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张掖市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 ,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
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卹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
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也把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圓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等过程。
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
(1)依次填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项是()
A . 相映成趣披星戴月高歌猛进卓尔不凡
B . 交相辉映披荆斩棘高飞远翔无出其右
C . 相映成趣披星戴月高飞远翔无出其右
D . 交相辉映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卓尔不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
B . 在月球上刻下了玉兔号的足迹
C . 玉兔号的足迹被留在了月球上
D . 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
B . 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C . 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D . 经月地转移、再人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流为一种形式。
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的“基层社会自治化”。
而且,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地方上的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
既然地方政府财政不足,只能依仗“乐善好施”“笃行仗义”的乡贤了。
在筹建过程中和经营管理上,地方乡贤也参与其中,如清代《牧令书》卷七记载:“地方利弊,生民休戚,非咨访绅士不能周知……况邑有兴建,非公正绅士不能筹办,如修治城垣、学宫及各祠庙,建育婴堂,修治街道,俱赖绅士倡劝,始终经理。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公共事务,而且在发起、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候的乡贤能够在乡村发挥作用,与国家的基层制度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乡贤在明清时期的发展与乡绅阶层的兴起紧密相关。
广义上的乡绅是指“士之居乡者”。
乡绅又可分为官绅、学绅和商绅。
官绅是指曾经或现任官员在乡者;学绅是指那些有功名或学衔但又尚未入仕者;商绅是指那些具有商人身份的士绅,其在地方上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
明代朝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
其二,“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
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
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而且,地方上举荐待入仕者多,官缺少,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
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
这些乡绅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社会地位相近,朝廷赋予他们各种政治、经济、司法方面的特权,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
同时,他们与乡土社会联系比较紧密,是一个社区中的领导者。
他们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
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乡贤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声望和特权,熟悉朝廷的法令、政策,可以与地方官员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权益保护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意识,与民间社会有直接的接触,易于被百姓所信任和接受。
所以清代一位叫王凤生的县令就说:“士为齐民之首,朝廷法纪尽喻于民,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
”在与官方沟通时,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利用其拥有的特权,通过一切社会关系,将民间社会的意见传达上去。
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社会愿望的上达,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文中“明清乡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清乡贤”即当时乡里的“公正绅士”,他们“乐善好施”“笃行仗义”,常常参与地方公共设施的筹建、经营以及管理。
B . “明清乡贤”是当时乡绅阶层兴起的产物,是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在政令实施和下情上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 . “明清乡贤”在地方上凭借自己的地位、声望和特权,以及对国家法令、政策的熟悉可以与地方官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
D . “明清乡绅”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把增进家乡福利和保护家乡权益作为首要责任,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地方认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清代《牧令书》中的记载充分说明,乡贤之所以参与地方管理和工程营建,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人力和财力不足。
B . 明清乡绅分官绅、学绅和商绅,由于士人在本地官学入学和拥有学衔后绝大部分不能做官,就形成地方学绅的累积。
C . 明清乡绅具有官方背景,这是因为他们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同时朝廷赋予他们政治、经济、司法等特权。
D . 明朝中期以后,乡绅开始形成,他们与乡土社会相联系,是社区的领导者,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清的里甲制度是在“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前提下形成的,是民间组织形式,它承担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职责。
B . “士之居乡者”即乡绅,他们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乡绅阶层的兴起,促进了乡贤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地方管理打开新局。
C . 官绅、学绅和商绅是明清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其中官绅指致仕居乡者,商绅在地方上要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D . 清代县令王凤生说,“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由此可见,在封建时代,要想使政令法纪取信于民,官员要做到亲民爱民。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与它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不矛盾。
大学精神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但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
比如,用狭隘的功利眼光看,想象力似乎是无用的,但是想象力是一切有用之物的灵魂。
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大学教育在为脑力教育的职业做准备时应起这样的作用:促进对构成职业基础的各种专业原则做富于想象力的思考,这样,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的学徒训练期时,他们已经锻炼了那种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即把具体事实与普遍原理相结合。
”“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
”这种想象力不仅需要自由而且需要闲暇,需要摆脱杂念和功利心的束缚。
想象力不是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正因为这样,怀特海强调:不能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大学,即使是大学中的商学院也是如此。
想象力的敌人就是急功近利。
所以我一再呼吁大学里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优雅的,应该有很多人在那里发呆(发呆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
这种状态类似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做梦:他说他经常“坐着或者躺着,什么事也不做”“在我看来,谁若是每天不给自己一点儿做梦的机会,那颗引导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会黯淡下来”。
现在我们讲“中国梦”,如果每个中国人的梦就是发财梦、做官梦、明星梦,那么,每个中国人的梦加在一起的那个中国梦肯定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哲学家罗素也反对工业时代的那种功利主义教育,他说:“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功利主义的,人类的进步将不会持久,功利主义的知识需要通过无私的研究来充实,这种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一切伟大的进步起初都是纯理论的,只是后来才发现能够实际应用。
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就是最大的用处。
”
罗素认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并不是对一切知识都是正确的”,“因为托马斯·布朗爵士曾想弄清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海妖究竟唱的什么歌,然而即使他确实搞清楚了,那也不能帮助他从一个地方长官提升
为国家的高级行政长官”。
学习研究,都应该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在罗素看来,现代大学精神的危机就是实用主义,“无论在哪里,知识渐渐不被人们看作是对自身有益的东西,或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而是被看作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而已”。
关于人文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爱因斯坦认为,一个大学不大可能因为社会生活的五花八门的要求而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也不应该跟着这种需求亦步亦趋地追时髦。
爱因斯坦说:“如果青年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那么,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
”思想的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即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职业知识放在首位。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说出这样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陶东风《什么是大学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罗素反对工业时代的功利主义教育,因为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认为知识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B . 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反对大学仅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为教育目的,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
C . 怀特海主张大学必须充满想象力,若急功近利,就不能为脑力教育的职业做准备,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职业基础。
D . 爱因斯坦认为大学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反对搞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作者举想象力看似无用而实际上是一切有用之物灵魂的例子,来证明“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的观点。
B . 第二,三段引述罗素的话,侧重阐明带着功利研究知识的实用主义的危害,同时指出学习研究应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C . 爱因斯坦用青年人训练耐劳性的事例来对比论证对大学生要重视通识教育,而不必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的道理。
D .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什么是大学精神,引述怀特海、罗素、爱因斯坦等人的观点,阐明大学不应奉行实用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识不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更应是对人自身有益的东西,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
B . 纯粹的理论,虽然在实际中可能永无实用之可能,但因为它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有了价值。
C . 大学应让学生们优雅地生活,有时间静下来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不能让他们仅忙于功利的研究。
D . 对大学不能像商学院一样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以免挫伤学生们的想象力。
4. (12分) (2017高二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孤狼
屠格涅夫(俄)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
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
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
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
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
”他说。
马车起动了。
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
“我们到家了,老爷。
”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
我瞅了瞅他。
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
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
”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
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
“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
我站起身来。
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
雨已经停了。
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
”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
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
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
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
“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
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
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
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
”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
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
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
“我说了,不行。
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
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
“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
”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
……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
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 . 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C . 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D .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2)“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三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
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辞疾还乡里。
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
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
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
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
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
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诏可。
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
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
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
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
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
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 .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 .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 .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 . “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 .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 . 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 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
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 . 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
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 . 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
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 . 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
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②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
暮云重。
(1)结合上阕,概括词人“惨愁容”的原因。
(2)简要赏析下阕的“烟浪远,暮云重”。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概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
(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