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精编及译文-配图-注释-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一百篇(1-10)
第一组 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r ǔ
前行,我后行。
2、乡 村
乡间农家,竹篱l í茅m áo 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 ū,中夹桃李,飞
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 èn 捷ji é。
水滨b īn 多芦l ú荻d í。
秋日开花,一片白
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
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
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
起来。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
ɡěn ɡ直立。
荷叶形圆。
茎j īn ɡ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du àn 之有丝。
译文:
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茎挺立在水中。
荷
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
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 ì。
其瓣b àn 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 ě、或红。
种类繁f án 多。
性耐寒,严霜既j ì降,百花零落,惟w éi 菊独盛。
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译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
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
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 天的魔m ó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w ù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s àn
,明月初
出。
译文:
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
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 í漫m àn 天
空,飞鸦千百成群,未w èi 暮m ù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
顿d ùn 为银y ín
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
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y è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
中,日最zu ì
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译文: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
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9、日 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y ín 卯m ǎo ,辰已午
未w èi ,申sh ēn 酉y ǒu 戌x ū亥h ài ,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
夜半为子,日r ì中为午。
午前曰yu ē上午,午后
曰下午。
译文:
子 [zǐ] (夜十一点至一点)。
丑 [chǒu] (凌晨一点至三点)。
寅 [yín]
(夜三点至五点)。
卯 [mǎo](早晨五点至七点)。
辰 [chén] (上午七点
至九点)巳 [sì]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午 [wǔ] (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
[wèi] (下午一点至三点)申 [shēn] (下午三点至五点)。
酉 [yǒu] (下
午五点至七点)戌 [xū] (下午七点至九点)亥 [hài] (晚九点至十一点)
一白天加一夜晚,共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就是指这十二个时辰的。
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
半夜
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
天是下午。
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bi àn
10、猫捕鱼
缸ɡān ɡ中有金鱼,一猫伏f ú缸上,欲y ù捕b ǔ食之,
失足坠zhu ì水中,急跃yu è起,全身皆ji ē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
②坠:落,掉下
【译文】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
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小古文一百篇(11-20)
11、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
鸣m ín ɡ,耸s ǒn ɡ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
下,久之,白猫稍退缩su ō,黄猫奋起逐
zh ú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译文:
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
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
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j ìn ɡ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mi án
,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x ǐn ɡ,则龟已先
至矣y ǐ。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
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b í争高下。
口曰yu ē:“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bi àn 。
”
眼谓鼻曰:我近鉴ji àn 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m éi
曰:“尔
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y ì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
无眉,成何面目?” 【译文】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
“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
”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
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
”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
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
目了啊?”
【注释】
(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
(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
(9)谓:对某
人说。
第四组 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q ín 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ch áo
穴
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
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
何异?
译文: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
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
的场所。
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 ,所
以一直不如人。
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
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y ǐ,眼口岂q ǐ
有不到者乎?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
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
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
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
1.心不在此。
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
急:迫切、重要。
16、读书需有疑y í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y í渐渐释sh ì,以至融r ón ɡ会
贯ɡu àn 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
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
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
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
“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以 致 /融 会 贯 通,都 /无 所 疑,方 始/ 是 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 解释 方.始是学 正 读书无疑者.
……的人 3.朱熹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无疑者须教有疑 ”,
第二阶段是“ 有疑者,却要无疑 ”。
(均用原文回答)
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
判别。
17、铁杵ch ǔ磨m ó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
逢f én ɡ老媪ǎo 方磨铁杵ch ǔ,问之,曰:“欲作
针。
”白笑其拙zhu ō。
老妪y ù曰:“功
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
z ú
业。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
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
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补出文中A 、B 两处省略的内容。
A: 李白 B: 老妇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未成. 完成 弃去. 离开 逢.
老媪 遇见 方.磨铁杵 正 问之. 代指老妇人 欲.
作针 想要 白笑其拙. 笨拙 太白感.其意 感动 还.
卒业 回去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萤囊映雪 苏秦“锥刺股” 孙敬“头悬梁”
5.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成为
一个优秀的人才。
第五组 智慧hu ì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
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zh ì象于船上,刻其水痕h én 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z ǎi 船中,使水及
原痕。
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
矣y ǐ。
”
译文:
曹操得到一只大象。
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
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
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
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 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
2. 划分正确的停顿。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3处)
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2处)
3. 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操之幼..
子 之( 的 ) 幼( 年纪小 ) 水痕所至.
至( 到达 ) 复.
称他物 复( 再 ) 4.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
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曹冲是一个聪明能干、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
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
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只有积极动脑筋思考。
我们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
难。
)
19、道边李苦
王戎r ón ɡ七岁,尝与诸zh 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 é
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1.诸小儿:小伙伴们。
2.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3.竞走:争着奔过去。
4.信然:真是这样。
全文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
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如此,
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来一
个真的是这样。
20、破瓮w èn ɡ
救友
光生七岁,凛l ǐn 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
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
手不释sh ì书,至不知饥j ī渴k ě寒暑sh ǔ。
群儿戏于庭,一
儿登瓮,足跌di ē没水中,众皆ji ē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b èn ɡ,儿得活。
注释: (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
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
指,通“旨”。
(6)【自是】自此,从此。
(7)【释】放下。
(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弃去】逃走。
(10)【迸】涌出。
(11)【退】回家。
(12)【了】了解。
(13)【于】在。
(14)【闻】听、听到。
“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 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
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
⑥声望,威望。
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
(15) 【破】打开,打破。
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
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
备考训练:
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凛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
(3)群儿戏于庭( ) (4)足跌没水中(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没,淹没 3.(1)从此,他书本不离手,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渴冷热。
(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4.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
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破瓮救友故事道理:
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
小古文一百篇(21-30)
21、孔融r ón ɡ
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
zh ū兄同食梨,融独择z é小
者,父问故,融曰,儿
年幼,当取小者。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
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六组 寓y ù言故事
22、守株zh ū待兔
宋人有耕ɡēn ɡ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ch ù株zh ū,折颈j ǐn ɡ而死,因释sh ì其
耒l ěi 而守株,冀j ì
复得兔,兔不可
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23、揠y à
苗助长
宋人有闵m ǐn 其苗之不长而揠y à之
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病矣!予y ǔ助苗长矣!”其子趋q ū而往
视之,苗则槁ɡǎo 矣。
古文译文:
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古文注释:
1、闵(mǐn )--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 )--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7、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8、趋--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ǎo )--草木干枯。
1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2、耘苗:给苗锄草。
13、非徒--非但。
徒,只是。
14、益:好处。
15、子:儿子。
24、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
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
逆n ì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
以为然,故遂su í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w èi 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文言文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字词翻译: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
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 ):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
遂: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备注: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
25、南辕yu án 北辙zh é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
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将奚x ī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
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y ù者善。
”此数者愈y ù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
闻:听说。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
后作“伸”。
大行(h áng ):(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
(2)大:宽大。
行:道路。
大行:宽阔的道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犹如,好像。
王:统治天下
数:多次,频繁 译文: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
’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近义词:
背道而驰,缘yu án
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
反义词:
如出一辙,亦步亦趋。
第七组 神话传说
26、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h ún 沌d ùn 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
千岁,天地开辟p ì,阳清为天,阴浊zhu ó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
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
里。
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27、夸父逐zh ú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k ě,欲得
饮,饮于河、渭w èi ;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z é。
未至,道渴而死。
弃q ì其杖zh àn ɡ
,
化为邓d èn ɡ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8、共工触ch ù山
昔者共工与颛zhu ān 顼x ū争为帝,怒而触
ch ù不周山,天柱zh ù折zh é,地维w éi 绝。
天倾q īn ɡ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y í焉y ān ;地不满东南,故水
潦li áo 尘埃āi 归焉y ān 。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
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刑x ín ɡ天舞干戚q ī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z àn ɡ于常
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q í
为口,操干
戚q ī而舞。
译文:
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
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
于是他用乳头当做
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
注释:
1、葬:埋。
2、操:手持,拿着。
3、干戚:干 ,盾;戚,斧。
30、舜sh ùn 耕ɡēn ɡ
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p àn ;渔雷泽z é,雷泽之人皆让居;陶t áo 河滨b īn ,河滨器皆不苦窳y ǔ。
一年而所居成聚j ù,二年成邑y ì,三年成都。
尧y áo 乃赐c ì舜sh ùn 衣,与琴,为筑仓廪l ǐn ,予y ǔ牛羊。
注释:
舜(shùn ),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窳 yǔ:1、粗劣,坏。
仓廪: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
廪:米藏曰廪。
耕历山 :在历山耕作。
渔雷泽:在雷泽捕鱼。
陶河滨:在黄河边制作陶器。
译文:
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
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
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
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