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以不同剂量的药物给予动物,取同 体积的血清作为不同剂量药物加入体外反应 系统,则空白血清对照组可只设一组,(等 体积的空白血清); ★★如果以一种剂量给予动物,以不同体积 的药物血清加入量作为不同剂量组,则空白 对照组应设相应不同加入量的多个对照组。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7.2平行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3采血时间
★★标准法 先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验,通过不同采血时间进 行比较后确定最佳采血时间。 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确切,但个体性较强,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指标或同一种指标在不同的药物的 达峰时间都不同,所得结果不能通用。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通法 将待测药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 后1h采血。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按通法给药、采血, 如不能得到预期结果,疑为采血时间不当, 再采用标准法确定最佳采血时间。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4 血清预处理
4.4.1什么情况下需要预处理?
★★当空白血清出现显著的阳性反应,严重干扰实 验进行时。 ★★浴槽内的离体器官实验,特别是当浴槽中加入 血清量较多,通氧时形成的大量泡沫,严重妨碍实 验进行时。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谢 谢 大 家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临床日用量倍数法
以临床日用量的5, 10,30倍确定给药剂 量;或以整体模型动物的有效剂量(即为临 床成人剂量的8-18倍量)确定剂量为妥。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2.2 给药次数与时间间隔
★★单次加倍给药法 ★★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 复1次) ★★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第l间隔20h,第2间 隔4h) ★★7-10d法(1次/d,连用7-10 d) 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 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3
中药血清药理的研究范围
①体外抗菌试验
②体外抗肿瘤试验
③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免疫细胞培养试验
④血清药代动力学实验 ⑤药效—药动关联分析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4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1动物选择
家兔和大鼠为首选。为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供体动物 至少4只,且雌雄各半,并将每组动物的血清混合。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供体动物和含药血清的供体动 物应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即种属、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 相同或相近。
通过加大给药剂量制作的含药血清不能反映正常剂量药物的临 床药效。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血清冻干粉法:
将含药血清制成冷冻干燥粉(冻干粉),以冻干粉加入反应 系统,使之达到需要的浓度。 所谓“血清冻干粉”,即在制备得含药血清后,首先在冰 箱中冻成固体冰块,然后在-70℃条件下,真空干燥蒸干水分 ,形成干燥粉末。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反应系统中的药物浓度。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1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目的
在体外尽量准确地再现整体实验时药 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真实过程,揭示药物 作用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血清药理学方法属于半体内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2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思路 动物灌服中药或复方制剂后,在一定 时间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 验,在细胞、亚细胞水平进行超微、生化、 受体、基因等方面进行作用及机制研究。
血清经上述方法处理后,除去了大量固体成分 ,包括95%以上的蛋白质,80% 以上的糖,大部分 Ca2+、Mg2+等电解质。 未处理的血清1mL可形成70~80 mg冻干粉,处 理后1mL血清仅形成冻干粉5 mg 左右。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4.3血清是否应该灭活
目前含药血清在采集后多经过56℃, 30min灭活处理。 血清灭活既可灭活掉血清中的部分补体,减弱对培 养细胞的非药物性影响,又减少微生物感染,符合常 规细胞培养要求。 但是灭活过程属于热处理范围,有可能丧失血清中一 部分热稳定性差的药物活性成分。更为重要的是经灭 活后,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发挥药理效应的环境与体内 实验和临床产生药效的体内环境不相符。
一般认为以5%~20%的浓度较为适宜。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7对照问题 4.7.1如何设立对照? ★空白对照组(一般为生理盐水) ★空白血清对照组(加入于体外反应系统中 的质和量必须尽量同含药血清组一致) ★阳性药血清对照(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均应制成含药血清进行对照)。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含药血清与中药粗制品平行研究 ★离体试验和在体试验并行研究 ★血清药理学、药化学、药动学同步研究 ★正常动物、疾病动物含药血清对比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8提倡血浆药理实验方法
①从胃肠吸收的中药有效成分是进入血浆,而非血清; ②凝血过程有一系列酶生成,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 ③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与白细胞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 ④凝血过程伴有纤溶、补体、激肽等系统活化; ⑤制备与灭活血清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损失; ⑥含药血浆与血清中药物浓度不尽相同; ⑦含药血清与血浆的活性也存在差异; ⑧含药血浆与血清的反应成分可能存在差别; ⑨含药血清与未含药血清不具可比性; ⑩血清预处理可能带来新的干扰。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4.2预处理的方法
①丙酮法:向血清内加入3~4倍量丙酮,混匀,于 3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温水浴上蒸发,除去丙酮。
②乙醇法:向血清内加入3~4倍量95%乙醇,混匀,于 3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温水浴上蒸发,除去乙醇。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是否要造模?
血清供体动物最好造模,病理模型制备 的含药血清更能反映药物的真实疗效。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2给药方案 4.2.1 给药剂量
★★增大给药剂量法: 参考公式,即给药剂量=在体试验的给药剂量×反应系统中被稀 释的倍数。 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血药浓度并不能与给药剂量呈等倍数的提高。 (2)给药剂量可以提高的倍数受到灌胃药物浓度和体积的限制, 不可能达到公式所要求的量。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5含药血清的保存
宜选用新鲜或保存时间较短的含药血清 进行实验,(4℃,3d以内)。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几个关键技术 4.6血清添加量 应考虑血清本身所含物质及血清体积等 因素对体外试验结果的影响。浓度太低,血 清所含药物达不到有效含药量,浓度过高, 易产生 Nhomakorabea胞毒性作用。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
若干问题探讨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若干问题探讨
研究背景
1987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 1990年,姜廷良教授在全国中医方剂研讨会上介绍了日本 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的动态和情况之后,国内中医领 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1992年,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设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青年基金课题 1996年,中药血清药理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