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笔记
【知识梳理】
1. 消息的定义:对近期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敏感)所作的简短报道。

2. 消息的种类:①动态消息(侧重于事件的发展过程):概括叙述事件,语言简洁明快。

②经验性消息(侧重于对事件的总结):对成功经验做法作具体详尽的介绍,便于借鉴。

3. 标题的特点:准确醒目。

写法:主标题突出本质,副标题具体补充。

结构:引题——正题——尾题。

要求:一语破的、鲜明、生动。

4.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结构特点:有叙有议,即概括——具体——结论。

主体:基本要素——六要素。

背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烘托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主体。

结语:补充新的事实,为读者留下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5. 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具体、生动。

6. 通讯的特点:(与消息的区别)
生动形象、叙述具体、背景铺垫、人物描写等,可读性强,影响力大。

从表现上看:通讯更注重形象刻画,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从内容上看:通讯报道的往往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而且情节也较详细。

7. “黑线”“密电”“向某进军”在新闻一则中出现表明这是秘密准备、集体行动,并且传达的是指令性的信息,“擒获罪犯”表明新闻的时效性。

【理解感悟】
感悟一: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学会从生活中找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感悟二: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是能否吸引读者的关键。

作为第一部分,导语要简短,语言要精练。

因为它在全文中起到领起和概括全文的作用。

感悟三:新闻的主体部分要具体详细,这是新闻的血肉。

在主体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可以丰富内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同时要注意记叙是主体中的重点,描写要真实自然,议论抒情要有针对性。

感悟四:背景是新闻的“舞台”,不可忽视。

它既烘托气氛,又引出下文主体,使新闻更具有时效性和影响力。

【失误分析】
1. 格式错误:有些同学写新闻时,将标题放在导语或主体中,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要明确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最显
眼的编辑部位置。

有时单行题也可作标题;有的多行标题上方加题头(是信头形式),它不仅交代了发稿单位也可揭示消息的重要内容。

2. 语言表述不准确:如“一位负责人透露”中的“透露”用词不当,“一位”还可以改为“某”。

又如“本报讯”不能滥用,“讯”即信息的意思。

“本报讯”就是“本报发自现场的报道”或“本报记者从某地采访来的报道”。

而“XX社XX月XX日电”中的“电”字则表明是电讯稿,它比“讯”更具体、更准确。

“X月X日X市XX中学团委书记XXX告诉记者”中的“告诉”使用不当,“告诉”应改为“透露”。

再如:“今天上午8点钟左右……”中的“左右”表示时间的约数,不能与具体的数字连用。

“上午8点钟”是一个具体的时刻,“左右”这一修饰语应删去。

3. 格式不完整:有的同学写作时结构安排不当,主体不突出,详略处理不当等导致新闻不完整。

要做到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既有事例,又有细节;既典型又生动;点面结合;叙议结合;并正确处理背景与主旨的关系;事例与言论的关系;时效与概括的关系等,做到主体内容层次分明、有条有理、首尾呼应。

并且要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

(前有导语引出主题,中有具体事例或动人事迹,后有结束语总结或提出希望)
4. 语言表述不简明:语言啰嗦重复、不简练,拖泥带水。

我们要认真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不能偏离话题。

有些同学的语言缺乏准确性和严密性,“记者从某市领导那里获悉”“李老汉有三位亲家公”都是表意不明;“近期一些班级人数大大超过了编制”,“超过了”“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