南水乡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令不少中外游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朴素的青石板街。
曲折的石板街从远处伸延而来,上面的青苔印证了它岁月的沧桑。
它虽看惯人世繁荣,但仍然甘愿倾听人们不缓不慢的脚步声。
它贯穿了整个千灯,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鳞片——石板被岁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条隐蔽阴暗的水沟。
这个水沟作何用处呢?聪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缝隙间隔,在下面开凿了一条排水沟,不管下绵绵细雨还是倾盆大雨,这个排水沟可谓是无懈可击。
凝视远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群屋之间,高耸入云,似一把倾斜的宝剑插入云霄。
如此雄伟的宝塔叫什么?这便是秦峰塔,千灯的镇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面前的流水哗哗而过,一架石桥显得别具一格,这是江南水乡的风采。
迈着碎步从上走过,还能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哗哗的水声从耳畔响起,清新的空气润泽了我的肺腑。
这儿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没有过分的喧哗吵闹,只有艺术的气息散发着,弥漫着,充盈着。
这儿是艺术的摇篮,是昆曲的发源地!
穿过小桥,来到古戏台,一阵优美婉转的琴声响起,随后是哪圆滑细腻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昆曲的形式演绎水乡特色,吴侬软语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
一身胜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红,没有丝毫的点缀,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丽娘”的水乡姑娘了。
这也是昆曲的特色:没有华丽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气息。
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了。
千灯,是否有一千盏灯?是的,当我们走进灯博物馆,果不其然,一盏盏古老的灯具在经历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国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这些灯具历经百朝更换,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在展柜。
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盏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灯具,据导游说明,这几乎是与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灯具之一。
这一千盏灯饰是殷小林夫妇用生命换来的呀!灯——代表了光明,代表了力量,以及对千灯人民美好的祝愿!
沿着青石板街来到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只见那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顾炎武先生生前的名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名字,名言永远刻在世人心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老先生的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
当走进他的住宅,似乎屋内的书香千百年来都没有退去。
当走到他的墓碑,一股壮士情怀便油然而生,有惋惜,有悲痛,有哀悼,有无奈……
千灯,充满着历史文化的一座古城。
若你厌倦了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不妨到这静谧的小镇,感受古文化的魅力与气息,感受风中送来的清,香,纯。
*抓住“历史文化名镇”这个特点有条不紊地展开对千灯古镇的描写,因为作者用心去观察和感受了,所以能准确而清晰地传递出对千灯的热爱赞美之情。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8
江南长城是明代的抗倭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改造临海古城墙的结构所建造的一座防御工事。
它为抗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城墙沿江修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伟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巓,飞舞盘旋,敌台林立,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俗称“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
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份灵秀。
来到长城脚下,经过“雄镇东南”牌坊,抬头仰望着那有着一百九十八个台阶的“好汉坡”,我感到阵阵发怵。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说的`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他的这句话虽然是说北京八达岭的长城,但是我登这江南长城也有此同感。
我一下子来了劲儿,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坡。
站在揽胜门前,灵秀的东湖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真是快活!
经过揽胜门,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铜像,高大、威武。
铜像的石墩上刻着“民族英雄戚继光”几个字。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荣幸地与这位民族英雄一起留影。
向西北继续登长城。
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一路飞奔上白云楼。
跑到白云楼后,我居然还能一口气踩着一百石阶也不喘气。
登长城的感觉真好!
江南长城两旁尽是树,一丛丛,一簇簇。
松树、水杉最为繁多,偶尔也会有几棵野栗树。
这些挺拔、苍翠的松树就像曾经牺牲在长城上的英雄们,他们永垂不朽。
看到这些茂密、古老的大树,我仿佛看到了英雄们伴着长城度过了数不尽的春秋。
秋风瑟瑟,那古老遒劲的树枝上的树叶摇曳着,仿佛在对我们诉说着英雄们的故事……
你们看,长城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个很像城堡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就是炮台,用来防敌和侦察敌情用的。
江南长城除了有御敌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万分重要的用处,就是防洪了。
长城还有一个半圆形的坚固、高大、双重门的
瓮城呢!这真让我大开眼界,体会到戚继光这些英雄们的智慧。
这江南长城近四百多年来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全,造福百姓立下了大功呢!
我的这次江南长城之行收获颇丰呢!你们登过江南长城吗?快来呀!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9
这座城市,静静立于水阳江畔,在岁月变迁中淡淡微笑,不引人注目,却给人安逸。
敬亭山的多姿,令李白相看两不厌,也使得宣城人自豪。
春夏的敬亭山,就让人流连忘返;到了秋天,有时隔着连绵的秋雨远望敬亭,那不绝的群山仿佛珠帘后的仙子,亦真亦假,如梦似幻……
多彩的宣城远不止敬亭山这一处美景:如彩虹般的双桥、沉淀着情谊的桃花潭……
说到宣城,不得不提文房四宝。
宣城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乡,顾名思义,在宣城可以买到上好的笔墨纸砚,而宣纸又是最佳。
宣纸的制作工艺复杂,但要制作出好的宣纸,就必须要依靠手工一步一步的制作,宣纸的制作工艺,也因此得以传承。
宣纸,是木头的重生,仿佛只有那样薄而韧的宣纸,才能体现出木头的价值,若能买到好的宣纸,你轻易舍不得在上面写字,非得要配上上等的笔墨,又在心中斟酌思量一番,才肯下笔。
当然了,这里还有宁国山核桃,宣木瓜,敬亭绿雪……这座养育了不知多少人的城市,有着与陶渊明一样的性格,不争,不闹,在喧哗的世间默默地耕作,只愿奉献给热爱她的人们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
江南旅游心得体会篇10
“五一”放假时,我和家人游览了位于浙江省素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的古镇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只有一小片陆地。
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周庄真不愧是东方威尼斯。
刚走进周庄,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小河上,有穿梭往来的船只,在一条条船上,艄公们摇着船桨,唱着古老的号子,优哉游哉地向前划去。
河面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周庄的古朴与宁静。
我们去的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
雨打在脸上,痒酥酥的,让人感到江南的清丽。
周庄第一多是水多。
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
无论从哪里看都能看到周庄的小河曲曲绕绕,穿插在古镇中。
周庄第二多是桥多。
河道上横跨着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
其中以桥楼富安桥和双桥最为著名。
到了周庄,不去双桥,可真是一大遗憾呀。
周庄第三多便是古建筑多。
镇子上近千户居民至今还居住在明清时代的房屋里面。
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楼”的深厅。
这两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典雅秀美、旷远明瑟的风格,居住在周庄里的人们也具有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纯朴和淡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宽广,青海湖的质朴,天池的清澈。
但我却被周庄水的细腻所感染,它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纯洁,而又不失江南的妩媚。
希望有朝一日再能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水乡———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