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
典打印版)
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开展阶段天文环境对人类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特征
(1)全体性:区域外部各天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一致的全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对差异,区域外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络,使天文空间出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英国
自然环境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湿润
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
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
交织散布
气候季习尚候,陆地性清楚,南北差异大温带陆地性气候
植被森林掩盖率高以草地为主
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厚
河网较密集,流量颠簸,多有运
河连通
矿产资

贫乏煤、铁、石油
经济发展相似性兴旺的工业化国度;充沛发扬岛国的优势
经济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度
工业规

临海型规划〝资源型〞规划为主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兴旺;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

人口稀疏、城市众多,主要散布在太平洋
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1)划分目的: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c青藏高寒区。

界限: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
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
山脉一线。

三、天文信息技术及运用
特点和功用复杂了解
遥感(RS) 地表观察、天文数据搜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
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天文坐标)确实
定、导航
在哪里?〔定位〕
天文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剖析、决策
运用
为什么?有何联络?怎样做?怎样办?
〔信息处置〕
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平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厚,木材加工业兴旺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域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西北部土层较深沉,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阴沉天气,日照时间长
(2021·海南天文)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中央。

外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3~5题。

3.该民谣反映了外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
4.依据外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矮小、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
C.矮小、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外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现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听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空中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假定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空中,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运用。

结合以下图回答6~8题。

6.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外地环境特点是()
A.土层深沉B.冬暖夏凉C.降水较少D.木材充足
7.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B.防水C.阻沙D.遮阳
8.图示地域能够位于()
A.陕西B.黑龙江C.新疆D.福建
(2021·广州四校联考)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枯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独一没有冰雪掩盖的中央。

枯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

枯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

以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枯燥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9~10题。

9.麦克默多枯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 ℃,比拟暖和,其主要缘由是()
A.湖底地壳生动,释缩小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添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流失,构成〝温室效应〞
D.纬度高,终年冰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10.有关麦克默多枯燥谷自然天文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地深受极地西南风的影响,风力微弱,枯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每年7月在枯燥谷左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枯燥谷谷底能够有风成沙丘的散布
区域的开展普通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生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开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11~13题。

11.在区域开展的
初期阶段,以下关
于区域内产业结构
及产业特征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减速开展的趋向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拟清楚
12.在区域开展的生长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二产业一直占相对支配位置,第一产业比重不时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时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时上升
C.生长阶段前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越第二产业,从而招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13.图中A、B、C各点区分代表区域开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开展的进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 14.(2021·安徽文综)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可以()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散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结合以下资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以下效果。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

金沙江景观绚丽多彩,每年都会引来少量游客。

游客在金沙江支流南部河谷拍以下图中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天文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1)简述金沙江流域的地势特征.
(2)剖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缘由。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区分说明缘由。

16.(2021·福建文综)左图表示中国东部某区域。

国度〝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鼎力扩展文明、软件和信息效劳、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效劳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晋级,进一步提高动力、土地、陆地等资源的应用效率。

(1)描画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据表归结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应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天文环境能够发生的不利影响。

(3)剖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鼎力开展新兴效劳业的社会经济缘由。

高三天文一轮温习区域天文环境与人类活动答案
1.D
2.B第1题,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剧烈,终年平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冰冷;亚热带针叶林散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厚,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兴旺;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宽广,故芬兰乳畜业兴旺。

第2题,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但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

3.B
4.D
5.A解析第3题,福建海坛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外地风力大。

第4题,外地风力大,所以房子低矮、窗小,外地处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枯燥少雨,房屋屋顶缓。

第5题,外地〝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不适宜植物生长,不适宜开展种植业、林业、牧业,但由于四面临海,适宜开展渔业。

答案:6.A 7.B 8.A
解析:第6题,〝地下四合院〞是外地居民依据外地的天文环境特点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沉,这种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外地气候冬暖夏凉。

虽然外
地降水稀少,但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民居并不能表达外地木材的丰歉水平。

第7题,虽然外地降水稀少,但有时会出现暴雨天气,为了阻挠雨水经过门洞流进院内,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

第8题,结合以上剖析可知,该地土层深沉,降水稀少,应选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外部,而且资料没有提及地壳运动的相关信息,选项A错误。

麦克默多枯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夏季冰川融水量极小,且湖水下面是冰层,导热十分有限,选项B错误。

南极洲夏季时,昼很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湖水升温,数米厚的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流失,加上冰层发生逆辐射,冰层下的〝温室效应〞清楚,水温较高,选项C正确。

纬度高,终年冰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与水温较高有关,选项D 错误。

第10题,南极洲极地西风为西北风,选项A错误;该地域为枯燥地域,没有冰雪掩盖,基本无冰川作用,选项B错误;7月为南极洲夏季,气温很低,无法看到〝血瀑布〞现象,选项C错误;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枯燥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独一没有冰雪掩盖的中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构成沙丘,选项D正确。

11.B 12.D 13.C解析第11题,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扫除法即可判别第三产业下降;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效果及人地矛盾不突出。

第12题,生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全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时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开展的最终趋向,并不是招致区域走向衰落的缘由;在生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招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13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开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生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14.答案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遥感的功用。

遥感为视力的延伸,能监测耕地变化、作物散布及依据作物长势估测粮食产量等。

15.答案(1)西北高、西北低;山高谷深,地势坎坷大。

(2)该地域受山脉阻挠,山高谷深,矮小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挠作用强,金沙江支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枯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构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

(3)含沙量多的缘由:金沙江流域地势坎坷大(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发作滑坡、泥石流;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清澈的缘由: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少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增加。

16.(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迂回,多岛屿。

(2)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清楚增大,滩涂比重略有添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增加,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理功用削弱。

(3)城市密集,经济兴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兴旺,对外辐射才干强;国度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明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