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印刷机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性印刷机操作规程
高速水性印刷开槽机
使用操作维护规程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正确使用、操作、维护生产设备。
保持设备完好,尽可能地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
1.2 本规程适用于高速水性印刷开槽机及其配套辅机。
2 引用标准、文件
2.1 《高速水性印刷开槽机使用说明书》
2.2 《设备使用与维修标准》(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2.6-91)。
3 使用操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3.1 使用操作者应热爱本企业、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员工之间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3.2 使用操作者应有中专、技校毕业或同等学历文化水平。
3.3 使用操作者应具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机等职业基础知识;能看懂机械装配示意图、电气原理图、气动、液压系统原理图。
3.4 使用操作者应具有能以口头和文字形式表达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能正确填写各种报表、撰写工作记录和简单报告的能力。
4 使用操作者应遵守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4.1 使用操作者在使用操作本设备时,应当遵守本企业《设备管理责任制度》《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故障及事故管理制度》《生产设备交接班制度》《生产设备巡回检查实施规定》等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生产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4.2 操作本设备的岗位职责
4.2.1 使用操作者对本设备及其配套工具用具负保管责任。
做到工具用具附件不丢失损坏,设备零部件齐全,防护装置、线路、管道完整可靠。
4.2.2 使用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合理使用设备,不超负荷使用,设备不带“病”运行,不在设备上堆放工具用具,加工原材料和杂物等。
4.2.3 使用操作者应搞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四项要求。
5 使用操作前对现场和设备的检查
5.1 使用操作前,应清理打扫生产现场,作好生产现场和生产设备的清洁卫生(含配套辅机),检查工具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摆放整齐。
5.2 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总电源开关,各控制开关是否处于非工作状态。
5.3 使用操作前应检查各传动部位是否缺润滑油脂,应按设备润滑图表的规定加足润滑油脂。
5.4 使用操作前,应检查主机及配套辅机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6 使用操作和检查设备必备的工具器具
6.1 0~120(150)mm 0.02级游标卡尺一只,塞尺一件。
6.2 0~500mm钢板尺一只,0~2000mm钢卷尺一只
6.3 150mm,250mm活动板手各一只。
6.4 印刷开槽机专用板手一套。
6.5 6.8.10mm内六角板手各二只。
6.6 150~200mm十字形、一字形螺钉旋具各一只。
6.7 镊子、剪刀、木榔头各一件。
6.8 压力油壶、黄油枪各一件。
7 设备润滑方式和要求
7.1传动齿轮采用N32机械油与钙基脂ZG40-1(1号齿轮润滑脂)1:3搅拌后浸式润滑,并每年更换一次。
N32机械油即相当于老牌号20号机械油,ZG40-1润滑脂相当于ZG-1工业用钙基润滑脂。
7.2 所有轴承用钙基脂ZG40-2(2号齿轮润滑脂)润滑,每15日加注一次润滑脂。
7.3 所有链传动,每班加一次N32机械油润滑。
7.4 送纸部导向滑块每班加一次钙基脂ZG40-1润滑。
8 开车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8.1 合上主机及配套辅机总电源开关。
8.2 将主机电控柜上空气开关置于“合”的位置上,按动送纸部操作面板空压机“起动”按钮。
8.3 按动送纸部(印刷A部)操作面板上“分开”按钮,将送纸部(印刷A部)沿轨道移至适当距离;按动印刷B部操作面板上“分开”按钮,使印刷B部沿轨道移至适当距离。
使送纸部(印刷A部)与印刷B部之间,印刷B部与压线开槽部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便于使用操作者进入设备内部,装拆印版和调整设备。
8.4 送纸部调整
8.4.1 纸幅位置调整。
在调整前档板与送纸台高度时,其间隙调整为11
3
纸板厚
度。
8.4.2 推纸器位置调整。
在调整时,使3~4张纸板能够自由落下为宜。
8.4.3 送纸轮间隙调整。
在调整时,要保持送纸轮与送纸辊两端间隙一致。
送纸轮与送纸辊之间的间隙,要比纸板厚度小0.1~0.3mm。
8.4.4 风量调整。
调整时,风量大小能将翘曲纸板吸平,顺利进入印刷部为宜。
调整时起动风机进行。
8.5 装版与调整
8.5.1 装印版。
装版时,要注意选好横向坐标。
8.5.2 匀墨机构调节。
包括供墨量调节、油墨均匀度调节、墨层厚度调节。
在进行墨层厚度调节时,要同时调整油墨浓度。
8.5.3 纸板厚度调节。
压力轮送纸轮之间的过纸间隙要比纸板厚度小0.1~0.3mm,且过纸轮应与开槽位置正对。
8.5.4 油墨花轮与印刷版距离调节。
调节时应使二者结合良好,压
力均匀,无挤墨现象和有毛孔现象。
8.5.5 纸板印刷位置调节。
8.6 压线开槽部调整
8.6.1 安装开槽刀及附加刀片。
安装时注意刀片轴向位置应相互对齐,上刀与下刀槽必须对正。
安装完毕后,应人工盘车使上刀片能顺利进入下刀槽后,才能采用机动,防止因安装不正损坏刀片。
8.6.2 调整开槽刀轴向位置。
移动时要注意不得使两刀座相碰,且上刀应卡入下刀槽内。
移动前应清除各轴上的灰尘油污及杂物)。
8.6.3 调整开槽刀上刀与下刀槽的接合深度。
接合深度应控制在1.5~2.0mm范围内。
8.6.4 调整压线刀轴向位置。
压线刀必须与开槽刀对正。
8.6.5 根据纸板厚度调整压线刀压线深度。
以纸板不被压破为宜。
8.7 按动印刷B部操作面板“接合”按钮,将印刷B部移至压线开槽部附近,然后点动“接合”按钮,使印刷B部与压线开槽部紧密接合为一体。
8.8 按动印刷A部(送纸部)操作面板“接合”按钮,将印刷A部(送纸部)移至印刷B部附近,然后点动“接合”按钮,使印刷A部(送纸部)与印刷B 部紧密接合为一体。
至此,主机组合完毕。
8.9 起动印刷A部、B部匀墨机构,用板手转动墨量调节器,当橡胶轮可良好地带动油墨花轮转动时,打开油墨泵调压阀,向印刷机供墨。
8.10 按动主机“起动”按钮,按下印刷A部、印刷B部涂墨按钮,将选择开关由“手动”转到“自动”位置上。
8.11 将送纸部操作面板“连续”“隔张”转换开关置于适当位置上。
(由纸板大小决定)
8.12 将试印纸板放入推纸器内,起动风机。
8.13 按动送纸部“送纸”按钮。
送纸、印刷、开槽等连动,试印纸板经印刷压线开槽后,成为成品。
8.14 用测试工具检验印刷、压线、开槽质量。
如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按前述程序反复调整直到合格产品出来时为止。
8.15 试印合格后,即可转入正式生产,转入正式生产时,速度调整不可过快,应缓慢加速至正常工作速度。
8.16 设备各部的调整方法,祥细内容见《高速水性印刷开槽机使用说明书》
9 设备点检、巡检的要求、方法、部位及标准
9.1 用眼观察已经印刷开槽的纸板,有无乱墨、滴墨现象、有无印刷位置不正现象或套色不准现象。
9.2 用眼观察已经印刷开槽的纸板,有无挤压变形、开槽位置不准、开槽破边或有毛刺现象。
9.3 用眼观察设备组合是否良好,各电磁离合器是否可靠,气动喷墨泵工作是
否正常,各传动齿轮和链条润滑否缺油。
9.4 用耳听设备各部位在运行中是否有异常响声。
9.5 用眼观耳听的办法检查各配套辅机工作是否正常。
9.6 用测量工具检测印刷、压线、开槽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9.7 设备运行情况至少每半小时全面检查一次,产品质量至少每10分钟抽查一次。
10 停车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0.1 印刷完毕时,按动“停纸”按钮,将主电机调为慢速。
10.2 关闭印刷A部、B部油墨泵调压阀,让油墨回到盛桶内。
10.3 将油墨桶移开,换用清洁水,起动油墨泵,把油墨泵内的余墨清洗干净,并让清洁水经油墨泵输送至匀墨机构,回收有用的淡油墨。
10.4 当淡油墨达到无回收价值时,排入地沟,直到匀墨机构清洗干净为止。
关闭油墨泵减压阀。
停止匀墨机构和涂墨机构动作。
停止风机、主电机运转。
10.5 按动送纸部(印刷A部),印刷B部“分开”按钮,将送纸部印刷B部移至适当位置,继续人工清洗匀墨机构,直到无油墨为止。
打扫机器内部积灰和地面导轨卫生,清除杂物。
如需更换印版,则将不用的印拆下,妥善保存。
10.6 按动送纸部(印刷A部)、印刷B部“接合”按钮,重新将机器组合好。
10.7 打扫机器外部及场地卫生;整理操作工具并在工具柜内摆放整齐。
10.8 将配套辅机停机,并作好设备及环境清洁卫生。
10.9 拉下各控制开关,使机器各部处于非工作状态。
拉下机组总电源开关,使机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10.10 机器外表各部发现有松动脱落现象,应予紧固恢复原状,设备上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11 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调整要求及注意事项
11.1 本机组配套空压机,由气压自动开关控制,当储气缸内气压达 1.0Mpa,自动关机;低于0.4Mpa时自动开机,以保持机组所需气源。
11.2 本机组配套纸板堆叠机框架受起重电机控制,框架下不得站人,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11.3 本机组在采用电动操作组合机器时,接近时应点动靠拢;齿轮不能啮合时,
应盘车微动以便顺利结合,门栓插好后,切断调节电源。
11.4 主电机受计数器控制线路控制,主电机停止运转后,如果再起动主电机,必须重新给计数器置数,才能起动主电机。
12 交接班的具体工作及记录内容
12.1 交班者必须向接班者说明本班设备及场地清洁卫生情况,设备润滑保养情况,设备运转中的异常情况及运行速度,设备调整情况,本班产品质量情况及产量情况,设备发生故障及检修情况,配套辅机及工具用具使用保管情况。
12.2 交接班记录中必须记录的内容:
12.2.1 设备润滑情况:哪些部位按润滑图表要求加注了润滑油脂。
12.2.2 设备开机时间及最高运行速度;设备停机时间。
12.2.3 设备在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检查处理经过。
12.2.4 设备故障检修情况及试机情况。
12.2.5 工具用具使用保管情况。
12.2.6 交班前设备及场地卫生清洁情况。
12.2.7 其它需要记录的情况。
本规程由设备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录
1 本规程拟订人:
2 本规程会签人:
3 本规程审核人
4 本规程审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