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FDI区位分布因素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影响FDI区位分布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FDI是近年来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理论,选取了地区专业化程度、企业集聚状况、优惠政策、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地区开放度等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指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各因素对省市FDI引入量大小的影响。
文章认为,如果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引进FDI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最需要做的就是优化地区的产业条件,同时,制定完善的地区开放政策也会对增加FDI的引入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FDI;产业理论;结构方程
1 研究背景
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
FDI是当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
大量的研究表明[1][2][3],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流入我国的FDI增长很快,由1983年的6.3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7.40亿美元,FDI累计金额近万亿美元。
从2001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FDI流入国。
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约3.42万家,比2001年增长30.72%;合同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增长19.6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增长12.51%,成为最大的FDI流入国。
外资流入快速上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是FDI的流入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极不平衡,相比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绝大多数的外资,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吸纳的外资十分有限。
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比其他地区对FDI的吸引力更强?以往对FDI分布因素的研究[4][5],一般都是从传统的区域决定因素入手,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优惠政策来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6]表明FDI已经越来越重视地区的产业关联情况。
本文主要应用产业理论,利用实证方法考察引入产业关联后各项指标对FDI分布的影响。
2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本文的主要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来对影响FDI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又称为SEM模型,所假设的是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是一种关于传播理论的临时的基本模型,结构方程实际上是某种意义
上的回归模型,要做的工作是验证这个模型是否合适,也就变成了估计潜在变量之间相应的回归系数(路径系数)的值的方法。
每一个结构方程模型都由两部分因子模型组成:即测量模型——描述显变量与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描述隐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决定外商投资分布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个地区的产业前后向关联、市场需求大小、地区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等等。
在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之后,本文主要采用了地区专业化程度、企业集聚状况、优惠政策、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地区开放度等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指标来构建模型。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指标做些说明:
1)地区专业化程度。
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地区外商投资的主要支柱产业指数。
2)优惠政策。
该指标主要是对不同地区的优惠政策做了一个加权的衡量,即各省经济特区类型加权而构成的优惠政策指数。
3)开放度指数。
该指标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国际化管理水平,适应外资的能力。
本文的数据采用2001年《中国市场年鉴》及2000和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三年的数据取平均值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以此来平抑那些偶然性的误差。
数据中未包含台湾省的数据,而且由于西藏和青海的FDI值过于低,为避免导致过大的拟合误差,所以忽略这两个省的数据,同时将重庆并入四川,因为这两个地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所以最后采用的数据是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数据。
最后利用SPSS 17对各个指标的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
在模型构建中,本文主要涉及了7个显变量和3个隐变量,如表1所示:
其中,收入水平这一隐变量包含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两个观测变量,开放政策这一隐变量包含优惠政策和开放度这两个观测变量,而地区产业条件则包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关联度以及地区专业化指数这两个观测变量,FDI作为我们最终要拟合的观测变量。
3 模型的构建
图1是AMOS18.0给出的地区各因素对FDI影响的路径图,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描述模型的方法,可以在路径图中清晰地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收入因素、地区产业条件和开放程度这些潜在变量用椭圆型表示,具体的观测变量用矩形表示,各个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均有一个误差变异项e来进行修正。
模型的构架中,6个观测变量是通过3个隐变量来对最终观测变量发生作用的。
其中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产业条件会对这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和该地区的开放政策产生影响,而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也会对该地区的居民收入产生影响,而
以上的三个隐变量都对FDI的引入产生影响,这就是本模型构架的基本思路。
4 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根据模型的结果来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
该模型的自由度为8,卡方值为10.8,所以模型的卡方检验通过。
虽然计算模型是以卡方统计量为基础来展开计算的,但是,仍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的一些拟合度的指标,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各个因子之间的实际关联程度,而并非是为了降低卡方值而做出并不符合实际研究的路径分析。
通过这些拟合程度的指标可以说明:若模型的拟合度越高,则代表的模型可用性越高,参数的估计越具有经济涵义。
以下是根据一般的研究经验[7][8]对该模型拟合程度的分析:由表2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虽然在有些指标上所反映出的结果并不是很好,但总体来说达到了拟合的要求,模型的评估为一般。
由表3标准化回归系数图可以看出,三个隐变量指标中,开放政策和地区产业结构与FDI的引入呈正相关关系,其对FDI的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1.03和0.914,这与我们一般的常识是相一致的,即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产业结构方面的建设越发完善,其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会越大。
这也可以从我们的数据列表中得出该结论,即集聚水平和产业关联度那一项的值越大,该省市的FDI 值也会相应的越大。
开放政策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总效应影响因子分别为0.499(1.03+0.64*(-0.83))和2.38(0.91+1.69*1.03+0.33*
-0.83),由此可见,从总效应而言,地区产业条件对外商的吸引力更为巨大。
这对于我们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大的借鉴价值就在于对于一个想要靠吸纳FDI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区,推行一个完善的地方产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收入对FDI引入的关系出乎我们的意料,其与FDI的引入呈一个负相关的关系,这可能与我们的数据或者模型本身的构架有关系,由此可见该模型还并不是很完善,还有需要改进和修正的地方。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本身与FDI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显著,或者两者存在的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模型误差变异项的方差中,e7和e10的值是负值,这在结构方程中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方差本身不可能是负值,这也说明了该模型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拟合性问题。
这些都表明模型确实需要修正。
5 结论与思考
一个地区FDI的引入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决定的,而且很多因素其实是无法通过实际的测量而得到的,而在结构方程中则可以通过将它们定义成为隐变量,然后通过其它容易观测到的变量来进行反映。
运用结构化方程来研究FDI 引入能够清晰反映出内生潜变量与其他外生潜变量间的路径依赖关系,同时还能反映出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作用大小,并由此得出影响一个地区FDI引入的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这对于中西部地区希望通过更多的引入FDI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综合来看,地区的产业条件对FDI的引入影响最为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如果希望有更多的FDI流入,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地区的产业条件优化上多下功夫,比如说提高地区的产业关联程度以发挥比较优势,使得能在该地区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由此产生集聚效应,以此吸引外资的投入。
当然,在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开放政策对FDI的引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优化地区开放政策,如提高开放程度,制定更具有吸引力的开放条例对于增加FDI流入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利用产业聚集的例子。
比如苏南的日资企业聚集区,泉州的台资企业聚集区,广东地区的台资和港资企业聚集区,在这些企业聚集区内,很多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关联程度,比如以台资集聚闻名的昆山,台湾10大笔记本生产商已有6家落户此地,具有从电子基础材料、覆盖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显示器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除此之外,结构方程模型提供了计算FDI影响因子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将统计学和相关软件充分应用到在开放经济中。
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多个省份引入FDI的能力进行比较,而且还能对一个省市引入FDI的能力与实际的引入量进行比较,由此来对各省市的引资能力进行合理的预测和估计。
该方法可以算出每个省份的引入FDI的能力,从而使每个省市能够认清自己在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政策来为地区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许蕾,段旭捷,谭琦.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3).
[2] 陈嵬.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7(8).
[3] 万金金.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6(16).
[4] 殷玲,钱枫林.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区域经济贡献差异的实证分析.特区经济[J],2010(01).
[5] 黄晓玲.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2003(01).
[6] 梁琦.产业集聚论[M].商务出版社,2004.
[7] 杨荣海.劳动力流动非金钱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
[8]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 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