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本
(一)压疮预防制度
1.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见《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
2.压疮的预防
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①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
②保护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③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对长期卧床能者。
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推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②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
同时应补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索c。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
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3.发现有皮肤压红等压疮先兆及时处理翻身后受压部位用赛肤润按摩受压部位。
4.早期运动
对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的患者,视全身情况开始进行独立的功能性上肢运动,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预防压疮的发生。
5.建立申报制度
入院时已发生压疮或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填写“压疮发生”报告表或“难免压疮”申报表。
由主管护士评价,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法____分以下,必须报护士长,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
(二)压疮报告处理制度
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Ⅲ°),须报告临床科室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师;其他院外带人压疮(Ⅱ°、Ⅰ°),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
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科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72h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患者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睛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患者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a.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___项中的___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b.申报程序。
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医院压疮防治指导小组成员到临床科室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e.跟踪处理。
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定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指导小组每周1~____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
一、导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或坐位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为了预防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我们制定了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
二、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压疮预防报告处理流程,及时发现、记录和处理压疮,减少压疮的发生和恶化,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涉及到压疮预防报告的相关工作。
四、制度内容
1. 压疮预防报告表的填写
所有护理部门都应配备相应的压疮预防报告表格,用于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
该表格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压疮评估结果、压疮发生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相关护理操作记录、压疮发生情况等。
护士长负责监督护士正确填写压疮预防报告表,并进行审核。
2. 压疮评估与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填写在压疮预防报告表中。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疾病状况、体重、活动能力、近期卧床时间等因素,风险评估包括:感染风险、皮肤完整性风险等。
3. 压疮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个案化的预防措施,并将措施填写在压疮预防报告表中。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坐垫、避免摩擦和剪切力等。
护理人员应按照预防措施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并记录在压疮预防报告表中。
4. 压疮报告的处理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或压疮恶化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压疮部位、压疮分级、相关治疗措施等。
上级应及时做出反馈和指导,并记录在压疮预防报告表中。
对于严重的压疮病例,还应及时报告给医院的压疮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和决策。
5. 压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护理部门应定期对患者的压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压疮发生率、分布情况、风险因素等,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压疮预防工作。
统计结果应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报告,并保存相关记录。
五、改进措施
1. 定期举办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2.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纪律,确保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
3. 加强与医务人员和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压疮预防的整体合力。
4. 提供完善的设施和器材,支持压疮预防工作。
5.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压疮预防的重视和参与度。
六、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1. 护士长负责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4. 对于制度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附则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如有不明之处,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解答。
八、总结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压疮的发生和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三)
在压疮预防方面,报告的处理制度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正确处理。
下面是一个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的范文,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1. 报告接收和记录:
(1)接收:接收报告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以便准确理解报告的内容。
接收报告的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积极与报告人员进行沟通,获取必要的信息。
(2)记录:接收报告后,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报告的具体内容,报告时间和地点
等。
记录的方式可以是书面记录或电子记录,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整理:
(1)分析:接收到报告后,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内容进行仔细分析。
首先,要分析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其次,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压疮风险程度。
最后,要对可能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整理:在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内容进行整理。
整理的方式可以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将患者信息、病情分析和预防措施一一列出。
整理后的报告应当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以方便后续的沟通和汇报。
3. 报告的传达和沟通:
(1)传达:在整理完报告后,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将报告传达给有关的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
可以通过会议、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进行传达。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工作人员应当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以及涉及到的具体问题。
(2)沟通:接收到报告的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与报告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电话沟通,或者是在报告上进行评论和回复。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报告内容,理解报告人员的观点和建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报告的汇总和总结:
(1)汇总:定期将收到的报告进行汇总,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整合。
可以采用日周月季的方式,将相应时段内收到的报告进行统计和
汇总。
在汇总报告中要突出重点,对重要的病例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2)总结:针对汇总报告,工作人员应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结报告应注重实用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提高压疮预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5. 报告的保密和存档:
(1)保密:在处理压疮预防报告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要求,确保报告的内容和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在传达和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2)存档:收到的报告应进行存档,以备后续的查阅和分析。
存档的要求包括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易于查找和检索。
存档可以采用纸质存档或电子存档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以上就是一个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实践有所帮助。
通过建立健全的报告处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压疮预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压疮预防报告处理制度范本(四)
1、各科室设压疮情况登记本,凡有压疮发生须及时登记,并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护理措施。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iii0),须报告护士长,并在____小时内口头报告护理部;其他院外带入压疮(i0,ii0),需于____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填写压疮报告表。
需描述压疮的部位、大小、深浅、分度、院外发生还是院内发生;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填写检查意见,并于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及时在“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与防治记录单”上记录。
5、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应规定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皮肤情况跟踪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皮肤情况跟踪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及上交护理部。
9、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____项中的____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
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
对批准的病例由指导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指导小组每周____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一、概念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与诱因
1.力学因素
物理力的联合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
(1)压力。
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 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2)摩擦力。
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3)剪力。
与体位密切相关。
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2.理化因素刺激。
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4.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
三、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根据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
例:长期取俯卧位的卧床病人,最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
a.额部
b.大转子处
c.髂前上棘
d.髂后上棘
e.髋部答案:c
1.仰卧位枕骨隆突处、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足跟,尤其是骶尾部最易发生压疮。
2.侧卧位耳廓、肩峰部、髋部、大转子、膝部(内髁、外髁)、踝部(内踝、外踝)等。
3.俯卧位肩峰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等。
4.坐位坐骨结节处。
四、压疮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1.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
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
2.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和(或)有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3.溃疡期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
轻者表皮水疱破溃后出现真皮层组织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败血症。
例:描述炎性浸润期压疮,下列哪项不正确
a.皮肤呈紫色
b.皮下硬结
c.有大、小水疱
d.水疱表皮剥脱,露出湿润的创面
e.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答案:e
五、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
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
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
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避免潮湿、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查看受压部位,定期用____%乙醇或红花酒精按摩。
(1)手法按摩
1)全背按摩。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暴露并观察背及臀部,先用热水擦洗。
用____%乙醇做全背按摩。
从病人骶尾部开始,双手沿脊柱两侧向上至肩部后环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处。
如此反复数次。
2)局部按摩用____%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病人皮肤呈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min。
(2)电动按摩器按摩:
4.改善营养状况。
病情许可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还可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六、压疮的护理
1.淤血红润期护理要点。
此期应及时去除病因,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阻止压疮的发展。
按摩局部时,以拇指指腹做环形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
亦可用红外线照射。
2.炎性浸润期护理要点。
此期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加强减压措施外,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
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厚层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
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涂以消毒液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3.溃疡期护理要点。
除全身和局部措施外,应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药法处理。
创面有感染时,局部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进愈合。
该期亦可辅以红外线照射,使疮面干燥,有利于组织修复。
第五篇。
压疮护理、制度、预防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二、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三、高危人群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
①老年人或肥胖者;
②瘦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患者;
③意识不清和服用镇静剂患者;
④瘫痪或水肿或发热或疼痛患者;
⑤大小便失禁患者;
⑥因医疗护理措施(如制动、行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而活动受限者。
四、危险因素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活动受限;
②体温升高;
③意识状态改变或感觉障碍;
④应用矫形器械;
⑤营养不良或水代谢紊乱;
⑥药物影响;
⑦皮肤受潮湿刺激;
⑧全身缺氧。
五、压疮分期
1、淤血红润期(i期)为压疮初期。
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
2、炎性浸润期(ii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
受压部位呈现紫红色,皮下产生硬节,皮肤因水肿变薄,可有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
3、浅度溃疡期(iii期)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真皮层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皮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4、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可深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
用《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建立翻身卡,鼓励和协助患者q2h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患者翻身、搬运时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____度,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刺激
及时清除患者尿液、粪便、汗液等机体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使用肥皂和含酒精用品清洁皮肤,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可采用温水浴和适当按摩,应避免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已发红皮肤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对病情允许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锌饮食,必要时协助胃肠外营养。
5、健康教育
对家属和患者开展压疮预防宣教,提高患者依从行为。
6、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按要求应实施压疮传报、登记、追访等工作。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因此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还应养成在床边交接病人皮肤情况的习惯。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将间隔时间缩短。
翻身时应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可使用气垫压、水压等,从而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
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要检查衬垫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适当。
还应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铺要经常整理,及时更换被服。
避免潮湿、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严禁使用破损的便盆。
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查看受压部位,定期用____%乙醇或红花酒精按摩。
(1)手法按摩
1)全背按摩。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暴露并观察背及臀部,先用热水擦洗。
用____%乙醇做全背按摩。
从病人骶尾部开始,双手沿脊柱两侧向上至肩部后环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处。
如此反复数次。
2)局部按摩用____%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病人皮肤呈环形按摩,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5min。
(2)电动按摩器按摩:
4.改善营养状况。
病情许可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还可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
压疮预防及护理工作规范要点:
工作目标。
预防患者发生压疮;为有压疮的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愈合。
(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安全的原则。
(2)评估和确定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气垫减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