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二、学习重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三、预习感知
1.在实验室里,常采用、或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2.工业常以为原料,采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属于是变化。

3.在化学变化中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和在化学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又叫触媒)。

4.由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四、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就可放出氧气,通常还放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1页共3页
第2页 共3页
探究实验
(1)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探究点二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 如何在实验室中通过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组、查、装、塞、滴、收”。

①组→组装仪器;②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向反应容器中装入固体药品(二氧化锰);④塞→塞紧双孔胶塞; ⑤滴→向反应容器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较剧烈,常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并注意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⑥收→收集气体。

4.注意事项:
⑴反应容器口的导管应刚过橡胶塞。

⑵若用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其下端管口应伸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制得的氧气沿长颈漏斗逸出。

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有利于把里面的空气排干净。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放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要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
五、检查反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
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实验操作 实验装置图 实验
现象 推断 实验结论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约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无氧
气放
出或
只有少量
氧气
放出
第3页共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