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1经济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第1单元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1—2 课时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教学目标:
1.明确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2.掌握商品的基本属性及二者关系。
教学重点:商品的价值。
教学难点: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预备知识:
1、什么叫经济?
经济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术,亚里士多德赋予经济“谋生手段”之意。
经济与政治、文化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
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物品
一、商品 2、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商品
3、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
劳动产品
学生判断:电视、玩具、空气、流水、纯净水、假白沙、冒牌漂柔、蔬菜、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同学互赠的礼品等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
答:空气、流水、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同学互赠的礼品不是商品。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1、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
现。
二、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3、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1、第一次: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出现商品,商品交换。
社会大分工比较: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2、第二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经济。
比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哪一个产生早?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先有生产,后有交换。
讲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便用价值2)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3)为什么要交换?——便用价值不同
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是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价值3)为什么能够交换?——都具有价值
4)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统一性: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
是
3、二者关系一不可的,这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对立性:两者的含义、属性不同,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
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例: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一把斧子的价值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对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
(1)在购买商品时,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考察,要追求“物美价廉”。
(2)作为商品生产者,要想顺利地将商品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树立提高产品质量,多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真正树立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
注意:1、没有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价值;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
4、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针对训练
近两年来,手机市场日新月异。
手机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
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手机当作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了。
据此回答l—2题
1.人们对手机功能的追求,表明人们在购买商品时,非常关注的是 B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附加值
2.手机开发商对手机功能的追求,其根本原因是 A
A、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B、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C、竞争太激烈
D、为了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1)从商品属性来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假冒伪劣产品不具备特定商品应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从国家来说:
○1制假售假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体现,该行为会扰乱市场秩序,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P53 ○2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法制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P49 ○3假冒伪劣产品无法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3)从企业来说:
○1假冒伪劣产品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损害了正规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P89-91 ○2制假售假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
P下册68 (4)从消费者来说:制假售假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P下册86▲如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1)从国家来说:国家要针对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质量监督,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从企业来说:
○1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要反对不正当竞争,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要遵守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3)从消费者来说:要增强维权意识,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质量法》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1单元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3—4课时商品价值量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教学重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比较法、分析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区分三组概念
1、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含义
(1)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当然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者不止一个,那么谁的劳动时间可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呢?如果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有每个商品生产者自己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会出现什么结果?
(2)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商品的价值总量:指某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某一生产部门中,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而不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耗费的劳动时间。
例:某一时期,社会上的纺织行业一天总共生产出10万尺布。
分别由5家机器织布的企业和95家手工织布的企业生产。
其中7万尺是用机器生产的,每尺布的平均劳动时间是5分钟;3万尺是用手工生产的,每尺布的平均劳动时间是50分钟。
而此时机器织布的企业只有5家,而手工织布的企业却有95家。
问:生产每尺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键是要确定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什么?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某一生产部门中,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而不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生产就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因为用机器生产的7万尺布在该类总产品中占绝大多数。
因此,上例中每尺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5分钟,因而每尺布的价值量是5分钟。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⑴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形式。
⑵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指“部门劳动生产率”或叫行业劳动生产率。
对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二、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其价值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越小,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2)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并不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他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就越多。
所以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比反比无关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无关
价值量价值总量
无关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无关反比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例:(2008年高考北京文科综合卷)33题:2006提,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B )
A、0.75
B、0。
80
C、0。
85
D、1。
25
解:1*1/(1+0。
25)=0。
8
下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算一算
例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的价格不断下跌,价格战此起彼伏,企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1)从经济学上看,上述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下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上述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这些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2)根据上述原因,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从而获得价格优势。
○2企业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3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4采用正当的竞争手段,树立品牌意识。
○5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加强同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国际竞争力。
○7企业经营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8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保证监督作用。
○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文化水平,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10实现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练习:
例1、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
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的( C )
A、劳动积极性不同
B、产品质量不同
C、劳动生产率不同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