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抽 搐 、 惊厥症 状 , 临床症状 复杂。 所以, 家长 应 在 疾 病 初 期 引 起 1 . 4 统 计学处 理 重视并送 诊, 治疗要及时 并有效 地控制住惊 厥与高热症状 。 我 院 观察结果 采用S P S S 1 7 . 0 进 行 分 析, 计 量 资料 用 均 数 ± 标 准 差
观察 组 总有 效 率为9 6 . 4 3 %, 而 对照 组 为8 3 . 9 3 %, 以上 3 l 例, 女患J t 2 5 例; 年龄4 个 月~ 1 O 岁, 平 均 年龄 4 . 2 岁; 人院时体温 > 率 较 对 照组低 , 各组 间 的差 异 明显 , P < 0 . 0 5 , 差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3 9  ̄ C 者5 例; 体温在 3 8 . 5 ~ 3 9 ℃之间者3 4 例, 体温< 3 8 ℃者l 7 例, 首 次发病5 3 例, 再度复 发者3 例; 观 察 组 中男 患 儿 有 3 0 例, 女患) L 2 6 3讨 论 高 热 惊 厥 是 儿 科 的 常见 病 症 , 根 据 相 关 报 道 显 示 我 国有 4 % 例; 年 龄 为5 个月~ 9 岁, 平均年龄4 . 3 岁, 入 院时 体 温 > 3 9  ̄ C 者6 例; 体 多 数 患 者 发 病 时呈 全 身 性 强 直 性 痉 温在3 8 . 5 — 3 9  ̄ C 之 间者3 5 例, 体 温< 3 8 ℃者l 5 例, 首次发病5 4 例, 再 左 右 的儿 童 发 生 过 高 热 惊 厥 。 挛 , 少 数也 有 肌 痉 挛 、 失 神 等 症 状, 可持续数秒或1 0 mi n 。 可伴 有 发 度复发者2 例; 所有病例经神经 系统检查均无一例阳性, 惊 厥 时 间 作 后 短 暂 嗜 睡 。 高 热 惊 厥 后 患 儿 除 原 发 性 疾 病 外 , 其 他 指 标 一 切 少于 5 mi n 者3 5 例, 6 ~ 9 mi n 者4 7 例, 多于 1 0 mi n 者4 0 例; 发 作后 一
发热伴 四肢 发凉, 面色发 灰时易发 生, 可反复发作 , 多 次惊 厥后 引 象消失, 3 0 mi n 后体 温即下降l ~ 2 ℃, 明显者 下降至正常体温 ; 其 起脑 缺氧 , 会 影响患儿 的智力 发育 , 反 复感染 发热就 会出现反 复 中总 有 效 率 为显 效 率 与 有 效率 之 和 。
近年来 以中西 医结合 的方 法治疗小儿高热惊 厥均取得了满意的效
( ± s ) 表 示, 用x 及t 检验分析数 据。 P< O . 0 5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果, 并将 其与以往单纯西药治疗 的方 法与临床效果 作为对比, 旨在 意 义 。 提高我院对d x J L 高热惊厥的临床治 愈率 , 现具体报道如下。 2结果
法选取 f l2 0 0 9 -2 0 1 2 年 年 间来 我 院救 治 的 l 1 2 例d x ) L 高 热 惊 厥 患者 完 整 资 料为 临床 探 究 依 据 , 根 据 入 院 时 间与 治 疗 方 法 的不
同将 其平均分 为两组, 将其 中5 6 例 单纯 行西医治疗的患儿分为对照组, 治疗内容包 括静养 、 保持呼吸道 通畅、 氧气支持 、 抗惊 厥给药、 退热降温等, 余下5 6 例患者除接受与对照组 相同西医治疗 的基础上还给予1 0 0 mL 的5 %葡萄糖 注射液稀释1 mL 的清 开灵注射 液辅助治疗, 将此 组患者分为观察组 ,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果及临床 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 率为9 6 . 4 %, 而对照组 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 3 . 9 %, 两组数 据比较 差异较为明显 , 尸< O . 0 5 , 差 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结论 中西医
高 热 惊 厥 乃 儿 科 常见 病 症 之一 , 该 病具有发病急, 病 情发 展 快 1 . 3 疗效判 定标 准
的特点 , 多发于 出生后4 个月~ 6 岁小儿身上 。 是 由细菌感染 或病毒 无 效: 用 药1 5 mi n 后 抽 搐 现 象 为得 到 明 显 改 善 且 有 恶 化 现 感染等 病因所致 , 症 状表 现为突发高熟 , 全 身 或 局 部 肌 群 强 直 性 象 , l h 后体温无 下降反而上升; 有 效: 用药1 5 mi n 后患儿停止抽 痉挛,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在疾病初起 、 体温 升高的时候容易发生 , 搐, l h 后体温 下降l ~ 2  ̄ C 或正常体温 ; 显效: 用药5 mi n 后抽 搐现
结 合 的疗 法 治 疗小儿 高热 惊厥 病症 的疗 效 要 优 于单 纯 的西 药治 疗, 该 方 法 安 全有 效 , 具 有一定 的 临床 推广 价 值 。 【 关 键 字 】 中西医结合 ; 高热惊厥 ; 临床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 识 码】A 【 文 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6 ( b ) 一 0 1 7 9 — 0 2
…
… △
。
# ’ J
工NA HE A LT ENOU ST g :  ̄ Y
中西医结合治疗d , J L 高热惊厥5 6 例 临床疗效观察
庞 善 坤
华龙区健康教育所 , 河南濮 阳 4 5 7 0 0 1
【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d x J t 高热惊厥的方法与疗效 , 为临床 给药与治疗提供依 据。 方法 按随机方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照表【 n( %) 】
儿分 为对照组 , 治疗内容包 括静 养 、 保 持呼吸道通畅 、 氧气支持 、 抗惊厥给药 、 退热降温等, 余下5 6 例患者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西 医
治疗 的基 础 上 , 另给 予 t 0 0 mL 的5 %葡 萄糖 注 射 液 稀 释 l ml 的清 开 灵注 射 液 辅 助 治 疗 , 将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 其 中对 照 组 中男患 儿 由表 1 得 , 观 察组 患 者 的显效 率 、 有效 率 较 对照组 患 者高 , 无 效
1资料 与方 法
2 . 1 分析 两组 患者 经 对 症 治疗后 的总 有效 率
1 . 1 一 般 资 料 按 随 机 方 法 选 取 自2 0 0 9 -2 0 1 2 f # 年间来我院救治 的l l 2 例 小 儿高 热 惊 厥 患 者 完 整 资 料 为 I 临床 探 究 依 据 , 根 据 人 院时 间与 治 疗 方 法 的 不 同将 其 平 均 分 为 两 组 , 将 其 中5 6 例 单 纯 行 西 医 治 疗 的患
观察 组 总有 效 率为9 6 . 4 3 %, 而 对照 组 为8 3 . 9 3 %, 以上 3 l 例, 女患J t 2 5 例; 年龄4 个 月~ 1 O 岁, 平 均 年龄 4 . 2 岁; 人院时体温 > 率 较 对 照组低 , 各组 间 的差 异 明显 , P < 0 . 0 5 , 差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3 9  ̄ C 者5 例; 体温在 3 8 . 5 ~ 3 9 ℃之间者3 4 例, 体温< 3 8 ℃者l 7 例, 首 次发病5 3 例, 再度复 发者3 例; 观 察 组 中男 患 儿 有 3 0 例, 女患) L 2 6 3讨 论 高 热 惊 厥 是 儿 科 的 常见 病 症 , 根 据 相 关 报 道 显 示 我 国有 4 % 例; 年 龄 为5 个月~ 9 岁, 平均年龄4 . 3 岁, 入 院时 体 温 > 3 9  ̄ C 者6 例; 体 多 数 患 者 发 病 时呈 全 身 性 强 直 性 痉 温在3 8 . 5 — 3 9  ̄ C 之 间者3 5 例, 体 温< 3 8 ℃者l 5 例, 首次发病5 4 例, 再 左 右 的儿 童 发 生 过 高 热 惊 厥 。 挛 , 少 数也 有 肌 痉 挛 、 失 神 等 症 状, 可持续数秒或1 0 mi n 。 可伴 有 发 度复发者2 例; 所有病例经神经 系统检查均无一例阳性, 惊 厥 时 间 作 后 短 暂 嗜 睡 。 高 热 惊 厥 后 患 儿 除 原 发 性 疾 病 外 , 其 他 指 标 一 切 少于 5 mi n 者3 5 例, 6 ~ 9 mi n 者4 7 例, 多于 1 0 mi n 者4 0 例; 发 作后 一
发热伴 四肢 发凉, 面色发 灰时易发 生, 可反复发作 , 多 次惊 厥后 引 象消失, 3 0 mi n 后体 温即下降l ~ 2 ℃, 明显者 下降至正常体温 ; 其 起脑 缺氧 , 会 影响患儿 的智力 发育 , 反 复感染 发热就 会出现反 复 中总 有 效 率 为显 效 率 与 有 效率 之 和 。
近年来 以中西 医结合 的方 法治疗小儿高热惊 厥均取得了满意的效
( ± s ) 表 示, 用x 及t 检验分析数 据。 P< O . 0 5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果, 并将 其与以往单纯西药治疗 的方 法与临床效果 作为对比, 旨在 意 义 。 提高我院对d x J L 高热惊厥的临床治 愈率 , 现具体报道如下。 2结果
法选取 f l2 0 0 9 -2 0 1 2 年 年 间来 我 院救 治 的 l 1 2 例d x ) L 高 热 惊 厥 患者 完 整 资 料为 临床 探 究 依 据 , 根 据 入 院 时 间与 治 疗 方 法 的不
同将 其平均分 为两组, 将其 中5 6 例 单纯 行西医治疗的患儿分为对照组, 治疗内容包 括静养 、 保持呼吸道 通畅、 氧气支持 、 抗惊 厥给药、 退热降温等, 余下5 6 例患者除接受与对照组 相同西医治疗 的基础上还给予1 0 0 mL 的5 %葡萄糖 注射液稀释1 mL 的清 开灵注射 液辅助治疗, 将此 组患者分为观察组 ,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果及临床 反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 率为9 6 . 4 %, 而对照组 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 3 . 9 %, 两组数 据比较 差异较为明显 , 尸< O . 0 5 , 差 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结论 中西医
高 热 惊 厥 乃 儿 科 常见 病 症 之一 , 该 病具有发病急, 病 情发 展 快 1 . 3 疗效判 定标 准
的特点 , 多发于 出生后4 个月~ 6 岁小儿身上 。 是 由细菌感染 或病毒 无 效: 用 药1 5 mi n 后 抽 搐 现 象 为得 到 明 显 改 善 且 有 恶 化 现 感染等 病因所致 , 症 状表 现为突发高熟 , 全 身 或 局 部 肌 群 强 直 性 象 , l h 后体温无 下降反而上升; 有 效: 用药1 5 mi n 后患儿停止抽 痉挛,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在疾病初起 、 体温 升高的时候容易发生 , 搐, l h 后体温 下降l ~ 2  ̄ C 或正常体温 ; 显效: 用药5 mi n 后抽 搐现
结 合 的疗 法 治 疗小儿 高热 惊厥 病症 的疗 效 要 优 于单 纯 的西 药治 疗, 该 方 法 安 全有 效 , 具 有一定 的 临床 推广 价 值 。 【 关 键 字 】 中西医结合 ; 高热惊厥 ; 临床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 识 码】A 【 文 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6 ( b ) 一 0 1 7 9 — 0 2
…
… △
。
# ’ J
工NA HE A LT ENOU ST g :  ̄ Y
中西医结合治疗d , J L 高热惊厥5 6 例 临床疗效观察
庞 善 坤
华龙区健康教育所 , 河南濮 阳 4 5 7 0 0 1
【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d x J t 高热惊厥的方法与疗效 , 为临床 给药与治疗提供依 据。 方法 按随机方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照表【 n( %) 】
儿分 为对照组 , 治疗内容包 括静 养 、 保 持呼吸道通畅 、 氧气支持 、 抗惊厥给药 、 退热降温等, 余下5 6 例患者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西 医
治疗 的基 础 上 , 另给 予 t 0 0 mL 的5 %葡 萄糖 注 射 液 稀 释 l ml 的清 开 灵注 射 液 辅 助 治 疗 , 将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 其 中对 照 组 中男患 儿 由表 1 得 , 观 察组 患 者 的显效 率 、 有效 率 较 对照组 患 者高 , 无 效
1资料 与方 法
2 . 1 分析 两组 患者 经 对 症 治疗后 的总 有效 率
1 . 1 一 般 资 料 按 随 机 方 法 选 取 自2 0 0 9 -2 0 1 2 f # 年间来我院救治 的l l 2 例 小 儿高 热 惊 厥 患 者 完 整 资 料 为 I 临床 探 究 依 据 , 根 据 人 院时 间与 治 疗 方 法 的 不 同将 其 平 均 分 为 两 组 , 将 其 中5 6 例 单 纯 行 西 医 治 疗 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