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密切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发生各种费用,这些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由于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的成本,但比较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因此,期间费用通常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
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2.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法、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二)期间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
为了正确核算企业的期间费用,应设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账户。
下面仅就“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账户核算的内容及结构予以说明:
1. “销售费用”账户
“销售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销售费用;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销售费用;期末将本账户的余额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销售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销售费用”账户的结构如图4.29所示。
销售费用
借贷
图4-29 “销售费用”账户的结构
2. “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管理费用”账户的结构如图4.30所示。
管理费用
图4-30 “管理费用”账户的结构
3.“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贷方登记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和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财务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财务费用”账户的结构如图4.31所示。
财务费用
借贷
图4-31 “财务费用”账户的结构
(三)期间费用核算的会计处理
【例4-42】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产品的广告费1 5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企业销售费用增加1 500元,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1 5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该笔经济业务除登记“销售费用”和“银行存款”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销售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1 500元,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贷方登记1 5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3】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乙材料4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管理费用增加400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库存乙材料减少400元,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400
贷:原材料——乙材料4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和“原材料”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400元,在“原材料——乙材料”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4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4】期末,企业计提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分别为2 400元和336(2400×14﹪)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管理费用增加2 736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在工资和福利费尚未实际支付以前,形成企业对职工的负债,使得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分别增加2 400元和336元,应记入“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 736
贷:应付工资 2 400
应付福利费336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三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2 736元,在“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分别登记2 400元和336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5】期末,企业计提本期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1 0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管理费用增加1 000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计提的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1 000元,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 000
贷:累计折旧 1 0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和“累计折旧”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1 0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6】期末企业摊销无形资产价值500元。
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属于管理费用。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增加500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无形资产价值减少500元(即摊销额),直接冲销“无形资产”账户,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500
贷:无形资产 5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和“无形资产”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500元,在“无形资产”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5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7】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业务招待费800元。
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实际应酬费用,在管
理费用中列支。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增加800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银行存款减少8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800
贷:银行存款8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和“银行存款”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800元,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贷方登记8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8】企业财务科李明出差返回,报销差旅费900元(原借1 000元),余款退回现金。
企业财务科李明原出差借款1 000元,是通过“其他应收款”核算的,报销差旅费时,应冲销该账户。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增加900元,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退回余款现金100元,使现金增加100元,记入“现金”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其他应收款减少1 000元,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900
现金100
贷:其他应收款——李明 1 0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管理费用”“现金”和“其他应收款”三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900元,在“现金”日记账的借方登记100元,在“其他应收款——李明”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1 0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49】期末,企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300元(100 000×3.6﹪×1/12)。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财务费用增加300元,记入“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预提费用增加300元,记入“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300
贷:预提费用3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财务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财务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300元,在“预提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3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50】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银行办理业务的手续费1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财务费用增加100元,记入“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银行存款减少1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100
贷:银行存款 1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财务费用”和“银行存款”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财务费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登记100元,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贷方登记1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期末,为了正确计算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成果,应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关于结转的有关会计处理,将在本节第二个问题阐述。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成本费用,差额称为亏损。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能为国家积累资金,不断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因此,利润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综合性指标,同时也反映企业向整个社会所作的贡献。
企业的利润,就其构成来看,除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所实现的主营业务利润外,还有其他经营活动引起的收入和支出,如销售材料等所获得的其他业务利润,通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投资收益,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盈亏。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构成的。
1.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再减去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金额。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余额。
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之和减去期间费用后的差额为营业利润。
2.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3.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4.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5.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6.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它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金。
8.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净利润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1.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1)“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数;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营业外收入”账户的结构如图4.32所示。
营业外收入
借贷
图4.32 “营业外收入”账户的结构
2)“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数;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数;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营业外支出”账户的结构如图4.33所示。
营业外支出
借贷
图4.33 “营业外支出”账户的结构
2.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的会计处理
【例4-51】企业收到违约罚款2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增加了2 000元,记入“营业外收入”
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2 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营业外收入——违约罚款 2 0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银行存款”和“营业外收入”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借方登记2 000元,在“营业外收入——违约罚款”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2 0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例4-52】企业以银行存款向希望工程捐赠1 0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增加了1 000元,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减少1 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银行存款”和“营业外支出”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贷方登记1 000元,在“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1 0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三)投资收益的核算
1.设置“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期末投资净损失的转出数;借方登记投资损失或期末投资净收益的转出数;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投资收益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投资收益”账户的结构如图4.34所示。
投资收益
借贷
图4.34 “投资收益”账户的结构
2.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例4-53】企业收到从投资单位分得的投资利润5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投资收益增加了5 000元,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使企业银行存款增加5 000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投资收益 5 000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银行存款”和“投资收益”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借方登记5 000元,在“投资收益”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5 000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四)利润总额形成的核算
1.设置“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情况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其贷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以及“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等账户的转入数;借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及“投资收益”(投资净损失)等账户的转入数。
将本期转入的收入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进行对比,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实现的净利润;若为借方余额表示发生的净亏损。
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余额保留在本账户,不予结转,表示截止到本期本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如图4.35所示。
本年利润
借贷
图4.35 “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2.利润总额形成的会计处理
企业为了核算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应于会计期末将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其中将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将成本、支出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例4-54】期末,根据本章前述例题,将各项收入类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余额5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贷方余额1 200元,“投资收益”账户贷方余额5 000元,“营业外收入”账户贷方余额2 000元。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5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 200
投资收益 5 000
营业外收入 2 000
贷:本年利润58 200
【例4-55】期末,根据本章前述例题,将各项费用类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余额22 937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借方余额236.50元,“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借方余额760元,“销售费用”账户借方余额1 500元,“管理费用”账户借方余额6 336元,“财务费用”账户借方余额400元,“营业外支出”账户借方余额1 000元。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33 169.50
贷:主营业务成本22 937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36.50
其他业务支出 760
销售费用 1 500
管理费用 6 336
财务费用 400
营业外支出 1 000
本期利润总额=58 200-33 169.50=25 030.50(元),也就是期末将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后的“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25 030.50元。
也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如下: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0 000-22 937-236.50=26 826.50(元)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1 200-760=440(元)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 500+6 336+400=8 236(元)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26 826.50+440-8 236=19 030.50(元)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 000-1 000=1 000(元)
投资收益=5 000(元)
补贴收入=0(元)(假设不存在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19 030.50+5 000+0+1 000=25 030.50(元)
(五)所得税的核算
1.所得税的计算
所得税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的所得,按照规定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并缴纳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计征实行按年计算,按月或按季预缴,年度终了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方法。
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当指出的是,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计算而得,而不是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税率计算而得。
一般而言,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的规定计算确认的利润数,即税法所得;而利润总额是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确认的利润数,即会计所得。
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在收入、费用的内涵上可能存在不一致,以致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会发生差异,此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以调整后的所得额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款。
2.设置“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费用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计入本期损益的所得税额;贷方登记企业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额;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所得税”账户的结构如图4.36所示。
所得税
借贷
图4.36 “所得税”账户的结构
3.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例4-56】期末,企业按照33﹪的所得税税率计算本期应交纳的所得税。
假设企业不存在需要调整纳税的所得,按实现的利润总额25 030.50元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25 030.50×33﹪=8 260.07(元)
计算出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一方面反映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8 260.07元,记入“所得税”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所得税在未实际支付前,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使企业应交税金增加8 260.07元,记入“应交税金”账户的贷方。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8 260.0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 260.07
该笔经济业务除了登记“所得税”和“应交税金”两个总分类账户外,还应在“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登记8260.07元,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六)净利润形成的核算
1.净利润的计算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数额。
根据前述资料,企业净利润可以用公式计算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5 030.50-8 260.07=16 770.43(元)
2.净利润的核算也是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进行的。
有关“本年利润”账户核算的内容和结构,前已述及,此处从略。
3.净利润形成的会计处理
【例4-57】期末,企业将本期“所得税”账户的借方余额8 260.07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8 260.07
贷:所得税8 260.07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内容及顺序
企业的利润分配,是指按照国家的规定或企业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对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进行的分配。
企业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来进行。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末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应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的盈余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