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颈椎病108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颈椎病108
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03例。

治疗组采用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加推拿治疗。

对其治疗前后X线改变与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P<0.01)。

[结论]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手法拔伸;曲面枕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retching pulling combining curved surface pillow treatment on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Randomly pide 211 cases into treatment group 108 cases and control 103.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retching pulling combining curved surface pillow treatment, the control was treated with traction and manipulation.[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4% for the treatment group,79.6% for control one,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meaningful.[Conclusion]Stretching pulling combining curved surface pillow treatment was appare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one
in treating spondylosis.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stretching pulling; curved surface pillow
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拔伸结合曲面枕治疗生理弧度异常的颈椎病,对其治疗前后X线改变与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与机械牵引加推拿松解手法做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11例,均经颈椎X线检查,部分患者经磁共振及CT检查,均排除其他病变。

治疗组108例,男45例,女63例。

年龄28~55岁22例;病程
2个月~3年。

颈肩痛者98例,头痛35例,眩晕者40例,上肢麻木者56例。

X
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87例,反弓者21例。

对照组103例,男48例,女55;年龄28~55岁16例;病程2个月~3.5年。

颈肩痛者95例,头痛30例,眩晕33例,上肢麻木48例。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79例,反弓者24例。

2 方法
2.1 治疗组 (1) 颈椎机械牵引:患者坐位,头前屈0~30°,牵引重量8~12kg,持续牵引15min。

(2) 松解手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其后,左手扶其顶部,右手滚颈后及两侧肩部数遍。

拇指自上而下弹拨项韧带及椎旁条索状物和钙化之硬结;拇、食指同时点压两侧风池穴,向前上方顶按;然后在颈部、上背、肩胛内侧至上肢用滚法或拇指推法治疗,反复数次。

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最后拿揉肩井穴,并搓患肩及前臂数次。

(3) 俯卧旋转法:如棘突左偏,嘱患者俯卧位,头侧向左方,稍前屈位,术者立于床头,左手托患者下巴,前臂压着面颊以固定颈椎位置,右手按住患者左侧肩部,双手同时用力(推肩部的力应大于固定颈椎的力)可以听到关节复位的声音。

关节整复后,双侧椎枕肌群、斜角肌群、斜方肌群[1]等部位用滚法、弹拨法等以松解肌肉痉挛。

如棘突右偏,则头侧向右方施旋转手法。

(4) 手法拔伸:患者仰卧位,去枕,术者坐于患者头侧,先右手从颈后穿过,四指并拢弹拨其颈椎左侧肌群及项韧带,再用左手弹拨其右侧肌群,自C7向上弹拨至风池穴,待颈部肌肉放松后再行拔伸。

嘱患者双腿伸直,以增加摩擦力,但不需患者手扶床边。

术者于反弓最明显处用四指相对叠起抬起颈椎,使颈椎生理曲度重现,若颈椎有向后滑脱式错位,则以此椎棘突为支点,抬起颈椎,若颈椎为向前滑脱式错位,则以下一颈椎棘突为支点,抬起颈椎,在此基础上再向前向上牵引颈椎,此时结合头颅重力,牵引复合力的角度可在0~30°之间调整,力量以刚能牵动患者全身而未牵动为限,时间持续10~15s,休息3~5s,再牵10~15s,共3~5min。

(5)曲面枕疗法:采用艾姆斯记忆棉曲面枕头(男士用10~7cm规格,女士用8~6cm规格),使曲面枕头高的一侧垫于肩与枕后粗隆之间,尽可能使枕头与后项部充分接触,使颈椎向上抬起,以保证颈椎的生理前屈位,仰卧1h。

2.2 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30min及松解手法。

两组均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不予其他治疗手段。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7例,好转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
4.4%。

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6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
79.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x2=9.17,P<0.01)。

治疗前后经X线对比,治疗组治愈67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均改善;好转35例中33例曲度改善,2例未改善;无效6例中生理曲度均未改善。

对照组治愈22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均改善,好转60例中,57例曲度改善,无效21例中生理曲度均未改善。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与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者具有相关性。

4 讨论
正常人体颈椎的平衡稳定系由两大部分来维持。

静力平衡: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韧带结构,为内源性稳定。

动力平衡:主要指头、颈、项、背部肌肉的活动和调节,是颈椎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外源性稳定。

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扭曲的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但就改变曲度,符合生理曲度的应力作用而言,手法拔伸比机械牵引有其灵活、多变的优越性。

手法拔伸前,通过力度适宜的松解手法操作,解除或缓解了颈椎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痉挛,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速了代谢产物的排除过程,促使炎症与水肿的吸收,减轻神经血管局部的不良刺激,从而解除了一部分临床症状。

记忆棉曲面枕采用大波浪的曲面外形,与颈椎生理弧度的特点相符合,既使颈椎自然伸展,缓解椎间盘压力,又没有圆枕的矫枉过正缺陷,[4]因而有效地恢复了颈椎的静力和动力平衡。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颈椎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46.
[2] 王汉进,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156.
[3] 刘志田.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J].按摩与导引, 2001,
17(5): 21.
[4] 蒋建种.慢回弹曲面枕头的应用和探讨[J].颈腰痛杂志, 2007,28(2):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