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艺术》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第一篇:《剪纸艺术》教学反思
《剪纸艺术》
--------教学反思
《剪纸艺术》课程的设置,是合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极富创造力的时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让孩子逐步了解剪纸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提高他们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

剪纸活动既能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同时,手指动作训练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使孩子的注意力、观察顺序性得到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剪纸艺术课程。

一、剪纸艺术教学中的实践感悟:
1、让学生欣赏剪纸作品,体验形式美感,激发学生求知欲。

剪纸艺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美的装饰,而且它同汉字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表达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反映着民众的生活情感与情趣。

剪纸的不同方法,剪纸图案的构图表现可以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的剪纸作品,享受纯朴的美感,能引发学生对掌握剪纸艺术的渴求。

剪纸活动所采用的材料较简单,学生也易于学习操作。

学习中能让他们在观察、欣赏、玩味中体会美,感觉到美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美的再现就产生在平凡的刻剪中,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走进教室,说实话,因为几乎成为惯例,我们要给孩子们进行常规纪律教育,先让他们进入剪纸的世界。

结果我做到了,45分钟里,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表现出厌倦的神情,他们和我一起走进了剪纸的世界里,时不时发出的赞叹声和拍手声,让我更有信心了。

第一堂课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对剪纸工具的认识和操作,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

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小学也剪过,很喜欢,我就邀请他当场来试试,
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基本的剪纸技能和技法,但在技法中又无不透出学生们自己的创造力。

没有一张剪纸作品是雷同的,每一张剪纸作品都是一幅完整的个体。

现在回想起孩子们一起制作剪纸艺术作业本时的快乐开心劲,我都能从心里笑出来。

我请他们把每次的作业都粘在作业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应该是把学生作为整个人来关注,尤其是关注每个学生代表个体的个性、特长、需要、兴趣等。

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程。

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而在剪纸艺术课程中,针对孩子个性的差异,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要让他们获得自己最大程度上的成功着手,无论是谁,都可以有自己成功的作品。

当他们的求知欲望愈来愈强烈时,他们对作品的精细完美也就自然而然有了提高和认识。

2、让学生尝试,在示范教学中引发学生创造意识。

孩子们都有一颗灵心,经过良好的开发、训练,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也就培养出善良的心灵。

这种开发、训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学一点儿“手工艺”,剪刀就是这种“手工艺”中较能挖掘孩子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

虽然我们现在非常提倡让孩子们自己自主的创作,但是在剪纸教学中示范性教学占有很重的比例。

往往在示范教学中孩子们能从你的表现过程中受到启发,而每一次的示范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往往同一个技法,剪刀的不同走向,却带来不一样的画面,在示范中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般总是提前来到教室,看看他们的作业本,一起欣赏欣赏,和孩子们说说话。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每一次当我在实物投影仪上作示范时,教室里静得出奇,他们好象喜欢屏住呼吸,怕一丁点声音会破坏我的剪刀的走向,我的作品往往会送给最会聆听的孩子。

有时我也请学生上来示范,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上来争当小老师,因为在剪纸课上他们没有课业的负担,他们有的只是快乐和轻松。

一次好的示范也会给孩子们的作品创作创造良好的前提。

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
为哪个学生会因为纪律不好而受到批评,因为每个孩子都在渴求着知识,都在自己不停地创作。

这样的课堂氛围也是其他学科中所看不到的,教室里经常是这样一幅景象,孩子们手拿剪刀和纸在悠扬的乐曲中自由地剪着。

我一直认为音乐是很重要的,它在孩子们创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3、让学生学会剪纸,培养剪纸的兴趣。

兴趣是形成创造性的源泉,在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和巩固后,就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

我们都知道,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凡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必然会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并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剪纸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4、让学生自由创造,逐步体会剪纸的快乐。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给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知识,更应具备相当广泛的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

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反省、反思、探究和改革的态度,对教育科研活动有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对教育工作环境中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才能很好地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其平台上得以发展。

一路走来这一年多里,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每次上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尤其是自己对民间的剪纸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剪纸水平也在提高,我还饶有兴趣的剪刻起了十二生肖。

我们整个办公室里贴满了剪纸作品,其他两位老师也喜欢空闲时拿起剪刀学习剪纸。

通过自己动手学习剪纸,我体会到手的无限
创造力。

第二篇:剪纸艺术教学总结
剪纸艺术教学总结
三四班
剪纸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剪纸的材料和制作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

因此,中小学美术课本都将列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列入其中。

由于制作简单,且不需要很高深的美术知识,学生乐于学,喜欢做,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实施的。

一、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的美感特点
在让学生欣赏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由于纸的材料所局限,剪纸艺术又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这种特点的运用。

又丰富和促成了剪纸画面的紧凑和完整感。

这样,也就使剪纸的构图有别于一般性绘画,它运用整体构图,适形的手法,并且由于纸的特点,大多数作品以“满”为美。

剪纸作品中的夸张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艺术家对夸张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艺谚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背石头。

”像文学作品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适当的夸张往往打破正常的比例关系,强调整体而明显的形态动态并与其气息相通的线条来概括。

在欣赏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体会剪纸艺术中锯齿纹和月芽纹的美感。

这两种纹样在植物和动物表现上最为常见。

这些纹饰都是刀触的产物。

二、从简单的图形入手
在让学生了解了上述剪纸的美感特点后,一般来讲,学生有点迫不及待,很想自己也剪出一些剪纸作品来,这点,教师应告诉学生,从简单的图形入手,由简单到复杂。

剪纸作品中最简单的,又最容易学会的图形是团花。

团花——顾名思义是成团状的纹样,它成圆形、方形、五角形等。

要剪好团花,首先要将纸折好,折的方法不同,剪出来的图形也就不一样。

一般可
折三——四次。

然后无论你怎么去剪,只要求“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就一定能剪出造型各异的团花剪纸作品,这样一来,不存在学生是否聪明和愚蠢,只有仔细剪刻和不仔细,也有的学生忘带剪刀工具,这时老师会对他说你只要有手,同样可以制作出来,不过它不叫剪
纸,而叫撕纸而已,且制作出来的图形是另外一种风格,它显得古朴、稚拙,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让学生掌握创作一幅剪纸作品的过程
学生了解了团花的剪纸创作和方法后,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由此及彼去掌握剪纸作品的创作过程。

我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演示一幅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结合剪纸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剪纸作品要对物象做高度的概括,夸张其主要部分。

例如人物,头部是主要部分,因此夸张头部,对人的身体、脚,作大胆的概括,虽然头部是主要部分,但头部不能不分主次。

在头部中,相对来说是眼睛更应突出,因此要夸张眼睛,从而启发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设计稿的过程也是概括和提炼的过程。

在演示中将这些具体而清晰地表现出来,学生看得见,印象深,难点自然就迎刃而解。

学生要掌握剪纸原则,创作理想作品,在剪纸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一直是高涨的,有的学生不冷静,急于求成。

为此,老师要反复告诉学生要谨慎从事,操作中严格遵循“由小到大,由里到外,由局部到整体”这一与绘画完全相反的原则,要提醒学生下刀要准,一刀一剪的操作均要衔接紧密,这样剪纸才会干净利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感受。

第三篇: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
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所以剪纸教学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让少年儿童了解和学习, 这
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在现代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剪纸引进课堂的原因
1、因为中国剪纸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作为下一代,我们有义务要继承它,发扬它。

2、它的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方便购买,适合乡村学校条件。

便于顺利的开展和普及。

3、它已被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了目标与支持,能更好的全面的推广。

二、课堂开展剪纸教学的有利因素
1、小学生喜欢剪纸。

这一点不论是从老师对学生喜欢剪纸调查,还是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足以说明了。

剪纸虽说是一门古老艺术,但今天仍被很多人喜欢。

2、有学习剪纸的时间。

现行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内容学生难以准备学具;有的因为环境不适合无法展开;有的因条件所限难以学习。

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会被压缩删减,这样就有了可用来进行剪纸的学习时间。

3、纸类学具,学生易于准备。

学习剪纸以纸为学具,避免了无法准备学具的不足和无奈。

这就为学好美术,学好剪纸打下了物质基础。

4、小学剪纸从浅显入手,对教师要求不高,即便不很熟悉,而只是临时学习一下,也可以从事剪纸教学。

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剪纸高手那就更好了。

三、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的用途
1、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提高手脑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

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

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

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2、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3、剪纸艺术和绘画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剪纸需要一些美术基础,剪纸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剪纸是一个综合课程,能手脑同时并用。

对小学生的身心是个很好的锻炼。

4、民族的就是艺术的,艺术的就是民族的。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并有责任把它发扬和创新,从小学习剪纸,无形之中加重了爱国情怀。

四、怎样开展剪纸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当然,和欣赏任何好的艺术品一样,优秀的剪纸作品也往往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

技法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它不应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应是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本领。

同时,在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五、剪纸的普及与推广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
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

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总之,儿童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适合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提高艺术品味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开发小学剪纸课程,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美术课堂中的剪纸艺术教学论文
导读:美术课堂中的剪纸艺术教学,【摘要】我校把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通过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选择合适的剪纸教学内容,采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营造浓郁的剪纸气氛和好的剪纸环境,让学生爱上剪纸,让剪纸在美术课堂中大放光彩,【关键词】剪纸课堂创新做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美术课美术课堂中的剪纸艺术教学
【摘要】我校把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通过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选择合适的剪纸教学内容,采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营造浓郁的剪纸气氛和好的剪纸环境,让学生爱上剪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意识,让剪纸在美术课堂中大放光彩。

【关键词】剪纸课堂创新做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校借教育现代化和新课改的春风,为美术课堂迎来了特殊而美丽的“新客人”——剪纸。

同学们都很喜爱她,每天都要和“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她”的身上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大放光彩。

一剪纸引入美术课堂的意义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支刻刀、一双巧手,便产生精美的剪纸作品。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

要想抢救和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学校应是积极的支持者,是解决问题的“主阵地”。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有关剪纸的知识,不仅传承了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剪纸在美术课堂中“生根发芽”的做法要想让剪纸在美术课堂中“生根发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些较初步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优秀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在学生刚接触剪纸艺术时要用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和热爱之情。

在剪纸教学中,欣赏的内容可以是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们的剪纸作品,也可以是教师的优秀范例,所选的作品要色彩明快,造型朴实、大方,物象姿态夸张、动作大、姿势优美,富有节奏感。

优秀的剪纸作品从色彩、内容、技法上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能紧紧抓住人的眼球。

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让学生形成一种“我也能剪出这样好的剪纸作品”的意识,通过这些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剪纸的热爱之情只增不减。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剪出作品不难,难的是剪出好的有创造力的作品。

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剪纸教学内容至关重要,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欲望,只要想动手就会有创新。

我选择了剪纸中最基础的团花剪纸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先以三折、四折入手再进一步学习五折、六折的剪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觉到团花剪纸的乐趣,那些以前认为剪纸不好学的学生也改变了观点。

3.剪纸技法的学习要采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
学剪纸就要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所用的材料、工具使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单纯、朴实、简洁、明快,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品。

对于学生来说,那些大面积的形象用剪刀表现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来表现作品中小的装饰图案。

如我在教授十二生肖中兔子造型剪纸内容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告诉学生标准的固定的剪纸技法,而是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剪纸,在他们剪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学生问:“老师,这儿应该怎么剪啊?”“老师,我的作品只剪了外轮廓没有装饰物,行不行啊?”遇到这种情况,让他们先在小组间讨论解决,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他们都能解决,而我再默默地观察他们的做法,找到问题所在。

课后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并准备剪纸范作,范作选择以学生作品为原型进行再创作。

第二节课时,将经过再创作的兔子造型作品和同学们的兔子原型作品贴在黑板上,在学生的疑问中我把两幅作品做了比较分析,加上示范,很轻松地讲解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剪纸物像的造型特点,学生接受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一上课就教授剪法,学生听得一头露水就会有畏难和厌烦心理,所以老师在剪纸技法的学习知识点上要采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

通过努力,我校的剪纸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在我校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希望剪纸在美术课堂中散发出更绚丽的光彩!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承昊.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兰岗.贵州民间美术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2011(6):92 [4]杨永善.关于中小学手工教学的回忆与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3(2):13 [5]吕胜中.尽管自然地流露——对话吕胜中[J].中国美术教育,2013(4):24 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性摘要: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

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