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一) 一脉相承的西方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十一)一脉相承的西方人文精神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普罗泰格拉是伯利克里的挚友,古代雅典受人尊敬的“智者”。
但其晚年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
其主要原因是他()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提出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
C.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改革
D.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解析:选A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触犯了以超自然的神为世界和社会中心的传统观点,这是他被驱逐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
B、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的是苏格拉底。
2.“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材料中的“这个时代”()
A.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
C.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解析:选B“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要是歌颂人的伟大,故B项正确;推翻基督教会神权统治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史实,故A项错误;描绘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是启蒙运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故D项错误。
3.(2019·绵阳三模)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
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
这表明文艺复兴()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选A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并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氛围,故选A项;“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艺术家参与庆典装饰工作的活动与“参政”无关,排除C项;艺术家“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项。
4.(2019·南宁一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
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解析:选D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基督教原典有利于推动人们对基督教原始文献的探究,与现实基督教统治形成鲜明对比,推动宗教改革兴起,故选D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故不会强调对教会的包容,排除A项;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需求而非重建基督教信仰,排除C 项。
5.(2019·桂林二模)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
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解析:选B材料中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而伏尔泰则把中国作为理想国度,这是因为二者均出于不同角度来批判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启蒙运动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对中国制度与文化的解读,未体现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发展,也未涉及中国是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问题,排除A、D两项;伏尔泰把中国作为理想国度很显然是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C 项。
6.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其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说明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对上帝的信仰,且后来的宗教改革仍然强调信仰上帝,A项错误。
欧洲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B项错误。
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D项错误。
7.(2019·汕尾二模)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在美国创立“新和谐公社”,建立“全国劳动产品交换市场”。
在1839年到1845年他又从事“劳动公社”实验。
但这些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欧文的实践()
A.意味着工人运动需要国际联合
B.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C.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提供了借鉴
D.表明美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解析:选C据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全国劳动产品交换市场”和“劳动公社”,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实验,这些实验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提供了借鉴,故选C项;材料是欧文个人实验不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非完善,排除B项;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在欧洲,排除D项。
8.从神学向科学的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从精神因果论向物质因果论的转变,始于此前的科学革命,但是19世纪的一些理论学说极大加快了这一转变步伐。
其中最重要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选C由材料“19世纪的一些理论学说极大加快了这一转变步伐”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冲击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从精神因果论向物质因果论的转变,故选C项;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排除A项;量子理论诞生于1900年,排除B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排除D 项。
9.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
”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
该作品() A.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C.开创了现代主义先河D.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解析:选D由材料“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可知为浪漫主义作品,故选D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并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排除A、B、C三项。
10.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根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D.默片电影
解析:选D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的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故D项正确。
11.如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向日葵》B.《悲惨世界》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等待戈多》
解析:选D《向日葵》是印象派、《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与材料中“纯粹抽象”不符,故A、B、C三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与材料中“纯粹抽象”相符,故D项正确。
12.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B经典力学诞生于17世纪后期,故A项错误;霍金提出的“果壳宇宙”理论,突破了人们以往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新视角,故B项正确;现代物理学在20世纪初即已诞生,量子理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
……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摘编自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
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据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8分)
(3)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7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反复考验”“真善美”,并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概括。
第二小问,抓住其思想主张,直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
材料二第二段并结合所学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来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注意题干要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第(3)问,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个观点都可以,关键在于理由充分,如果选择观点①②,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浪漫主义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来分析;如果选择观点③,可联系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来分析即可。
答案:(1)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忽视道德;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认识你自己”。
历史价值: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3)观点:赞成①。
理由:它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观点:赞成②。
理由: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观点:赞成③。
理由: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促使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论说。
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
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
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
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
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
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
)(12分)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关历史概念。
如:从材料“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提取“三权分立”;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从(所提取的)概念内涵、形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如:三权分立的内涵,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分明,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答案:概念:三权分立
阐述: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分明,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最早产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的分权学说,用以巩固革命成果;后由法国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首次实践是在美国确立的1787年宪法,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掌三权。
“三权分立”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对防止专制、减少腐败、保障自由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回答其他历史概念亦可,如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