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造成的,然而股权机构的不合理是其中的一大因素。
股权结构本质上是股东控制权力的一种制度方面的安排,它主要包括股东身份类型以及股权集中程度两部分,股东类型决定了股东行为取向,股权集中程度决定了其对公司控制权力的大小,也决定了股东干预会计行为的能力。
所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对盈余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研究不同股权机构下的盈余管理,对于我国进行盈余管理治理,选择适合的股权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市场庞大,并且增长迅猛。
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较低,并且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降。
如何完善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提升汽车行业整体水平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变得十分紧迫。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先从股东结构和股权集中程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和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
然后选取2005年到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表示盈余管理程度,探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首先在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利益协同效应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视角。
再界定相关概念,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然后通过研究设计,确定研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与盈余管理间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高而增大。
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负向显著影响。
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随着第2到10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增大而减小。
国有股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交互项对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最后结合文中的研究结果,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