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内科》30条密训考点(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数目下降,白细胞与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2.尿常规检查:尿量可正常但夜尿多,尿比重低。

尿蛋白 (+) ~ (+++),晚期可阴性。

尿沉渣有管型,蜡样管型对诊断有意义。

可有红细胞、白细胞,若数量增多表示病情活动或有感染。

♦3.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多在 30ml/min 以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增高。

血清电解质增高或降低,有代谢性酸中毒。

♦4.血生化检查:血浆清蛋白降低;血钙降低,血磷增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等。

♦5.其他实验室检查:可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时间延长;缺铁时血清铁水平偏低。

♦6.B 超或 X 线平片:双肾体积小。

♦7.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和纠正加重肾衰竭的可逆因素。

♦8.饮食治疗:低蛋白[0.6~0.8g/ (kg ·d) ] ,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供给充足的热量。

有高血压、水肿及尿少者应限盐。

高钾血症者应限制含钾高的食物,限制含磷丰富的食物。

♦9.必需氨基酸的应用:使血尿素氮下降,改善尿毒症症状。

♦10.透析疗法:透析疗法可代替失去功能的肾脏排泄各种毒物,减轻症状,维持生命。

♦11. 肾移植:对慢性肾衰竭的病人,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肾移植。

♦12.护理措施——水肿的护理:
(1)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

每天测量体重。

(2) 指导病人限制液体摄入量,控制水的入量<1500ml/d,并给予低盐(<2g/d)饮食。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血清电解质。

♦13.预防感染:
(1) 增加营养,透析病人要进正常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 1.2g ,优质蛋白占 50%以上。

(2) 透析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家庭腹膜透析时必须每日进行房间空气消毒。

(3) 指导并协助病人作好皮肤、口腔、外阴的护理。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14.贫血常见原因:贫血以血液病为多见,贫血发生原因可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15.临床表现
(1) 轻度贫血多无症状,中、重度贫血可见甲床、口唇及眼结膜苍白,甚至面色苍白。

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常出现头晕、耳鸣、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 心悸、气短,严重贫血可诱发心绞痛,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还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多尿、低比重尿、蛋白尿及性功能减退,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或继发性闭经等。

♦16.出血或出血倾向常见原因:
(1)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
贫血、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等。

(2) 血管脆性增加:如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3) 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常见各型血友病、维生素 K 缺乏症等。

♦17.临床表现:出血常见部位是皮肤黏膜(口腔、鼻腔、牙龈等) 、关节腔、内脏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阴道流血) 。

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多危及生命,颅内出血先兆常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继之昏迷,血小板测定常在30×109/L 以下,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脑出血。

♦18.出血倾向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2) 注意休息;(3) 鼻出血的护理;
(4) 口腔、牙龈出血的护理。

♦19.病情观察:定时测血压、心率,注意意识状态。

观察皮肤黏膜出血部位、出血范围、出血量及有关检查结果。

♦20.注意休息: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以防再次出血。

♦21.皮肤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促进止血。

避免搔抓皮肤。

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22.鼻出血的护理:少量出血可用干棉球或1 ∶ 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促血管收缩达到止血。

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作后鼻孔填塞,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

嘱病人不要用手挖鼻痂,可用液状石蜡滴鼻,防止黏膜干裂出血。

♦23. 口腔、牙龈出血的护理: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片贴敷齿龈。

不要用牙刷、牙签清理牙齿,可用棉签蘸漱口液擦洗牙齿。

用液状石蜡涂抹口唇,以防干裂。

♦24.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病因
(1) 铁需求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 铁吸收不良: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

(3) 损失铁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反复小量失血可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过多、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疮出血等。

♦25.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有一般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

由于缺血缺氧,含铁酶及依赖酶的活性降低。

♦26.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特征:
(1) 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 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等。

(2) 黏膜损害:舌炎、口角炎及胃炎。

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吞咽困难。

(3)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小儿。

少数病人有异食癖。

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

♦27.辅助检查
(1)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血小板均正常。

(2) 骨髓象:骨髓中度增生、主要是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缺铁性贫血常表现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幼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3) 其他: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多>64.44μmol/L;血清铁蛋白<12μg/L,能作为缺铁依据。

♦28.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

(2) 补充铁剂:药物首选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口服铁剂可同
服维生素 C ,胃酸缺乏者可同服稀盐酸促进铁吸收。

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等情况可使用注射铁剂。

常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

♦29.护理措施
(1) 限制活动:根据贫血程度、发生速度及原有身体状况,帮助病人制定活动计划。

(2) 饮食护理: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动物食品的铁更易吸收。

餐后不要即刻饮浓茶、牛奶、咖啡。

(3) 药物护理。

♦30.药物护理
(1) 口服铁剂的护理:该类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病人要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2) 注射铁剂的护理:需深层肌内注射,可减轻疼痛。

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抽取药液入空针后,要更换针头注射。

可采用“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