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鉴赏方法
唐诗宋词鉴赏方法
“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宋词鉴赏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文学发展至今种类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如果把中国文学比作是一座春天的花园,那么,园中便有两株最耀眼最芬芳的奇葩,那便是唐诗宋词。
长久以来,它们以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和独有的艺术蕴藉,使得人们不由得便要去把玩品味。
诗词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它没有什么明显的情节线索,更少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对于小说戏曲来讲,即使你不了解作者,不了解成书背景,单看作品内容,你也能在是非曲直中看出个大概。
但诗词就不一样了,读一遍,再读一遍,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鉴赏诗词呢?下面,我来说一下平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获得的几点心得。
一、对作者的身世遭际做全面地了解是鉴赏的前提
一首诗词,便是一个作者的一段心曲,情之所至,吟而成诗。
学生面对这样一声叹息。
(1)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
(2)没有成熟的理性思维,不会做细致的推理分析。
(3)对诗词的写作技巧,意象含义知之甚少。
不能凭经验解读。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诗情诗意,实为难事。
所以,非得让学生了解作者本人不可。
就说辛弃疾吧。
我们来看他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登临而吟词的这座亭子,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史上文人墨客赏心雅兴的地方,但辛弃疾却将这里“栏杆拍遍”,发出的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只看词本身,没有故事,没有缘由,就是主人公的一声哀叹。
让学生怎么体会?若不知道辛弃疾二十二岁时便拉起一支千人的.抗金义军,便不能体会他胸中的英雄之火。
若不知道辛弃疾单人独骑奔突千里擒拿贼寇,便不能感受他身上的英雄气概。
辛弃疾为使抗金义军能够有所依凭,从而更好地从事抗金救亡活动,他前去向南宋小朝廷求归。
若不知道这些,又怎能晓得辛弃疾那过人的胆略,怎么体会凭楼远眺的情思?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的四十年间,有二十年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在被断断续续任用的二十年中,又有三十七次的频繁调动,而在他任南安扶使这样一个行政官时,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
他时刻也没有忘记上战场,杀贼寇收复失地,为国捐躯,但无人理会。
若不知道这些又如何体会“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的心事?也无法领悟他“将栏杆拍遍”的寂寞与痛楚。
二、鉴赏诗词要创设情景
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沉浸于诗情之中,与作者情感融而为一,光是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还不行,因为时间隔的太远,作者的情是500年前的情,而学生的情没能回到过去,依然是21世纪的情,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得感谢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诗词的鉴赏不再单凭语言了。
我们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优美的画境,一边揣摩诗句在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自然移情。
以诗画结合著称的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王维居东罔川时所创。
描绘的是秋天傍晚的山居之景,是王维众多吟咏山居生活诗中最有名的一首。
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新雨后”“晚来秋”淡淡几个字,一阵清新。
凉爽之气扑面而来。
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这股清泉呢?光凭老师的一张嘴,不太能做到,而这个时候,多媒体设备给我们送来了这股凉爽。
画面中,山色空明,树影叠翠,耳中传来清脆的鸟鸣和沙沙的风吹树叶声,这股凉爽便扑面而来。
这首诗的颔联,也是这首诗流传最广的一联。
“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清新显的格外清新,皎洁的月亮从密密的松林洒下,清澈的泉水从光滑的岩石上静静淌过,泉水映着月色,发银亮的光。
这一联写月光如水,是写“静”,写清泉流淌是写“动”,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的意境,而此意境是非要通过视觉才能够体会的。
接下来的两句写山中人们的生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生气。
这一联是非要到夜晚的江南去取景了,不然北方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体会的,若不能体会作者精心描绘的景致,那么最后一联的抒情便显得突兀了。
是啊,领会不到雨后空山是清新高洁的,山中的人们那样安逸自在的,又怎么能体会王维轻松愉悦的心情,又怎么能明白王维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
当然,诗词鉴赏这个问题,就方法来讲,还有很多种。
以上两点只是我在平时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所得两点粗浅的认识。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
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