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2.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3.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
4.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5.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
C. 公交车在市区行驶速度约为3km/h
D. 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
【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略高于正常体温,约为40℃,A符合实际;
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符合实际;
C、公交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较慢,不超过30km/h.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饭煲正常工作的电流在4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在P=UI=220V×4A=880W,接近800W.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温度、长度、速度、功率单位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选项 .
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7.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物体长度为1.45cm
B. 物体质量为6.6g
C. 温度计示数为16℃
D. 电流表示数为0.32A
【答案】 A
【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B.物体质量为6.6g ,错误,示数应为6.0g;
C.温度计示数为16℃,错误,示数应为-4℃;
D.电流表示数为0.32A,错误,示数应为1.6A;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不同的仪器测量物理量时,要根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长度测量时,测量结果要有估计值.
8.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台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C.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 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2N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A不符合题意;
B、台灯功率一般在2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0.1A左右。

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C不符合题意;
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F=G=mg=0.2kg×10N/kg=2N.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速度、温度、电流和重力的了解进行解答.
9.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B. 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
C. 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台灯的功率一般在40W左右,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可求出电流I=0.2A;绝达不到2A;故A错误;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在40℃以下,不会达到60℃;故B错误;
C、普通小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小于100斤即50kg左右;达不到500kg;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1min跳动70次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1.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70N
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
C. 健康人的体温是25 ℃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
【答案】 D
【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0.07m2,故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F=PS=1.01×105Pa×0.07m2≈700N,A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B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37℃,C不符合题意;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值和手的面积计算压力,中学生百米约14秒,人体温度约37℃,通过液体高度计算液体压强.
12.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B.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 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A不符合题意;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80cm,达不到 1.5m,B符合题意;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C不符合题意;家用空调的属大功率用电器,其电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了解解答,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0.8m,不可能是1.5m.
13.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 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不符合题意;
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14.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橡皮从课桌撑到地上用时约为5s
C. 一张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
D.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答案】 A
【解析】【解答】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80cm,A符合题意;
B.橡皮从课桌上掉下的时间不到1s,B不符合题意;
C.理化试卷的质量不足10g,C不符合题意;
D.考场内气温不高于4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高度、时间、质量和温度解答。

16.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5mm
B. 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100g
C. 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左右,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B不符合实际;C、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正常心率是70次/分,C不符合实际;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熟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知道成年人的正常心
率,知道常见的温度值。

17.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A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18.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 V
C. 九年级学生100 m短跑的成绩约为8 s
D. 在我们就读的学校,水沸腾时的温度约为98℃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

A不符合实际;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B不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九年级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
右。

C不符合实际;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我们周围的气压略大于标准大气压,水在98℃就能沸腾。

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19.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铁丝网上出现霜
B. 草叶上出现露珠
C. 屋檐下出现冰凌
D. 盒中的干冰变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凌是水凝固形成,此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教室层高约为l0m
B. 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mg
C. 常熟五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
D. 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40℃
【答案】 D
【解析】【解答】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3m,A不符合题意;
B.1元硬币的质量约6g,B不符合题意;
C.常熟5月份的气温比5℃高许多,C不符合题意;
D.洗热水澡时的水温为40℃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等解答。

2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蜡烛燃烧流下烛泪
B.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C. 隆冬时节河面结冰
D. 刚出笼包子冒白汽
【答案】 D
【解析】【解答】A.蜡烛流下烛泪,是蜡烛熔化了,A不符合题意;
B.手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了,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热的包子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3.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

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4.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一定熔化
C. 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融化时要吸热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水与冰不存在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冰不能融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化雪比下雪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灯丝变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6.下列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结满“冰花”
B. 秋天,屋顶有霜形成
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冬天,窗户玻璃结满“冰花”属于凝华,故A不符合题意;
B、秋天,屋顶有霜形成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故C符合题意;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属于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冰花”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汽化成水蒸气。

27.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 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
C. 泰州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D. 家里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mA
【答案】 A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A符合题意;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B不符合题意;
C.泰州冬季的最低温度不能低到-25℃,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视机的电流约0.5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体的重力、温度、速度和电流大小等解答。

28.对图中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云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形成固体,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分析物体状态前后的状态并判断变化。

2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 B
【解析】【解答】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秋天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符合题意;
C.夏天看到的冰棒周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的雪花是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放热。

30.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 人体正常温度为40℃
D. 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速度1m/s,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平均密度与水相差不大,约为1.0×103kg/m3,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