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律 长征》表格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七律长征(完美版)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 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飞夺泸定桥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 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 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 定桥的惊险悲壮。) • 这两句诗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 桥的两次战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万水/千山/只 / 等闲。 . 五岭/逶(wēi)迤(yí ) /腾细浪, .. 乌蒙/磅礴(bó)/走泥丸 (wán)。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mí n)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课文小结
•首联: 总领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五岭山脉、乌蒙山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翻过岷山的 喜悦 。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毛泽东在 •本课是 全诗生动地概述二万五千里长征 时的艰难历程,热 情洋溢地赞颂 中国工农红军 不畏艰险、英勇顽 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和________________
《七律长征》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目录/DIRECTORY
01
课文背景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峙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巨险阻的英雄气势。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照。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照,十分奇妙。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巨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超出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篇南
云南
贵州
四川
课后阅读或观看关于长征的文学影视作品
同学们下课
02
字词学习
熟练掌握今天学习的字词
03
课文解析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充满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苏教版《七律·长征》
课后探究
•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
记》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个
万水千山只等闲。
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理 解 颔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课外作业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联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 解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注释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PPT课文课件
韵味 朗诵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明确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 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 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 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 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 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 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 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 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 10月定稿。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C
拓 展 学 习
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 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 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 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 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 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 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七律长征》完美版 ppt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完美版 ppt,旨在让读者深入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提供好的演示材料。
本文档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分析、历史背景、图像呈现等方面。
二、诗歌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6月在井冈山写成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长征为主题,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意志和决心,揭示了敌人的残暴和残酷,同时也呼唤着人民的力量和支援。
1. 诗歌结构《七律长征》全诗共有七首律诗,每首四句,共计28句。
在韵脚方面,前六句为平韵,后两句为仄韵,每句字数不固定,自由平仄。
整首诗气势磅礴,富于情感。
2. 诗歌意义《七律长征》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志向和信念,揭示了敌人的残酷和阴谋,同时也呼唤着人民的力量和支援。
这首诗以历史的经验为基础,表现了共产党人在困难时期面对挑战的坚决决心和说服力。
三、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正面临着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的威胁。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多年的斗争,已经在南方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打击,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长征历时两年,跨越了数千公里的山川和草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在陕北富县胜利结束。
四、图像呈现本文档将为您呈现多张与诗歌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图片,包括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毛泽东和其他领袖的图片、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胜利场景等。
通过图像的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这段历史的感人情景,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您辅助演示。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1.《七律长征》原诗2.历史背景介绍PPT3.红军长征历程地图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
七、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演示时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掌握好节奏、速度,保证演示的质量和效果。
2.选择图片时要注意版权问题,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确保使用的图片安全合法。
3.注意语言的得体和规范,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
5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Hale Waihona Puke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xian)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wa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han)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yan)
资料袋
强渡大渡河之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 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 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 根铁索,桥头还有敌人的 重兵把守,当时的情景叫 人看了心惊胆寒。但渡河 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 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 缘着铁索匍匐前进,不怕 流血牺牲,用自己的身躯 和鲜血铺路,终于夺下了 泸定桥。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áo)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表格版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朗读《长征》,感悟诗意
(1)浏览,明确体裁
这是一首___ 。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___ ______ ___ 。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精读赏析
1、诗也有眼睛,称为“诗眼”。诗中最能概括内容、最能集中表现思想感情、最具表现力的字、词就是“诗眼”.反复吟诵这首诗,找出诗眼
2、诗中讲究炼字。这首诗就精于炼字。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中“暖”和“寒”字用得极妙,你是怎样理解的?
2、( ),( ) 这两句是全诗的纲,写得极有气势。
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写山,上承“万水”两字。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以( )两字承上启下。
布置作业
优生作业
中等生作业
差生作业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意思,掌握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两句紧承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作者选择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既合乎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七律长征》完美版(通用版)全集精品模板
03
完美版呈现方式探讨
文字排版设计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确保文字在各种设备 上都能清晰显示。
字号与行距
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阅读习惯,合理设置字 号和行距,提高阅读舒适度。
文字排版布局
采用合适的对齐方式和排版布局,使页面整 体美观且易于阅读。
图片素材选择与运用
01
02
03
图片质量
选择高清、高质量的图片 素材,确保图片清晰度和 色彩饱满度。
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作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通过 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完美的七律诗形式,使作品 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表达的锤炼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进行了反复的锤炼和打磨。通过不断 的修改和调整,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富有诗意 。
创作心得体会分享
1Hale Waihona Puke 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深入挖 掘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历 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创作提供更加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时代背景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入了解了长征 时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革命精 神,通过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激发了创作灵感。
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历史细节的考证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历史细节的考证问题。为了确 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和 考证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01
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我们要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02
不断弘扬长征精神
我们要不断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为中
七律--长征ppt课件
该联直接抒情,总写,高度概括红军百折不挠的英 雄气概和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远征难”总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远征”说明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不怕”“等闲”充分体现红军战士顽强勇敢、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自信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中心句,为全篇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
红军不怕远征难,默读诗歌,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长征时的艰难?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只等闲”
英勇无畏 乐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既是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一“暖”一“寒”,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简介:七律
1.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后,你觉得红军战士是怎样的人?
不怕牺牲、勇敢的大英雄。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指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磅礴:(气势)盛大,雄伟。这里指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学习用表
(2)交流预习题4→组内互相修正、补充→选出最佳概括→全班展示
活动3:读出画面。
选择一两句诗,发挥你的想象,将画面补充丰富,并朗读体会。
(活动建议:可以采用“读了第几句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画面”的句式,可以1人展示,也可多人展示。)
⑴⑵
⑶⑷
⑸
☆☆☆☆☆
预习困惑
二、研讨课上用表
备注
评价
二、课堂探究:
活动1:预习展示。
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准备在全班展示。(活动建议: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组内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适当归类,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展示。如:有关长征的诗词、有关长征的名言、长征的路线、长征的意义等。)
活动2:读懂诗意。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全班朗读、交流)
(个人自由背诵全诗→小组内1+1过关)
☆☆☆☆☆
三、反馈课后用表
备注
评价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七律长征》全诗的总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9.这段神采飞扬的评述,同样出自毛泽东之手。请说说本文和课文《七律 长征》诗相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5课《七律 长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思考: 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作探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 用“逶迤” 、“磅礴”形容 山的气势雄伟 , 这是 实际 的山;用“细浪”、“泥丸”形 容 红军眼里的山 ,是 渺小 的山。
合作探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探究 “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历时之长 难:经历之苦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找一找红军具体经历了哪些困难?简要概括
跨乌蒙 翻五岭
渡金沙
夺泸定
合作探究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
“暖”暗示了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 入云的峭壁悬崖,水的力量无比强大 “寒”寒暗示了大渡河上的桥只剩几根铁锁, 给人阵阵的寒意,也表现红军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探究
快速默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思考: 总写长征特征的是哪一句?其他几句写了什 么内容?
自主探究
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联
总领全文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把军千不山怕万万水里都长看征得路极上为的平一常切。艰难困苦,
体裁说明
律诗
句数固定 押韵严格 讲究平仄 要求对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感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作为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熟练度、精准度直接体现出临床护士对于这项专业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现将收集到的一些静脉穿刺方法和个人临床的小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在临床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
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