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错包发生率中的作用。

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错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果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活动之前的0.05%下降至0.02%。

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手术器械的包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凝聚了全科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了大家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保质保量为手术室和临床科室提供服务。

标签:品管圈;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
品管圈(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这种方法引入医院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效果。

我科在2013年7月~12月,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手术器械的包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实行品管圈前2013年1~6月份包装的器械包105663只,各种原因产生错包53只;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收集2013年7~12月份包装的器械包116793只,各种原因产生错包23只。

1.2方法
1.2.1QCC小组的组成圈员7人,其中副高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人(本科文化4人、大专文化3人)。

小组成员采用自愿报名、护士长根据大家平时的工作能力提名、最后全科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

由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均强的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协调员负责全面工作。

其他成员根据个人专长特点负责监督组织资料收集等工作。

1.2.2 QCC小组的活动步骤
1.2.2.1选定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圈员每人提出问题,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结合本院院情,圈长最后综合大家意见,以投票方式筛选出主题”降低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选题理由是:发生错包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延长患者的手术时间,遇有急诊手术时,甚至延误抢救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2现状调查QCC小组对于本科2013年1~6月的手术器械错包率进行
统计,结果为2013年1~6月包装间手术器械包总数为105663个,错包53个。

其中器械错误34件(手术器械漏放,器械零部件缺失、损坏,器械配套错误,型号、规格、种类不符),标签错误13件(名称错误、灭菌有效期错误),其他错误6件(未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未放置与该包相匹配的缝针、治疗碗、弯盘、气腹管等),错包发生率为0.05%。

1.2.2.3原因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又称鱼骨图)分析,找出发生错包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个别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包装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边包装边闲聊,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未执行双人核对。

②新进科室人员对器械包基数不熟悉,特别是神经外科、运动学科、器官移植等学科,手術难度大,手术器械琐碎、精密,平时使用相对较少,给大家的熟悉记忆造成一定的实际困难。

许多同志入本科之前一直在内科或非临床科室工作,从未接触过外科。

即使一直工作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同志,要全面熟练掌握并正确拆卸装配这些特殊器械也非常的困难。

③对外来实习、进修人员,个别带教教师未做到放手不放眼。

④手术器械使用时间长,出现磨损损坏,包装时未及时维修或更换。

⑤工作量较大,人员相对较少,特别是节假日。

⑥部分医生设个人专用包,器械数目、规格经常变动,难以掌握。

1.2.3制定并实施对策
1.2.3.1对全科人员特别是新入科人员在进行岗前培训时,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训,加强对查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双签核对贯穿于包装的整个过程。

1.2.3.2努力提高大家的业务技能,由护士长主持,科室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内容围绕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人人参与讲课,促使大家加强学习。

护士长自掏腰包购买幻灯机,并不定期组织观看手术器械图谱,加深对器械的认知。

1.2.3.3将每一个手术器械包的器械拍照留底,制成手术器械图谱,便于包装时翻阅。

经常邀请手术室工作人员讲解各器械在手术中的应用,加强大家的理解记忆。

对新购进的器械和各专科特殊器械,请各专科人员讲授使用及保养方法,加深记忆,同样拍照留底,制成图谱。

包装间包装台面上有各常见手术器械包的器械名称、数量及各相应配件的规格、数量。

1.2.3.4建立器械变动登记交班本,对于部分专家医生经常变动的器械及时登记在交班本上,并在每天的科室晨会上交班,同时书写在学习室的宣传栏内,做到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来适应别人。

1.2.3.5科室老同志主动发扬传帮带精神,带教组长加强对各带教老师的培训监管,对进修实习人员做到放手不放眼。

1.2.3.6错包率与绩效挂钩。

QCC小组每月不定期组织质控检查,对发生错包的人及次数登记在册,每次扣相应分值,月末将所有扣分累计相加,与当月绩
效奖金挂钩,奖罚分明。

2结果
2.1有形成果实行品管圈前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器械错包率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

2.2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工作人员凝聚力提高了,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由护士长个人管理转变为护士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动态发展的管理模式[2],达到了全科参与的目的,大家群策群力,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更重要的是,随着错包发生率的降低,不仅提高了手术医生与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手术安全。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降低了器械错包发生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改变了工作态度,树立了为一线临床科室服务的思想,对新入科员工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和专科手术器械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手术器械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器械错包发生。

从表可以看出,器械错包发生率由实行品管圈活动前的0.05%降低为0.02%,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地降低了器械包装时错包发生率。

3.2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对手术器械的认知,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全科人员加强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知识的培训,请专科医生或手术室护士来讲授器械的使用和保养,并制成手术图谱和SOP文件,便于工作人员打包时翻阅,规范了器械打包的流程,降低了器械包装时错包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手术器械错包发生率已逐渐降低,但在实际工作中,错包发生率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持续质量改进的问题。

为了巩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开展品管圈所实行的方法已经列入我科的工作常规,并将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为下一次品管圈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晓萍,常后婵,张秦华.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4-105.
[2]韩平平,吕永杰,赵云霞.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57-2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