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执教:桂平镇城西小学陈志阳
课题:《槟榔树下摇网床》
课型:综合课
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是(贵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乡音里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由黄淑子作曲,苏文进谱曲;曾在1986年获得“全国征歌比赛”一等奖。
歌曲描绘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生活的一个场景,海风、槟榔树、网床等等,将一派鲜活的南国风情展现于眼前。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让学生感受海南、广西北部湾地区风情,并能很好地演唱这首摇篮曲风格的二声部合唱歌曲。
2、认知目标:
学习本单元乐理知识难点:从头反复记号、顿音记号以及二声部合唱的技巧。
3、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乐理视唱的能力。
二声部合唱对学生听音练耳有较好的帮助,让学生掌握对力度的控制,以及声音的和谐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因此声部的
力度均衡、声音的表现力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而如何掌握好歌曲的和声效果以及摇篮曲的表现力是本单
元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应该注意的是在课后要多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声部和谐和声
音控制力的练习。
四、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挂图、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知:
1、播放背景音乐,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
2、这首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4、板书设计:《槟榔树下摇网床》。
三、新歌教学:
1播放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2谈谈学生听后的感受:(节奏舒缓、优美地)
3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并跟着轻声哼唱。
4学习歌谱:
(1)小组进行讨论,分段学习:第1、2句由第一小组负责,按照老师教的视唱方法学习和视唱。
第3、4、5句是二声部的合唱,是由
第二、三小组共同完成,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声部,最后进行合唱。
(这个环节规定在10分钟内完成。
)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3)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表现最佳的一组可以获得“小博士研究小组”荣誉称号。
(4)各小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第一小组负责教第二、三小组的同学学习前半部分的歌谱,而第二、三小组的同学则负责教会第一
小组学会后半部分的歌谱。
(5)集体进行阅谱视唱,老师给出节奏和音高,然后老师进行范唱,学生仔细听,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好重音和顿音的。
5学习歌词:
(1)让学生在5分钟内熟读歌词,并按要求朗读歌词。
(2)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歌词大意。
(3)学生集体跟着老师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4)播放歌曲伴奏,请大胆、勇敢的同学上讲台试唱歌曲,同学们掌声欢迎。
(5)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也来“秀一秀”(范唱歌曲)
(6)集体跟着歌曲伴奏进行演唱。
(边打节拍边演唱歌曲)6小结:
(音乐新课标倡导的是一种愉快教学法、轻松教学法,我们或许都已经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所以不敢轻易放手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其实只有处在主导的地位上,学生们才更有干劲地去学习音乐。
)
7布置作业:
因为后面的音乐活动课需要为音乐进行伴奏,所以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美,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来带动他们之间的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主要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在新歌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派代表等形式让学生都有机会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有效地让学生自己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提高学生们辨析、判断的能力。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由始至终都很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
现在不是都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想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会你教给他们的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对你所上的课感兴趣,否则不管你上多么“精彩”,但是学生们不会欣赏,那也只是徒劳;反之,能够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习你的音乐课,那么我想,你的每一节课都是成功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