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背景:谪守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一.写作缘由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衔远山,吞长江

⒈岳阳楼大观: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阳 二.巴陵胜状

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⒉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写景 抒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三.古仁人之心
议论
先…忧 后…乐(主旨)
3.联系作者自己,想一想作者极力称颂 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极力 赞成古仁人的忧乐观,正是为了“假托古人, 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 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 心决不改变。
4.如何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 话?
初读文章 理解文意
若夫 霪雨 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像那
雨繁密的
放晴
f浊ú 浪排空样子;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
隐 光辉 潜藏,隐
桅 倒 船 折 迫近
旅藏不行,樯没 倾 楫摧;薄暮杆 下冥冥桨,断 虎
昏暗的样子
国都
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 怀乡,
担心谗言惧怕 讥讽 萧条冷落的 极点
忧 谗 畏 讥,样子,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
初读文章 理解文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宋仁宗年号
降职,贬谪 做郡的长官到 第二 政
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 废 具 年 事
顺 和 荒废的 同“俱”,全,兴办 于
利兴。乐 事乃业重修都岳阳楼,增xīng其旧是
岳阳 规模
在 同“嘱”,
楼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嘱托 予

制,刻大
写文 来
作章文 以
初读文章 理解文意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日 明媚


沙鸥飞 翔停 集美,丽的锦鳞游泳小,洲岸上 芷形汀容草兰木,茂盛有郁郁大青片烟雾
青。翔 而息或长鱼 烟

消散

璧玉 互相唱和
浮 一空,皓月千耀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动 渔穷歌尽互答,此乐
光荣屈辱一 持, 面
起执 对
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 偕忘,把酒临风,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 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 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 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 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 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 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水流大而 广阔 边 日 阴暗 景象千变万 就
急气象 万千际;此则光岳阳楼之大化观也,是前人
景象,风光 的 记 完全,详尽既然这样, 北面
之 述 备矣。述 然则 那么北通巫峡,南
到,
降职远调 诗人
聚 在这 观
极 至 潇湘的,人迁客 骚人会,多 里 会赏 于此,
得无…乎:推测语气,
可览能…物吧之情,得无异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 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 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拓展延伸:
1.与古仁人对话,感受古仁人情怀。
请学生以“范仲淹,我想对你说……”的形 式写一段话。
如:范仲淹,我想对你说:你虽遭贬谪,但你从不 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你“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让我肃然起敬,你 的人格魅力将使我的灵魂再一次得到净化。

2 .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学贯中西: 形容学 问贯通 了中国 和西方 的种种 知识。 语段中 所举的 钱钟书 、林语 堂和胡 适的事 例都是 说明“ 他们的国 学功底 异常深 厚,他 们的英 语水准 堪称世 界一流” ,而 非单纯 指他们 的学问 大,故 选“ 学贯中西” 更合适。

1 .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 方面尖 锐对立 。势不 两立: 指敌对 的双方 不能同 时存在 ,比喻 矛盾不 可调和 。语境 是“ 学好汉语就 得弱化 英语” ,这不 是敌对 的双方 ,也不 是“ 不能同时存 在” ,而是人们 对这两 者的学 习方面 存在严 重分歧 ,故选“ 针锋 相对” 较好。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 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zh
há yà qián jí
谪é守 怒o号 隐o曜 g 樯倾楫摧
zhǐ tīn hà

岸芷 g汀兰 o皓月 薄暮ng冥冥
xié lán jiē chán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 “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 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 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 生变化,即“以物喜,以己悲”。
偕忘 波澜 嗟夫 忧谗畏讥
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 “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 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 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 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 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 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 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再读课文 分析内容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8.静迁影客沉骚璧人,悲渔的歌感互情答?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拓展延伸:
2.寻古仁人踪迹,学习古仁人抱负。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 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 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 烂的历史,这样的古仁人数不胜数。你能从 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 万千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春和景明 波澜不 惊 一碧万顷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
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 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 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 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 水,谪迁的人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 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 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 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 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 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 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 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 乐高兴极了。
者矣。Βιβλιοθήκη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 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 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这时)登上这 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 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 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 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 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 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 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 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既是自明其志,又暗含着对滕子京 的勉慰。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 委婉含蓄。
归纳中心思想
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 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 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29
(1) 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简介作家作品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 文 正 公 集
范 仲 淹 墓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 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 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 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 气象万千。
第五单元 · 第二十一课
岳阳楼记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滕王阁 (武汉) (南昌)
岳阳楼 (岳阳)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三大名楼。 你们知道是哪几个地方吗?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 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 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 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岳阳 楼的雄伟气势和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初读文章 理解文意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感叹词, 曾

为什么
唉为,何经哉?不以物喜,许 不以己悲呢,?居庙


堂 为 之高,为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进朝
退居江
其君。是进亦为忧官,退亦湖忧;然则何时而
在……之
在……之
乐耶?其必曰前 :“先天下之后忧而忧,后
如果没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 (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 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 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 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 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 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喜
(2)精当的表达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记叙
第一段
描写
第二、三、四段
抒情 议论
第三、四段 第三、四、五段
3.对偶工整,骈散结合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 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记 这件
述记 事之。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被废弃 的事都兴盛起来,于是就重新修缮岳阳楼,扩大 岳阳楼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名人、当代名人 (描述岳阳楼的)诗赋刻在岳阳楼上,(他)嘱 托我写这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初读文章 理解文意
予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fú长指示江代,词,浩胜美那浩景 好, 景汤即 色汤,横全无际连 接涯;朝吞吐 晖夕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