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名人录[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台名人录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受书乡塾”,至11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参加劳动。
王艮一生经历相当曲折,当过灶丁,经过商,也行过医,但这些均非其最终抱负。
他25岁时经商至山东,曾谒孔庙而发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此,“奋然有任道之志”,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等儒家典籍。
王艮是一个初时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而领悟儒家学说的学者。
诗人吴嘉纪。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
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
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水利学家冯道立。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江苏东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终年78岁。
,冯道立在青年时代,便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立志为桑梓造福。
他虚心学习前人的水利专著,同时又讲究实际,多次雇船至长江、淮河、废黄河、白马湖、高宝湖、洪泽湖以及范公堤东广大海滨地区进行实地勘察,访问当地的农夫、渔民,查阅有关水利、水文资料,描绘下数以百计的水利图。
他好学不倦,一生著作甚多。
已刻著作6种,木刻著作36种。
水利方面的专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淮扬治水论》、《测海蠢言》、《勘海日记》、《束水刍言》、《七府水利全图》、《东洋人海图》、《东洋海口图》、《攻沙八法》等。
画家戈湘岚。
戈湘岚(1904-1984)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新闻学奠基人戈公振。
戈公振,名绍发,宇春霆,东台市人,1890年11月出生在东台城里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自幼聪明,好学上进。
1904年就读于东台高等小学堂,毕业时名列榜首。
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
1913年南下上海,在有正书局当学徒,不久因编一本供学生用的习字帖风行一时,被提升为出版部主任》次年,戈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理编辑,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
前后工作15年,在此期间,他为革新新闻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创办了各种副刊,并于1920年首创了《图画时报》,为中
国画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戈公振亲任会长。
1928年底,戈公振出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
1930年又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亲任主编。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新闻教育家,座落在东台城内兰香巷9号的戈公振故居,东台市政府于1987年将其修葺开放,基本上恢复了当年的历史风貌。
翻译家戈宝权,笔名:葆荃、北辰、苏牧。
出生年月:1913.2.15-2000.5.15
民族:汉族。
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台城的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
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东台方言的声音。
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江苏东台人。
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
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
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
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
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
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
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
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 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雕塑家吴为山。
吴为山教授,1962年1月生于江苏东台。
现为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美术学方向及宗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欧洲陶艺中心理事。
台湾中央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杰出驻校艺术家”。
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硕士学位课程。
曾访学于欧、美等国著名学术机构、高校。
1998年4月始在南京大学工作。
吴为山教授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
中国南京博物院设专馆永久陈列吴为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