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探究
照相机与眼球
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状体的弯曲 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 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 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 ,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 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 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 围。
课堂探究
眼睛的视物原理
视物原理: 看近景时,晶状
体变厚,晶状体的焦 距变小。看远景时, 晶状体变薄,晶状体 的焦距变大。
课堂探究 眼球各部分功能介绍
课堂探究
【答案】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A。 1.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解析】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B正确;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D错误,选B。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2)核力是短程力。 一、核裂变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3、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汽车做的功为:W=Fs=800N×12000m=9.6×106J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小红发现爷爷看报纸时,报纸离眼睛很远,这样是因为爷爷是 远视眼 (填 “近视眼”或“远视眼”),应佩戴 凸透镜 做成的眼镜。
3.眼睛看不清 近处 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解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 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
课堂探究
【思考】 照相机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又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
来成像的? 【结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工作原理是利 用凸透镜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解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而看不清近处的,看书离得近戴上眼镜就能 看清,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表明 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故选:C.
本课小结
照相机构造、 成像的原理
照相机与眼 睛的相似点
眼球的结构、 眼睛的成像原
视物原理

近视眼、远视 眼的成因与矫
正办法
拓展练习
1、小明的爷爷戴有焦度为400度的透镜,则此透镜的焦距是( A ) A.0.25m B.0.5m C.4m D.2.5m
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 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C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利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应该把幻灯片放在二倍焦距以外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典例分析
例 4: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 眼中成像 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会将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D.以上说法均正确 解析: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使得光线推 迟会聚,故正确; 故选C.
课堂探究
探究眼睛的结构
首先来认识三条特殊光 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 况。
典例分析
例1:我们能看见物体的原因是( A ) A.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B.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镜面反射 C.物 体一定要发射或反射光 D.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漫反射
解析: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不发 光的物体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 故选A.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再见
课堂探究
眼球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想链接,当肌肉收缩程度改变是, 经专柜的凸度就会改变,从而改变了它作为凸透镜的焦距。
典例分析
例3: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 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A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
课堂探究
近视眼
因年龄或其他原因,眼球功能有所退化,使晶状体屈光度不 足,对光的会聚能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时,清晰的像落在视网 膜的后方,看不清楚。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 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课堂探究
晶状体太后,遮光 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 膜的前方。
佩戴用凹透镜做 成的近视眼镜。
课堂探究
远视眼
课堂探究
远视眼
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 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 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 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 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
课堂探究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 膜的后方。
佩戴用凸透镜做 成的远视眼镜(老花 镜)。
典例分析
例 5: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 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 是( C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变色镜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思考: 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
眼镜?
本节目标
(1)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预习反馈
1.照相机是利用_凸__透___镜___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__镜___, ___胶___片_____相当于成像的光屏。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 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 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课堂探究
近视眼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D.小球的密度是0.9×103 kg/m3 作图题:一般情况下是给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让考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一、反射角和入射角要相等;二、用箭头标出光线方向。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越容易发生核反应。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越容易发生核反应。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2019·黑龙江)小明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 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苹果质量为 156.4 g。 A.甲物体为空心 第2节 滑轮 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噪声控制类的考题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只要考生熟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即可很好地回答。 【解析】热机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1.(2019·黑龙江)小明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 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苹果质量为 156.4 g。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视觉的形成
典例分析
例2: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 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 系统的焦距( A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 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 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 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