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
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
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
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一、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
必须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制度,即政府主导整个
教育运行限定在法律框架下。

行政权力的行使应该在法律框架下,以法律
为依据,以法律为手段,受法律的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

这是完善
法律体系、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为此,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程序法和法律制度。

现代学校组织制度大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立学校权力机构,由权力机构决定学校的管理决策和高层管理
人员的任免等。

二是建立教育管理专业队伍(机构),全面行使管理权和经营权,负
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经营活动,并逐步建立校长职业化,实行校长
经营责任制。

三是建立独立的教育监督评价机构。

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权力
制衡机制。

为此,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学校主体的现代学校
管理体系、社会导向的现代学校质量体系、多元协调的现代学校评估体系。

目前,政府既是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又是教育的监督者,要使政
府对学校的举办权与教育管理权、教育监督评估权适当分离,学校成为面
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水平。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运用立法、拨款、政策指导参与教育
监督评估,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宏观管理,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学校正确
的办学方向,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应当充分尊重学校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专业性,发挥教育专家和社
会各界的参与作用,通过教育中介组织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监督评估,促
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构建和谐的
教育环境。

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从生产性财政制度转变为公共财政制度,调整公共教育的支出结构,明确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责任,建立以地(市)
为单位的省级统筹教育财政体制。

建立决策咨询审议问责制度,从部门的内部决策转变为开放的程序化
决策,实行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政策听证制度、政策问责制度。

建立社会(中介)监管评估制度,实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监管评
估制度,保证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建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明确
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教师、社会和评估机构的职责。

政府部门:实施开放的程序化决策,决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投资方案,
听取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报告,聘任(派遣)或解聘学校高层管理人
员并决定其奖惩,参与市场运作的监管评估,调整公共教育的支出。

管理部门:学校应配有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依据政府部门决策,
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办学,监管教育质量。

教师: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实施人才培养
工程,并参与教育质量的评价。

社会:提供人才状况与发展需求,明确人才需求规格和人才培养进程。

评估机构:独立于上述四个教育职能部门之外,监督办学流程,评估
教育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学校主体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1.管理与管理者
教育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从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管理结构与制度、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文化等系统,达到高效组织目标的过程。

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中的管理者,也不管他处于哪一管理层次,所有
的管理者都需要如下四种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从事教育管理活动的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理
解和操作。

它包括管理知识、教育知识,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人事技能:是指教育管理着从事有效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一定
范围内建立起合作机制,使教育者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
能力。

教育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
沟通能力。

思想技能: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识别学校中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设计技能:是指以有利于学校利益的种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管理职责
学校管理者依据和聘任(派遣)方——政府的协议,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实施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者担负有如下几方面的工作职责:全面负责、主持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和教学活动;组织召开校务办公会议,贯彻落实会议决议。

确定学校发展规划,负责完成责任目标和年度计划。

制定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制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并制定完善的规章;负责各项制度落实。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凝聚力工程,提高学校知名度;加强班子团结,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

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状况报告;拟订学校财务预算分配。

负责实施学校内部的检查和绩效考核;聘任、解聘、调配下层工作人员。

在上述职责中仅有“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状况报告;拟订学校财务预算分配”一款应该提交政府教育部门,并由政府教育部门依据市场运作的监管评估报告,决定学校财务预算分配。

3.目标管理
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面向社会需求的管理体系。

为此,在学校内部实施目标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根据办学目标,通过民主协商,
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由此决定各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
这些目标作为学校管理、评估和奖励部门和个人的标准。

实际上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
人的工作,所以教育管理的功能必须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因此,管理者应
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
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
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在实施目标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
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学校的
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部门、个人的分目标。

从学校目标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
且相互对称。

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
目标体系。

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学校的总目标才有完
成的希望。

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

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
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

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
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