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另备试题 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8.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另备试题岳麓版
1.唐德宗时实行的两税法,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这种规定在财政上有利于( )
A.农民对封建政府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扩大纳税面,增加收人
C.为开辟税源准备条件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宋仁宗景裙三年(1036年),皇帝下诏曰:“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勿得为四铺作闹斗八;玳瑁酒食器,非宫禁勿得用。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沉重的岁币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B.封建夫权意识打压妇女个性生活的追求
C.宋代严格限制都城开封商业活动的规模
D.宋代过度消费之风僭越了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D
【解析】从皇帝下诏禁止某些服饰、房屋、餐具在民间使用,正好映证了D项。

3.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4.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5.“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人元稹的
《估客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开辟丝绸之路
C.纸币大量流通
D.商业蓬勃发展
【答案】 D
【解析】从题中归纳,丰富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不管路途远近,商业活动遍及天下,选D项。

6.以下对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保护自然经济体系
C.垄断对外贸易利润
D.稳定政治社会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