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大洋洲》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大洋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澳大利亚湾的冬季在强风控制下风浪甚大,素以风大浪高闻名,以致船舶难以停泊。
希利尔湖位于该湾西部的中岛上,它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
根据下图,回答1~2题。
1. 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亚湾强劲大风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2.如果希利尔湖的颜色可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列哪个月份该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红色
A.3月B.6月C.1月D.9月
【答案】1. A 2.C
【解析】
1. 读图可知,大澳大利亚湾位于南纬30°附近,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西风带控制,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故选A。
2. 由材料“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可知,湖水呈深红色时应当为该湖泊盐度最高的季节。
该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所以该湖泊颜色为深红色,故选C。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人口400多万,四分之三土地都为山区,粮食不能自给。
首都惠灵顿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风力较小,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风城”之说。
读图据此完成3~5题。
3. 惠灵顿风大的季节,旗子飘向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4. 惠灵顿--天中风向多变的形成因素是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沿岸暖流
D.地形地势
5. 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影响因素有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源④土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3. 惠灵顿风大的季节为南半球的冬季,受南半球西风带控制,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故旗了向东南方向飘,C选项正确。
4. 由于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一样,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 天中不同时间海洋和陆地温度不同,风向多变,B项正确:地形地势的狭管效应可能会助长风势,但不会影响风向,D错误:其他季风环流和沿岸暖流对区域风向影响不大,A、C错误。
5. 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雾,热量和光照不足,加之地形以山区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发展畜牧业,粮查种植面积小,加之人口稠密,故粮食不能自给。
A项正确。
下面图甲为澳大利亚东北部水系图和大自流盆地示意图,图乙为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农牧业分布图。
在大自流盆地,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需经较长的明渠输往当地农田牧场。
该地地下水的矿化度(盐分)较高,但可供牲畜饮用。
据此,完成6~7题。
6. 关于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河流大多流程短,流量少②多季节性河流,有的河流有凌汛现象,
③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④水能蕴藏量大,水电开发价值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对农牧业的影响描述中,合理的是
①地下水量大、井水可以自流,开采成本低
②大自流盆地的存在有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③若用于耕作业,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需要处理
④此地下水可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微量元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C 7. B
【解析】
该题考查澳大利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6. 据图可知,该区河流短小,流程短,河流上游多为季节性河流,水源补给不稳定,流量小,A正确;地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不会发生凌汛,B错;卡奔塔利亚湾沿岸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对;河流短小,水量少,水能不丰富,D错。
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该题答案为BD。
7.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水量大,可自流,开采成本低,A对;大自流盆地地下水储量丰富且水位较浅,进行大规模商品谷物种植易导致土壤盐碱化等生态问题,B错;该区地下水部分井水水温较高,其矿化度高,用于灌溉农作物需要进行处理,C对;此地下水矿化程度高,不宜用于为植物提供微量元素,D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C。
所罗门群岛为南太平洋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
该国南部的伦内尔岛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环礁并因此入选世界遗产,伦内尔岛东部的潟湖(是指浅水海域被沙嘴、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为太平洋最大的封闭湖。
完成8~9题。
8. 关于潟湖的形成过程,图1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9. 2019年5月3日,在群岛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图2),震源深度为20千米。
对于本次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A.震源位于地幔
B.由于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震源位于莫霍面
D.由于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8. D 9. B
【解析】
8. 潟湖是指浅水海域被沙嘴、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最初是岛屿,为①,由于珊瑚礁封闭导致逐渐淹没岛屿,形成潟湖,故图1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②③,故选D。
9. 震源深度约20公里,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以上,AC错误。
该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正确,D错误。
故选B。
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
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
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
11月起,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
据此完成10~12题。
10. 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
A.洋流①异常减弱B.洋流②异常减弱
C.洋流①异常增强D.洋流②异常增强
11. 与澳大利亚相比,新西兰没有“丛林野火季”的主要原因是
A.岛国面积小,空气湿度大B.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C.植被覆盖率低,不易着火D.西风较强,冬季降水较多
12. 与往年相比,2019年11~12月新西兰
A.风力增强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D.光照增强
【答案】10.B 11.A 12.C
【解析】
10.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相关,东澳候干热,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B正确,ACD错误。
11.新西兰属于岛国,面积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故A正确;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BD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覆盖率高,但是因为湿度大,不易着火,C错误,该题选A。
12.根据材料“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说明风力较弱,如果风力增强,烟雾易吹散,故A错误;火灾形成的烟尘以及热空气飘向新西兰,会使其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降水可能减少,故B错C对;由于烟尘笼罩,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照减弱,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二、综合题。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除首都莫尔兹比港和最大港口城市莱城,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内陆的H地区。
巴新地处板块边界,地形地质复杂,火山地震频发,森林茂密,交通不便,全国大部分土地属于文化风俗各异的土著部族拥有。
近期,巴新政府计划在莫尔兹比港和莱城港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但遭到国内部分民众反对。
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形图。
(1)从气候角度简析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H地区的原因。
(6分)
(2)分析莱城港成为巴新最大港口的区位条件。
(6分)
(3)简析航空运输成为巴新各城市间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6分)
(4)巴新政府计划在首都莫尔兹比港和莱城之间修建公路。
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巴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3分)H地区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凉爽。
(3分)
(2)莱城港通过公路与中部地区相通,港口的腹地范围大,人口多,经济活动规模大,物资的进出口量大;莱城港港湾地区面积大,风浪小;港阔水深,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港区陆域较平坦,便于筑港。
(每点2
分,任答3点得6分)
(3)地质地形复杂,公路、铁路等陆地交通线修筑难度大,费用高,很多主要城市间缺少公路线连接;巴新多山地,主要城市之间公路运输时间长,航空运输速度快;船舶航行速度慢,各岛屿上的主要城市之间交通出行常依赖航空运输。
(每点3分,任答两点得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赞成。
完善国内公路网;莫尔兹比港和莱城是巴新最大的两个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修建公路方便两城市间的百姓出行和物资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可降低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成本;和水路运输相比,可节约运输时间);公路沿线地区可凭借便利的交通发展经济。
(4分)
或不赞成。
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缺少修建公路的资金;公路沿线山地、河流多,火山、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沿线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公路建设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土地属土著部族私有,征用土地难度大。
(4分)
【解析】
(1)就气候因素而言,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而那些过冷、过热、过干、过湿的地区,是人口的稀疏区。
(2)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需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港口一般建在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处,这里港阔水深,有利于船只停靠和避风。
从筑港条件而言,地质稳定、地形平坦的陆域有利于港口建筑、设备的建设。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其中经济腹地条件影响着客货流量。
(3)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巴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速度最快,适合长距离运输;公路、铁路建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质因素。
海运速度慢,更适合大型、笨重货物运输。
据图可知,巴新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多山,不利于公路、铁路等陆上交通线建设,且山区公路运输时间长,所以多采用空运。
各岛屿上的主要城市之间可以采用海运,但由于运输速度慢,所以岛屿之间的城市交通出行常依赖航空运输。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若回答赞成,应从交通线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如完善交通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
若回答不赞成,应结合这里的地质条件、社会因素,从施工难度、征地难度以及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分析。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蔗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甘蔗种植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时通常会将蔗叶留田,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休耕或与豆类轮作,有策略的控制虫害,投入很少的化肥和农药。
材料二:固定道耕作是指永久分开作物生长区域与田间机械行走区域,并使作物行距适应轮距。
澳大利亚传统甘蔗种植行距为1.52m,而目前大部分的甘蔗收获机及田间运输车的轮距均约为1.83m,为给机械预
留行走区域,澳大利亚甘蔗种植采用1.83~1.9 米的双行种植(如图)。
(1)从气候条件分析甘蔗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2)简析澳大利亚甘蔗生产模式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3)指出澳大利亚甘蔗种植采用固定道耕作方法的优点。
(4)说出影响澳大利亚甘蔗种植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列举相关的预防措施。
【答案】
(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充足;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蔗叶留田,避免收获前焚烧,减少大气污染;蔗叶留田和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与豆类轮作,利于生物固氮促进甘蔗生长;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也避免土壤板结。
”
(3)固定机具行走区域,可减少耕作成本,节省作业时间;保护生长区域土壤结构;保留土壤水分;减少甘蔗头损伤。
(4)台风措施:选用抗风甘蔗品种;风前捆蔗,加强支撑能力;甘蔗生长后期将多余的老叶、枯叶剥除,减少受风面积;合理施肥,使甘蔗苗期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
(任选3 点)
【解析】
(1)图示甘蔗种植区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充足。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具有甘蔗生长所需的适宜水热条件。
(2)植料一中,甘蔗种植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时通常会将蔗叶留田,蔗叶留田,避免收获前焚烧,减少大气污染。
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休耕或与豆类轮作,蔗叶留田和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与豆类轮作,利于生物固氮促进甘蔗生长。
有策略的控制虫害,投入很少的化肥和农药。
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也避免土壤板结。
(3)固定道耕作是指永久分开作物生长区域与田间机械行走区域,并使作物行距适应轮距。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采用固定道耕作方法,固定机具行走区域,可减少耕作成本,节省作业时间。
机具行走区域固定,有利于保护生长区域土壤结构。
利于保留土壤水分,减少甘蔗头损伤。
(4)影响澳大利亚甘蔗种植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台风。
主要预防措施是选用抗风甘蔗品种。
风前捆蔗,加强支撑能力。
甘蔗生长后期将多余的老叶、枯叶剥除,减少受风面积。
合理施肥,使甘蔗苗期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
15.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地形图(图甲)及凯恩斯(146°E,17°S)气候资料图(图乙)。
材料二:按树是澳大利亚国树,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茂密的森林中90%是桉树,桉树喜光、好湿、耐旱、抗热,适应了当地干旱气候、贫瘠的土壤。
为了避开灼热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桉树的叶子都是下垂并侧面向阳;为了对付频繁的森林火灾,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都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
桉树用途多样,枝叶中含有芳香油和蜡质物质,有杀菌驱蚊作用,更是很好的绿化树种,还可以用来造纸浆、建筑、家具等。
材料三:受极端气候现象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的森林大火持续时间已经近半年,大火炙烤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土地,造成了近12.5亿动物的死亡,也带来了人员伤亡。
(l)分析凯恩斯降水特征及成因。
(2)澳大利亚为何选择桉树作为国树。
(3)分析2019-2020年澳大利亚大火持续燃烧的原因。
【答案】
(1)降水特征:降水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更多)。
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水汽充足,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丰富;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更多。
(2)桉树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泛的树种;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桉树进一步加工利用,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价值。
(3)此时澳大利亚正处夏季,气候高温干旱,大风使得大火不断蔓延(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异常干旱);桉树
分布面积广,枝、叶中富含桉树油,比其它植物更易燃烧;政府重视力度不够(人口较密集,人类活动易引发火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及成因,植被的分布和价值,森林火灾等内容。
(l)本小题主要考查降水特征描述和成因。
降水特征一般首先描述降水总量的多少,然后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据图可知,凯恩斯降水总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更多)。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据图可知,凯恩斯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距太平洋较近,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遇到大分水岭的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丰富;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更多。
(2)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选择桉树作为国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桉树分布广,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高。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茂密的森林中90%是桉树”表明桉树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泛的树种;桉树和其他树种一样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柄息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桉树用途多样,枝叶中含有芳香油和蜡质物质,有杀菌驱蚊作用,更是很好的绿化树种,还可以用来造纸浆、建筑、家具等”可见,对桉树进一步加工利用,还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价值。
(3) 本题主要考查2019-2020年澳大利亚大火持续燃烧的原因。
大火持续燃烧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气候和植被的易燃性,人为原因主要是不恰当的人类活动及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的森林大火持续时间已经近半年”,按照材料所给时间推算,此时澳大利亚正处夏季,气候高温干旱,大风使得大火不断蔓延(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异常干旱);该区域内桉树分布面积广,枝、叶中富含桉树油,比其它植物更易燃烧;该区域内人口较密集,人类活动不当易引发火灾;政府重视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