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丞相顾雍墓——穹窿小王山顾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丞相顾雍墓——穹窿小王山顾墓
三国丞相顾雍墓——穹窿小王山顾墓
越王勾践的13世孙摇封东瓯王位,国号:东瓯【号东海王,封地乌程】传到了安朱封顾余侯,安朱5世孙贵,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协助征伐其他叛汉越人部族有功,贵【坐酬金失国】受汉封为吴侯,为迁吴始祖。
居处于姑苏(今苏州)。
贵卒葬穹窿山,故名【小王山】。
贵14世孙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
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赠之以名。
故顾雍与老师同名。
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
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学琴与书法。
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
顾雍像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
后历任娄县、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安五年(200),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
后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225),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替代孙邵(182—245)当上了丞相、平尚书事,直至逝世。
顾雍位相19年,是吴国任职最长的一位宰相。
顾雍当上宰相后时常访察民间疾苦,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功绩不小,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不仗势凌人。
他与孙权相处注意君臣礼节,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同事和部下,则态度和蔼,十分谦虚。
他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
在他的精心辅助下,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人称他为“东吴名相”。
赤乌六年(243)十一月,顾雍病逝。
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吊唁,嚎啕
大哭,赐雍谥号”肃侯”,墓葬在藏书小王山南坡。
小王山又名【琴台山】,相传顾雍曾在山顶坪石上弹琴。
永安元年,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
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著旧勋。
”顾烜系南北朝梁吴郡人【今苏州】人,训诂学家顾野王之父。
曾任建安令,赠侯爵,乃孙吴丞相顾雍12世孙。
于武陵溪上【今吴江芦墟镇】著【【钱普】】据南宋洪遵《泉志》记载:“(古钱币)岁益久,类多淹没无传。
梁顾烜始为之书。
凡历代造立之原,大小轻重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
顾烜为钱币著作第一人,被尊为钱币学鼻祖。
卒葬小王山,成为顾氏三贤墓地。
顾彦成,吴县人【今苏州】,字子英,号古介居士,行四十七承事。
政和元年,官两浙漕运都运使。
政和五年集【【顾氏英贤纪略】】宋徽宗书赞以赐褒扬!宝谟阁学士乔文言.秘书省正字周南【葬顾雍墓东】俱有序。
绍兴无学,捐献自己的书堂创办学堂。
并捐田三十六顷,以助教学!
顾禧:彦成子,宋代著名诗人,字景繁.虽受世赏,不求禄仕,隐居光福,[后居毘村子孙世守小王山顾墓]闭门读书,著作甚富.与施元之《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即世间所谓《施顾注苏诗》的宋嘉泰淮东仓司刻本,流传至今有存二卷本、存四卷本、存十九卷本及宋景定三年郑羽补刻的存三十卷本等多部,不见全本传世。
由于其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的珍贵程度,自清以来令历代藏书家及学者为之追捧,即使吉光片羽,终当希世之宝。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库中,保藏着这部珍贵的文献,一函二册。
顾雍墓的记载,根据苏州市地方志办藏的《木渎小志》上记载,“吴丞相顾雍墓在穹窿山坞”,“汉驰义侯贵、吴丞相雍、梁建安令恒,自宋顾禧居邳村,子孙世守其祭。
另外《吴门表隐》中亦有:‘顾墓’三墓并在【白马岭小王山。
隶吴邑十四都十五图盖字圩】。
宋运使彦成、元高士禧皆拊,屡被侵占,毗村支後世守之。
道光元年後裔……立碣表墓。
”等记载。
清光绪二十三年版19卷活字本无锡【【顾氏宗谱】】主编顾景璐
访明顾雍墓。
经顾可久【海瑞老师】十二世孙顾景璐等访问得知:顾雍之墓在苏州穹窿小王山。
附近还有顾氏五墓。
其中:顾雍十二世祖汉驰义侯顾贵之墓,可认为系顾氏由中华顾姓从越迁吴之世祖。
小王山麓三国丞相顾雍墓的发现,也得归功于李根源先生。
他从志书上发现有关记载的线索后,就遍访附近村民,并从顾氏家谱上寻找到有关记载,终于确定了顾雍墓的具体方位和墓碑,先修顾雍墓,再葬母亲。
重新立石为界,植树护墓,偕各地顾氏后裔、当地乡亲跪拜古贤,才得以保存至今。
1928无锡顾毓琇伯父【辟疆园主人顾康伯】.顾宪成后裔文史学家顾宝琛等赶往祭祀!并拍照,保存加印至正在修编的顾氏宗谱中.[今上海图书馆,无锡图书馆等都有馆藏] 苏州市地方志:第二十六卷(文物名胜旅游)第一章(文物古迹)四、三国丞相顾雍墓位于藏书乡小王山南麓。
清嘉庆丙子(1816)顾雍裔孙顾锡周所立。
现存有民国17年(1928)李根源题书“吴丞相顾公雍葬此”崖刻。
顾毓琇【著名学者,科学家.江泽民.朱镕基.杨振宁老师】抗战胜利后,曾到苏州穹窿山祭扫先祖顾丞相雍之墓。
1947年,顾毓秀写“姑苏访穹窿”中提到,当时顾墓前所立的即李根源于1928年发现的嘉庆原文碑,墓碑系嘉庆时重立,风雨剥蚀,字迹辨认十分不易,李公剔洗后细细查看,见到上面有三行字:汉驰义侯顾氏迁吴始祖贵、吴丞相封醴陵侯顾雍、梁建安令赠侯爵顾之墓。
落款为“嘉庆丙子岁”,碑后还有三座墓冢,巍然平列,【面晏岭壬山丙】。
在李根源著《松海》中明确写道,“此墓距吾母兆域才五十丈,逾岭即是,且有墓碣可认”,是年李根源重修顾墓,并在墓前亲书‘吴丞相顾公雍葬此’摩崖石刻.重书墓碑,以“刻石纪之,已告来者”。
墓东为苏子瞻好友宋进士周南的墓。
1986年6月顾毓秀先生偕三弟毓泉、长子慰连再次到小王山扫墓,当时在该墓地,“碑已不见”但“墓址甚大,仍可辨认。
照相留念”。
顾毓秀亲书碑文,在墓前加立墓碑二块,与重立的清嘉庆原文碑并立,形成现今顾墓前并列三块墓碑的现状。
回忆与苏州的情结,顾老兴奋不已。
那是1986年6月21日,顾老夫妇一踏上祖国大地,就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待。
邓大姐得知顾老要回苏州
故里扫墓,立即派员陪同前往,顾老闻说先祖墓碑不存,亲书立新牌。
立碑之日,吴地族人献出旧碑。
原来,为防止那个特殊年代的破坏,当地顾氏族人偷偷地将墓碑藏匿起来。
现在,见顾氏传人从海外归来,便放心地挖出旧碑。
顾老喜出望外,于是将新旧两碑同时立于墓前。
顾老在先祖墓前瞻仰祭拜,流连忘返,并深情地捧起墓地泥土带回美国。
众多海内外顾裔及文史学者每访顾雍墓,杂草丛生。
异姓新莹围侵,且剩豪华。
强烈要求制止新墓植入、保护顾墓。
由于十多年中新墓不断植入,顾墓却杂草丛生,顾墓所据范围越来越小,荒废在旦夕。
从保存的1928年后1992年、1999年、2010年墓地逐年被新墓蚕食的照片,拜谒顾墓者见之痛心。
所以有必要立即启动文保为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加强多方面保护。
世界.全国都有研究纪念顾雍.顾烜的机构和祠庙唯独他们的籍地却没有恢复。
呼望让顾墓成为穹窿山景区.苏州吴文化的一大亮点,使小王山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大文章。
真正体现苏州吴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为了统一战线,为了港澳台海内外顾氏的民族统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