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兴趣培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兴趣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13-12-06T14:31:26.01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11月供稿作者:闫会娟[导读] 注重合作学习、全体参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闫会娟河北省隆尧县实验中学摘要: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
一味要求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枯燥机械的抄写作业,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敌视英语。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变为“爱学”上下功夫。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教学
一、赏识、关爱学生,增加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的关爱和赏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出自内心真挚的爱,把微笑带进课堂,多给学生以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用真诚的赞赏、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宽容他们的一些过失,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害羞、胆小的学生,应注意观察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点滴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亲切地对他们说:“你能行!”“你有希望!”“老师相信你!”等等,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的童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精心地呵护,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大胆地用英语交流,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二班的小男生韩志斌刚入学时很内向,上课从不举手,他回答问题时总是站在那里扭捏半天,在一堂单词巩固课上,我安排了几个小游戏,可当喊到韩志斌时,同组的学生很不高兴,其他组的学生幸灾乐祸,小男生韩志斌的脸涨得通红,我鼓励他:“加油!你一定会说得很棒的!”最终,韩志斌战胜了胆怯,准确、大声地说出了答案,他们小组获得了一面小红旗,他个人获得了一张精美的卡通贴纸,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他露出了笑容。
从那以后,他变得自信了,上课时经常看到他高举的小手。
现在,他的英语说得可流利啦!可见,积极地评价和激励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了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展现。
二、注重合作学习、全体参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强调合作,不仅是英语学科特点所要求的,更是从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不甘落后,奋发进取,适应社会等能力的需要。
注重“合作学习语言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养成主动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但这种“合作”不应是教师强制的,应是学生自主的选择,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表现出巨大的潜能,就以五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最喜欢在小组中学习,他们感觉只有在小组中才能找到自己一席之地,既然学生需要,老师为何不许。
放一放、松一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收获,会出奇的好,当然还有高年级学生不喜欢教师指定组,他们喜欢自由结合,自由结合也未尝不可,在自由结合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会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这时往往个别学生会感到孤立,老师可让其参与水平比较高的组,让好学生“领”着他走,哪怕走一步也是好的。
总之,在英语课堂上,不应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小组活动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各小组成员有时自己设计,自己构想,有时扮演双重角色,充分拓展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激励、唤醒、鼓舞了学生。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从母语学习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已证实:教学中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会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
与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
四、教学中活用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准备。
只有接受理解游戏,学生才能积极参与。
有一些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旧游戏,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玩出新花样。
如Simon Says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时,学生按命令来做动作。
时间久了之后,游戏失去了新鲜感。
在使用这一游戏时,我加入了手势,手势时而和命令一致,时而不一致,并且告诉学生手势本身与命令无关,不需要考虑,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跟着手势去做而出错。
这样不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还使旧游戏有了新生命。
如在学完介绍朋友后,可以玩传球的游戏,当球落在谁的手上时,他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球的人,“This is/she(he)is my friend”游戏的目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同学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尽快掌握英语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它能巩固、加深、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课上要尽可能多地采用交际化的活动外,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英语的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
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
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