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医感冒病案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名医感冒病案赏析
【医案1】
协镇王公,生长蓟北,腠理闭密,癸卯秋,谒提台梁公于茸城,乘凉蚤归,中途浓睡,觉恶寒发热。
缘素无病患,不谨调养,过食腥荤,日增喘促,气息声粗不能安枕,更汗出津津,语言断落不能发声。
六脉洪滑,右寸关尤汩汩动摇。
以脉合证,知为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正欲出而邪遏之,邪欲上而气逆之,邪正相搏,气凑于肺,俾橐籥之司,失其治节,清肃之气,变为扰动,是以呼吸升降不得宣通,气道奔迫,发为肺鸣。
一切见证,咸为风邪有余,肺气壅塞之征。
若能散寒驱痰,诸病自愈。
乃用三拗汤(三拗汤中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
按此方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能发,留皮取其能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故名三拗)加橘红、半夏、前胡,一剂而吐痰喘缓,二剂而胸爽卧安。
夫以王公之多欲,误认丹田气短,用温补之品则胶固肤腠,客邪焉能宣越,顽痰何以涣解。
故临症之时,须贵乎谛审也。
(《旧德堂医案》)
按:此案乃因风寒外束,兼夹痰滞所致。
故用三拗汤疏风散寒,宣肺平喘,加橘红、半夏、前胡化痰降逆,证药相符,故两剂即安。
【医案2】
甲午,王子捷太史令媛感冒风寒,理宜解表和中,汗彻即愈。
前医误以犀角、羚羊角等药引邪入内,不能言语,病剧。
延余诊视,脉
沉紧,用羌活汤加附子、肉桂,去黄芩、生地黄,一服能言,发出疹子而愈。
(《许氏医案》)
按:此案乃因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故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因内无郁热,故去黄芩、生地黄,内有沉寒,故加附子、肉桂,辨证与用药符合病情,故一剂而愈。
【医案3】
某。
外感风邪,发热咳嗽,咽喉作痛。
宜祛风清热,兼以化痰。
桔梗一钱,生甘草五分,冬桑叶一钱,蝉衣一钱,薄荷一钱,连翘二钱,杏仁三钱,象贝三钱,云苓二钱,鲜竹叶三十片。
(《费伯雄医案·感冒》)
按:此案乃因外感风热所致,故用桑菊饮去菊花、芦根,加蝉蜕、竹叶疏风清热,浙贝母、茯苓清热化痰。
【医案4】
龚,左。
广厦纳凉,北窗高卧,孰料午睡正酣,汗孔值开,适逢沛然时雨,凉风骤至,寒气袭趋于腠理,顷刻之间灼热无汗,妄言狂躁。
此浅邪新感,当按六气司令,泄之可许,一汗即解。
陈香薷一钱,羌活七分,杏仁(去皮尖)三钱,嫩苏梗一钱半,枳壳一钱,桔梗一钱,大豆卷三钱,陈皮一钱,加鲜藿香叶十片。
服药后,汗己泄,热已解,病人嗜卧,默默不语,脉象既和,偏于濡细。
细询由三日之前曾有夺精之说,兹既新感己泄,勿妨暂投养正。
人参须一钱,炒橘白一钱,云神三钱,老苏梗一钱半,川石斛四钱,谷芽四钱,加漂淡姜渣三分(后下)。
(《凤氏医案》)
按:此为寒暑袭表,即阴暑之病,治宜祛暑解表,方用三物香薷饮去厚朴,加藿香叶祛其暑,羌活、紫苏梗散其寒,解其表,杏仁、桔梗化其痰,枳壳、陈皮理其气。
【医案5】
丁申之室人,病恶寒发热,头痛呕吐。
前医屡用清热解表不效。
诊左手脉浮无力,右关脉弱。
此脾虚感寒,中气不足,不能送邪外出故也。
方用六君子汤加桂枝,一服汗出热退,食入不吐,仍用六君子汤去桂枝,服三四剂而愈。
(《尚友堂医案·治脾虚感冒二条》)
按:此案乃因肺脾气虚,感冒风寒所致,故用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加桂枝散寒解表,脾气健,肺气充,卫外功能增强,则有利于风寒之邪的驱除。
【医案6】
某人。
肺风感冒,身已凉,舌已净,脉小数,口渴少寐,头眩痛瘥,指木腰痛,呼吸腰间痛,大便不解已有四日。
此是筋中病,夹有劳乏。
药用:北沙参六钱,麦冬三钱,生地黄五钱,浙贝母三钱,生石决明三钱,生谷芽五钱,新会皮八分,川石斛三钱,茯苓三钱,生玉竹四钱,竹叶三十片。
(《张晼香医案》)
按:此案乃因素体阴虚,感受风邪,留滞经络所致。
故用益胃汤去冰糖,加石斛养阴生津,浙贝母、新会皮、茯苓理气化痰通络,谷芽和胃助运,竹叶清心利尿以引热下行,石决明平肝以防肝木侮土。
【医案7】
南邑胡月樵先生,体虽丰厚,中寒有痰;汉阳吴友云卿,年虽壮盛,体亦中寒。
凡有外感,任服表剂,不能发汗。
自以桂附理中汤加苏叶、防风、陈皮、神曲、姜、枣,煎服,即汗出而愈。
余问二友:阳虚,于何验之?答曰:周身发热,十指尖冷,试之不爽。
若非自精医理而假手他人,鲜不误矣。
(《尚友堂医案·治阳虚感冒二条》)按:此案乃因素体阳虚,感受风寒所致。
其治用桂附理中汤加味,温阳解表,汗出即愈。
【赏析】
感冒是一种因感受触冒风邪,出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疾病。
其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病变部位以肺卫为主。
由于风为六淫之首,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邪相合为病,如风邪与寒邪相合为病,治宜疏风散解表(见案1);风邪与寒、湿之邪相合为病,治宜疏风散寒胜湿(见案2);风邪与温邪相合为病,治宜疏风清热透表(见案3);风邪与寒、暑之邪相合为病,治宜祛暑散寒解表(见案4)。
他如与暑热相合,与燥邪相合,在临床中也很常见。
外邪袭人,为病与否,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正气强者不一定发病,正气弱者易于发病,后者称之为体虚
感冒。
体虚感冒的发病类型,有气虚感冒(见案5)、阴虚感冒(见案6)、阳虚感冒(见案7)和血虚感冒之分,均宜扶正以祛邪,正气强则邪气祛而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