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篇一:走基层访群众工作先进事迹典型案例】
心系群众,情暖人心
——木本粮油林场党委先进集体典型案例
“少吃点少喝点都没啥,就是怕得病,尤其是大病,得了大病一个
家就毁了!”这是现今无数个家庭由衷地感叹!“病”是冷酷无情的,
可是当“病”“冷”人心时,木本粮油林场党委却用情、用爱“暖”人心。
我场二队承包户孙政权,男,汉族,1971年出生,家庭人口4人,
其妻周继兰,1972年出生,长子孙赛朋,1994年出生,长女孙赛敏,1998年出生。
该同志承包我场二队8亩幼龄核桃园,收入很低,全
家生产、生活等一应开支全靠孙政权一人打工维持。
虽然日子过得
清贫,但拥有一个欢乐美好的家庭一家人都过得很幸福。
2008年和2009年孙政权的一对子女相继在医院被查出精神分裂症,时常发病
砍树、砸车、打人等造成各种危害,他深知精神病不同于普通的疾病,光是巨额的治疗费用,就给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孙政权
和妻子一筹莫展,因为长期的病情,家庭早就没有积蓄,日常开支
都成问题,两个患病孩子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
孙政权想过放弃,
但他清楚放弃治疗就等于放弃了孩子,放弃了孩子就等于放弃了欢
乐美好的家庭。
2012年,为防止孩子进一步发病,给社会造成更大
的危害,孙政权想到了场党委,决定求助场党委,将一对患病的子
女送往医院救治。
而场党委当时没有更多的资金帮助他为孩子治疗。
面对此情此境,场党委领导班子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多次召
开会议研究对策,鉴于该同志家庭贫困状况,场党委将其纳入低保,每月给予最低的生活保障,同时场领导班子积极向县民政局协调、
申请,希望按相关政策给予孙政权一家提供医疗
救助,最终孙政权一对子女于2013年2月在阿克苏康复中心接受了
免费治疗。
胡恩华,木本粮油林场一队职工,承包核桃园6亩,其妻张冬碧于2010年在乌鲁木齐医院被确诊为乳腺癌,由于是癌症,在乌鲁木齐
医院就医,每月的住院费高达数万元以上,高额的医药费无疑是将
胡恩华一家逼上了绝路,将家庭推到了悬崖边缘,但他坚定地说,
哪怕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把妻子的病治好。
病情早期,他在乌鲁木齐
做了切除手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胡恩华家里还
有年迈的双亲和上学的女儿,就回到阿克苏治疗,后因癌细胞扩散
和转移,妻子生命所剩无几,可上次的手术费用就花光了家里所有
积蓄,为延长妻子的生命,他再次带妻子回到乌鲁木齐医院就医,
一次次的放疗、化疗和药物费,再加上要照顾妻子,胡恩华不能外
出打工,所用费用只能从亲朋好友、左领右舍到处借。
场领导看在
眼里,急在心里,为他办了低保,同时组织全场各族干部职工开展
募捐活动,为其捐款1万余元。
募捐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积德行善、帮贫济困、扶危
解难”的传统美德和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
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孙政权一对
子女尽管还没有康复,但爱会一直延续下去。
温情是一盏不灭的灯;温暖,是一双相握的手,温暖是梦想开始的
地方,让我们的这盏灯永不熄灭,这双手永不分开,让这爱、这情
使生命绽放得更加娇艳。
【篇二:走基层好好事典型事迹材料】
“我长自农村,来自群众,是群众给了我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必须
为了群众”。
乡党委书记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7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县的边远乡镇,无论是当一般干部,还是当副乡长、副
镇长、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只要群众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融入群
众中,为群众分忧,为群众解难,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个农民女儿对
群众的深厚感情,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贴心人、圆梦人、领路人。
2008年,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201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3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特别
贡献奖”;2013年立“三等功”一次。
真情关爱重民忧,是群众无助时的贴心人
真抓实干创历史,是群众心中的圆梦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做党的干部就是要当群众的圆梦人,让群众
的梦想变为现实。
2007年,刚到乡的时候,乡官印村干部群众就反
映他们那里盼了多年的一个梦想——“响水滩”要修一座桥。
原来一
直靠人行桥通行,与市县镇边界相连,两地群众往来很不方便也不
安全。
她知道后就一直想办法解决,先要规划设计。
修桥要求很严,可县找不到设计桥的专家,她想办法去市设计院请来专家设计。
桥
设计好后可36万建设资金又是问题,县上立不起项,受益群众也很少,最后只有四处想办法解决,拿着报告给县上领导汇报,天天跑
部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资金有了着落。
2009年5月,“响水滩”桥动工,6月一座高质量的新桥落成了,群众苦盼50年的愿望终
于变成了现实。
群众载歌载舞庆祝,比过节还要高兴。
随后,连接
桥
的路面也修成了水泥路,还开通了连接的客运班车。
现在镇群众外
出到、从“响水滩”桥走,比原来节省了近一个小时。
2011年10月
乡党委政府换届时,很多群众提出,什么时候我们乡坝头的老百姓
能够像城里人一样用天然气就好了。
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2011年
12月,听说天然气可能在老禾加片区扩大用户时,多次亲自与燃气
公司联系,请他们率先在实施。
她的诚心感动了公司,天然气项目
落户并顺利实施,到2012年年底,全面覆盖全乡8个村的所有农户,率先在全县实现天然气全域化,结束了乡群众祖祖辈辈靠柴火煮饭
的历史。
乡属于县非灌区,有5个干旱村,其中村特别严重,群众
生产生活仅靠溶洞取水,十分不便。
立足村情,下大力解决该村用
水难题,向上跑项目,要资金,修建供水工程,让2000余名群众用
上了自来水,圆了群众想都不敢想的梦。
乡没有信用社,业务要到
4.5公里外的禾加镇去办,群众存取款很不方便,通过她向金融部门
争取,2011年,乡农村信用社挂牌营业,结束了乡境内无金融服务
网点的历史;2010年至今,在的带领下,乡群众硬化了水泥路65
条77公里,实现了村道硬化100%,社道硬化60%,结束了2万多
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在工作五年来,创造
了多个历史,不折不扣成为了群众的梦想天使。
因地制宜巧引导,是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群众包包头有了钱,生活才会好,幸福感才会强。
要使群众富裕,
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众发家致富的
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
借助群众有种植花生的传统,鼓励群
众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推广早、中、晚三季花生种植技术,大量种
植红、白、黑三个品种的花生,使乡的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以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生之乡”;带领群众投资5万多元,完成“牌坊”牌花生商标注册和包装,让的花生坐着火车、乘上飞机走出了,走向了全国,农民单项亩收入达到了六千元,是原来的两倍。
2011年,她看到农村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就积极争取省肉兔良
繁养殖项目,发动在家的群众养兔,一年之内就发展养兔大户230户,喂养种兔18965只,年出栏100万只、年收入达4000万元。
2013年,村最多的一户农户年收入就达到了十五万元。
群众正在她
的带领下,豪迈的奔向小康!
“幽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这是的座右铭。
她热爱农村,尊重群众,甘于在边远山区默默奉献,她所做的一切,无不诠释着她对农村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一
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德。
【篇三:走基层活动典型事迹材料】
一、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
详细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关键,掌握村情民意是干好农村工作的前提。
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查,认
亲结对,吃透村情民意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充分利用村“两委”干
部熟悉情况的特点,通过村、社区“两委”成员带路介绍,镇干部与
牧民聊天、谈心、拉家常、交朋友的形式,广泛了解村里新农村建
设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稳定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收入等情况,广泛征求群众对镇、村干部在工作方面存在的
不足和建议,全面掌握农牧民群众的基本困难,诉求,用实实在在
的工作举措惠及群众、凝聚群众、赢取民心,了解群众出行、用电、饮水、上学、就医、就业、增收“七难”问题37件,了解到问题后,
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项目,政策,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目
前解决“七难”问题12件。
如:村村民反映的饮水难问题,我镇利用
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为村89户村民安装钢管井彻底解决困难。
村村民反映村内道路损坏严重,我镇利用浙川东西扶贫项目,
在村新建水泥道路2公里,解决出行难问题。
二、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
开展矛盾纠纷排解行动,镇党委、政府根据每名干部职工的实际情
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将懂双语的干部和不懂双语的干部进行
搭配,将有经验的老同志与年青干部相搭配。
深入奥各村、社区和
远牧点上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干
部熟悉情况的特点,引领他们对各村、社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对本辖区内隐形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
强化
群防群治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群防
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包村领导、干部和村、社区主要负
责人为成员,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点人员管控转化,做到大
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走基层活动以来,排查矛盾纠纷9起,化
解8起。
三、推动助农增收惠民生
我镇坚持把旅游发展作为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以村自驾游营地为
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业,促进全镇旅游行业
的快速发展,走基层开展后,我镇与村村“两委“成员一起探讨村旅
游发展思路,以“公司+合作社+牧户”形式,发展藏区乡村特色旅游,牧户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转变农牧民致富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活习惯,引领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走基层”活动与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相结合,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领和支撑,团结奋进,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