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小说复习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上第四单元小说复习》教学案设计
教师寄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每课的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3、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自我成长的教益。
学习流程:
一、回顾课文,夯实基础快速回顾课文内容,识记字词及文学常识。
然后练习巩固,明确答案,教师强调重点。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闰土的心里有没完没了....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B、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
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C、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苦不堪言....。
D、对于叔叔回国这桩稳操胜券....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去种计划,甚至
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2、下列对课文叙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以“我”的行踪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组织
材料。
B、《孤独之旅》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
地成熟这一道理。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英国作家,代
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D、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
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答案:1、B
点拨:A、没完没了意思是无穷尽。
一般情况下用于贬义词。
应该改为无穷无尽。
C、苦不堪言意思是指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是中性词。
根据句意,这是外貌描写,侧重写于勒落魄的样子。
应改为狼狈不堪,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是贬义词。
D、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胜利。
是指自己认为很有把握。
所以与句意不符,应改为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B、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C点拨: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三、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2020泰安)
丑石
夏新祥
世人有玩邮票者、玩古董者、玩文宇者。
老墨和老白以玩石头为乐,因玩石头出名。
老墨和老白是一对挚友。
老墨开车到桃源茅草街去寻石,邀上了老白。
茅草街邻桃源境内沉水的一条支流。
河床很浅,清粼粼的水在石头间游走,时而高声喧哗,时而默不作声。
石头遍布在河床里,大则似碗、碟、盘、笠,小则如卵、珠、米。
其状无棱无角,乖巧圆滑。
色多为白、黑,间以红、黄、蓝、绿、紫。
两人在小河的分叉处分手,各朝上游寻去。
到下午时,老墨只觅到几块可要可不要的石头,很有些沮丧。
老白却喜滋滋的。
你捡到好东西了?
老墨问。
是个好东西。
老白说。
于是从背囊中取出一块石头,这石头大好比一个盘子,圆得像是用圆规画好后打磨而成。
老白把石头放进浅水里。
石头乃玛瑙石,白色,质地像奶。
润、绵、厚。
不浮、不薄、不浅。
其间黛黑的纹理,恰如国画大师勾点。
一幅“独钓寒江”图浑然天成。
老墨看得有些呆了。
一路回城,老墨和老白都十分开心。
老墨建议老白把石头养好后参加全国奇石展,定能获得大奖。
到城乡接合处,两人上了一趟厕所。
老白出来时,看见老墨站在车边,脸都气黑了。
老墨的车窗被人砸了!放在车里的两个包已经没了。
老墨报了警,警察二十分钟后赶到现场,拍照取证,录口供。
老墨把老白送到家,蔫蔫地去修车了。
两人一如既往地交流石头,提起那块丢失的“独钓寒江”石,不免摇头叹息一番。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老白正在养石。
老墨打电话给老白,老白,你过来看一下,我得到了一块石头,你肯定会惊奇。
老白立即打的到了老墨的“丑石斋”。
老白的确惊住了。
老墨说,老白,寻到这块石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呆了。
你在哪里得到的这块石头?茅草街,就是我们上次寻石的那一条小河。
老墨说。
世界上竟有如此相像的两块石头,这和双胞胎兄弟有区别吗!老白叹道。
老墨说,老白,这块石头让给你吧,就算你失而复得。
老白说,你舍得?
老墨说,你养我养都一样,你拿走吧。
老白就拿走了那块石头。
他说,我肯定不会拿它参展,一旦有了市价,我将把钱全部给你。
那块“独约寒江”石果真得了大奖。
专家评估,市价三十万。
老墨说,恭喜你,老白,你发了。
老白说,老墨,我说过的,我会兑现我的话。
老墨说,老白,石头这东西,有价无市,要不你给二十万吧。
老白就给了老墨二十万。
以后,两人一如既往地玩石。
有一次在河里寻石头时,老墨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深水潭。
水底暗流涌动,老墨像被一只鳄鱼咬住,打了几个圈,就要被扯进深潭。
将要没顶时,老墨喊,老白救我!老墨最后被老白救了起来。
老墨坐在
岩石上,久久不发一言。
老墨已经七十岁了,要随儿子到深圳去定居。
临行前,老墨把老白邀到家里喝酒,喝着喝着,老墨就哭了起来,泪水怎么都擦不干。
老白说,老墨哥,可不兴太伤感啊!老墨说,老弟,多谢你这么多年陪我玩儿,我对不起你。
老白说,别说那些话,我陪你玩,你不也在陪我玩吗?
老墨说,老弟,我这一屋的石头都送你吧!
老白说,你这些石头起码值二十万哪!我给你钱。
老墨急了,老弟,别说钱,可千万别说钱!
其实,当年老白把“独钓寒江石”送展之前,要给石头换一个底座,老墨做的底座实在是太俗了。
老白换底座时,发现石头的下面有一个丁字形口子,老白当时再一次惊住了。
他在小河里寻得那块石头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磕出了一个丁字形的口子,这口子和那口子竟然惊人地相似!
老白相信,老墨所说的对不起应该是“独钓寒江石”这事。
1.文中加点的两个“惊住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 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3.小说人物“老墨”和“老白”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请结合人物特点或文中的描写,写下你的发现。
【分析】本文写老墨与老白结伴寻石,老白寻得一块难得的“独钓寒江”石,却中途遭窃;两个月后,老墨邀老白到家中,自称从茅草街寻得一块与失窃的
“独钓寒江”石极似的石头,送给老白,后该石高价卖出,老白付给老墨二十万元;一次老墨遇险,获老白相救才保一命,老墨要随儿子到深圳定居,临行邀老白饮酒,流露愧疚之情;小说最后揭露真相,批判了老墨以文人之名行贪财欺诈无耻之黑,赞扬了老白心无芥蒂、淳厚宽容之白。
【教学方式】三个题,以小组方式进行,三个小组一组一个题,学生先独立做题,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核对答案,精讲点拨。
1.【答案】第一个“惊住了”指的是老白感到非常惊奇,世间竞有如此相似的两块石头,就和双胞胎兄弟一样。
第二个“惊住了”指的是老白发现了“独钓寒江”石的丁字形的口子,确定了这块石头就是自己当年“失窃”的石头,被老墨算计朋友的这种不齿行为所震惊。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的含义和作用,属于赏析品味语言范畴,渗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标理念。
要尽量贴紧原文,从原文中找答案。
第一处“惊住了”在第20段,老白惊住是因为“世界上竟有如此相像的两块石头,这和双胞胎兄弟有区别吗”,一块“独钓寒江”石已经非常难得,居然还会有第二块,老白白被大自然的神奇惊呆了;第二处“惊住了”在第45段,老白发现“石头的下面有一个丁字形口子”“他在小河里寻得那块石头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磕出了一个丁字形的口子,这口子和那口子竟然惊人地相似!”相似的石块上居然还有相似的磕痕,说明这两块石其实就是同一块,老白被多年相交的老友的见利忘义的行为惊呆了。
2.【答案】以“丑石”为题,一方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欲望;另一方面暗指老墨虚伪、见利忘义的丑陋德行。
点拨: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解答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丑石”出自文中老墨的“丑石斋”,指老墨这
个算计朋友、品行丑陋的人,他用“独钓寒江”石算计老白,见利忘义,德行丑陋;有赏玩价值的石头,应当是有美感的石头,美石才有故事,以丑石为题,激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老墨:墨亦是黑,但墨比黑要文雅一些,老墨也可以引申为老黑,这一名字暗含着作者对文中老墨厚黑行为的讽刺;老白:白在文中代表着真诚、大度、厚道、以德报怨等品质。
与黑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中对老白发现的“独钓寒江”石进行了细致描写:“石头乃玛瑙石,白色,质地像奶。
润、绵、厚。
不浮、不薄、不浅。
”这些描写也衬托了老白的美好品质,石如其人。
点拨:本题表面考查小说人物的命名艺术,实际综合性极强,渗透“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作出自己的评价”等课标理念。
小说中常根据人物的外形、职业、性格、气质、命运、相关情节等对人物进行命名。
老墨,意指其黑,但这个黑,不是普通的黑,是盖上了一层文艺面纱的黑,不仅嘲讽了老墨的腹黑,而且讽刺了他以文人之名行的贪财欺诈无耻之事。
文中老白“要给石头换一个底座,老墨做的底座实在是太俗了”,暗示出老墨精神境界的低俗。
老白,意指思想上的纯朴,他发现了老墨的欺诈,仍付出二十万元给老墨,两人一如既往地玩石。
”这是对多年老友的维护,说明他把自己的友人友情看得比这二十万元重,愿意原谅对方,还跳下深水潭救老墨,心无芥蒂,白得纯厚宽容。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常见考点如下:
1内容主题理解与概括;
2语言赏析;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5文章构思与写法探究;
6情感把握与感悟启示。
命题趋势:题型上课内选择题,课外问答题;形式上课内外兼顾;能力上注重考查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内容上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牛刀小试,巩固练习
(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八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中第①自然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外貌、心理描写
B.心理、语言描写
C.语言、动作描写
D.外貌、语言描写
2.“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表现了“我”的心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
B.表现了“我”对父母六亲不认的不满。
C.在确定这就是我的亲叔叔后,给父母有力的讽刺。
D.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同情,也表现了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及不满。
3.对选段中“母亲”性格特征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冷酷残忍吝啬
B.冷酷无情自私
C.吝啬无情自私
D.冷酷吝啬无情
【教学方式】三个题,学生先独立做题,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核对答案,精讲点拨,总结解题方法。
答案:1、A 2、D 3、B
点拨:注意最佳选项选择题的回答,就是题干含有“最”的题目,选项具有迷惑性,这是这两年出现的难度较大题目,也是易错题。
解答是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审清题意;其次考虑要全面,细读每个选项,进行比较甄别,按照“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一般结合文章主旨考虑。
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
(二)(2021重庆A卷)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道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风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感,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
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
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
”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
”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
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
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
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
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1.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
都写到了“我”脸红。
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3.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写“我”用假钞买到“泥人曾”的泥塑,途中被一老人追赶并摔碎了泥塑,老人告知了真相,并用两件泥塑真品赔偿“我”,“我”被老人诚信的品质所感动,最后用真钞赔偿老人。
【教学方式】三个题,以小组方式进行,三个小组一组一个题,学生先独立做题,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核对答案,精讲点拨。
1.答案:景物描写。
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点拨: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属于写法探究考点。
这一句描写的是小巷内的粉墙黛瓦、桃花、青藤,是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结合“我”用假钞买泥塑成功的事可知,这里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我”的愉悦心情。
2.答案: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
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
愤。
第⑫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原因。
第⑤段,由“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可知,这时“我”的脸红,是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
第⑥段,由“泥塑顿时碎了一地”可知,这时“我”的脸红,是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
第⑫段,由“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可知,这时“我”的脸红,是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3.答案:①气韵儒雅。
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
②技艺精湛。
三尊泥塑栩栩如生。
③诚实守信。
“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
④自豪。
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可由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方面入手。
由“先生,请停一下”“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可知,老人气韵儒雅。
由“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等语句可知,老人技艺精湛。
由“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可知,老人诚实守信。
由“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可知,老人非常自豪。
五、反馈矫正,形成能力解题方法指导: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有:设置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预示人物命运,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
答题模板:
运用......的描写方法,渲染(烘托)......例如:为什么每年的开学总下雨?
答案示例:
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2、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3、衬托师生极度忧郁的心情。
4、暗示着求学之路的漫长。
5、为以后的艰苦学习埋下伏笔。
6、烘托出无奈之情。
7、与美好的假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8、寓意着即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9、奠定铿锵的感情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10、揭示“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的主旨。
解题方法指导: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一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小说精心设置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是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要重视人物身份。
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同时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去理解,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3、分析人物的相互关系。
小说人物往往不止一个,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表现各自性格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模板:文中的......(句子)运用了......(语言、心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表现了他......的特点,说明他是一个......的人。
解题方法指导:如何解答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问题实际考查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这类题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
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表明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人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阅读优秀的小说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阅读小说,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喜欢读书,写优秀作文,做高尚之人。
作业:尝试着自己命题,给2020年泰安阅读题《丑石》或者2021年重庆A 卷阅读题《赔偿》出两个题目,并写出答案。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小说均是名家名作,艺术技巧精湛,思想内涵深刻,教学中可切入的点很多,但是本节复习课时间有限,只是回顾了字词和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回顾有点少,比如,可抓住三篇课文的共同点——“对比”的写法来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略思想主题。
另外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文体,从阅读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感知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人物,并与自己的经历、体验相印证,从而大致理解小说的主旨。
从这个意义上说,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有点少,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明白了文本内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以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