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艾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为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
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
下几点: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
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
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
,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
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
及行为的结果。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
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
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
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
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
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
在这
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
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
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当人们
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
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
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如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D)呢?先做一个趣味小练习“我应该”: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请填写以下内容:1.对于工作和
生活,我应该:2.对于工作和生活,我应该:3.对于工作和生活,
我应该:写完后,自己大声读出每一个句子,每次都说“我应该……”接着自
问一下“为什么?”你可能回答:我的父母说我应该这样;我怕不这样就不好;因为我要求十全十美;每个人都必须这样做!这些回答展示了各人的
信念所在,以及自己所认为的那些缺点。
其实,“我应该……”是我们语言中最有害的词句。
我们原本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是一定要怎样。
请大家
重新读出刚才的句子,不同的是,每个句子都以“我真心希望我可以……”开头。
这个开头给每个句子带来了新的希冀!当面对生活不如意时,我们
要运用积极思维,把各种情绪烦恼通过改变自己内在的认知观念B 转变成解决问题的机会,“焦点的转换”练习:我不要……?变成:?我要的是…
…问题是……?变成:?机会是……我必须……?变成:?我的选择是……挫折……?变成:?挑战与学习是……敌人……?变成:?朋友……眼中
钉……?变成:?老师……痛苦……?变成:?信号……我要求你……?变成:?我很感谢你……抱怨……?变成:?请求……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参加考研,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
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也可能觉得这是是背水一战,不能失败。
于是不同的B 带来的C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