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其次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力量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宠爱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进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制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头来制造古文字的。

制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靠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制造上,形与义亲密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力量达到肯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力量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力量不行能制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力量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行分别,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受了肯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行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力量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共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力量进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进展着。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进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进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制造了形容词后,又制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制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制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生疏新的个别事物,制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化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进展,使人类的思维力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生疏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进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力量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宠爱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宠爱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力量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力量还不发达,制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力量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共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制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头制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殊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力量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制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制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进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头来制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进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进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进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力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

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

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

寺的四周,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

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头在变换着颜色。

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渐渐地黄的黄、赤的赤了。

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

近日,情景突变。

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

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

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简洁了。

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围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留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几天来,可大不同了。

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

而爬山虎的很多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亮地显出自己的明丽。

特殊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秀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

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愿轻易褪下的。

槐树的叶子,也转变得不踊跃。

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

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调和风格。

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宠爱把秋天看作哀痛的季节。

过去很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肯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

从很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开心的时辰。

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依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当然象征着生长、富强。

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

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很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装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

加以这季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

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肯定的社会生活的缘由的。

诗人们或由于怜悯人民的苦难,或由于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哀痛的心情,往往简洁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受而发泄出来。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全部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气与秀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

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秀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

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

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肯定的正常感情。

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定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实行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
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吵闹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
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判。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
自己特殊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很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
人的生活背景有肯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
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5.本文大量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6.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21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放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此箭放射升空,“天舟一号”放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争辩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动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把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动剂的力量,这一力量,是确保将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而在空间试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动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筑奠定基础。

2022年9月15日,“天宫二号”放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试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试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

假如说载人飞船是天地来回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

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试验室以及将来中国空间站的推动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修理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动舱组成。

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动舱为整个飞船供应动力与电力,推动舱两侧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

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

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力量,“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力量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争辩亓发机构的H -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

下行运载力量约为6.0吨。

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21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消灭特别,放射任务失利。

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

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贵重的生命。

惟其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航天探究是英勇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连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困难方显勇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宫二号”放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供应动力与电力的推动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由于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把握的关键技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出贵重的生命。

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放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放射失利。

C.推动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D.假如能准时补给推动剂、空气以及用于修理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能延长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E.“天舟一号”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力量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

9.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廉价,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候”。

B. “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

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经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刘邦被称为“高祖”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

C. “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有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依据他们生前行迹,赐予褒贬善恶的称号。

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官谥为“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

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

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

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忍惩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 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

徐氏对孙登有哺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裕后才穿上。

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C. 孙登关怀国事,忧国忧民。

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当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 孙登人品出众,才能超人。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始终受到良好的训练。

孙权观赏他的人品和力量,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道宜太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4分)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霜天晓角·梅(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前两句写景,傍晚天气放晴,风也住了,但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大折减了。

B.词人用词精准奇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C.“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D.词的最终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观察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E.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写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15.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缘由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终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仆人公年少时关系格外融洽。

(2)《诗经•氓》中表现女仆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采薇》中描写战士归来时景象的语句是,。

(5)当自砺《弟子规》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内容;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B.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汉字的构成方法有“四书”之说,“四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例如,“子”“鹿”是象形字,“本”“采”是指事字,“牧”“益”是会意字,“江”“问”是形声字。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仿佛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树梢上隐模糊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C.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凉爽。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势,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实足。

19. 简述大卫年幼时在撒伦书院寄宿,半年学校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分,150字左右)
20《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才智。

请依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

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5分)
21.从学过的课文的人物中或与课文有关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名对出下联。

(4分)
上联:周树人
下联: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60分)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沉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生疏的名字”:荆轲、刘邦、项羽、烛之武、苏武、、司马迁、毛泽东、刘和珍等。

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的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很多照旧有现实意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其次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A“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说法以偏概全,太确定,原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古诗歌中和原始神话中说明道理的方式用反了。

D“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共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

原文不存在因果关系。


2.C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进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进展。

3.D “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力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原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进展,使人类的思维力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生疏世界。


4【参考答案】A、D
5【参考答案】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觉与赞美,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描写颜色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2分)
其次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呈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2分)
6【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白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7.D【解析】强加因果。

8.D、E(选D给2分,选E给3分)
【解析】D.说法过于确定;E.运载力量均高于俄罗斯以及日本的运载飞船。

9.①主要任务:补给空间试验室以及将来中国空间站的推动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修理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②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动剂的力量,这一力量是确保将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每点2分)
10. C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然后抓句中的专出名词,比如“登”“徐夫人”“徐氏”“步夫人”“步氏”等,最终再依据一些谓语动词进行断句
11. B (并非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高祖是庙号)12. D 东中郎将,万户侯皆不是孙权所赐,是魏王。

13. (1)跟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觉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

(关键词“类”“释”,被动句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