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水分沿导管、管胞上升的动力: • (1)根压 • (2)蒸腾拉力:主要动力 • 2.如何保证导管内的水柱不断? •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 • 3.有关内聚力学说的争论的焦点: • (1)水分上升是否需要活细胞参与; • (2)木质部有气泡,水柱不可能连续,为什么水柱还
(三)蒸腾作用的表示法 1.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植株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用克/平方分
米.小时表示。 2.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 植株每消耗1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用克表示。 3.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又叫需水量,植株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用克
(四)植物细胞的水势
• 1.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压力势+渗透势 • 2.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 • 3.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为0。 • 4.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
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实质是增加吸水力),为负值。
• 5.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它阻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水势=-0.6Mpa 水势=-0.8Mpa
二、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状态
• 1.水分存在状态: • 束缚水(bound water) • 自由水(free water) • 2.形成不同水分存在状态的原因:(图1) • 3.两种水分存在状态与植物代谢的关系: • 4.原生质的两种存在状态 • 溶胶(sol): • 凝胶(gel): • 5.粘性(viscosity)
第二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 代谢(metabolism):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的化学 变化总称。
•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 机物,经过各种化学变化形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综 合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 存于有机物中的过程。
• 异化作用(catabolism):植物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 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将储存于其中的能量释放,供 生命活动的过的速度
• 1.活细胞原生质体对水流阻力很大,因亲水性物质存在 形成水合膜。水流经过原生质的速度为每小时千分之 一厘米;
• 2.水分在木质部运输速率比薄壁细胞快得多,为每小时 3-45米。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灌溉的基本任务是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引种类而异;。如小麦生育期同一作物在不 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分五个阶段 1.萌芽到分蘖前期:需水量不大; 2.分蘖末期到抽穗期:耗水量增多,出现第一个水分临 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3.抽穗到开始灌浆:水分重要; 4.开始灌浆到乳熟期:第二个水分临界期; 5.乳熟末期到完熟期:减少水分供应。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
(二)渗透作用
• 渗透作用(osmosis):
• 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 1.概念: •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
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 质壁分离复原:把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
一、根系吸水动力
(一)根压(root pressure): •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主动吸水)。 • 证据:伤流、吐水 • 伤流(bleeding):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
的现象。 • 伤流液(bleeding sap)成分: • 吐水(guttation):从未受伤的叶片的尖端或边缘的水
• 植物代谢的特点:能把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直接合成 复杂的有机物。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概述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规律
• 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 2.同种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含水量也不同; • 3.同株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也不相同; • 4.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不一样。
• 3.苹果酸生成学说(malate production theory): • PEP+HCO-3——OAA+磷酸 • OAA+NADH——苹果酸+NAD
(四)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1)光照 为其主要因素,它促进糖、苹果酸的形成和K+、Cl-的积
累。 (2)温度 影响气孔开度 (3)二氧化碳浓度 低浓度促进气孔开放,高浓度促进气孔关闭 (4)叶片含水量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1.水分从被吸收到蒸腾到体外经过的途径: 土壤溶液——根部——皮层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和
管胞——茎或叶的木质部——叶片木质部膜端细胞— —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蒸腾 2.根据原生质的有无植物组织分类: 质外体(apoplast,非原生质体):没有原生质体的部分; 共质体(symplast):原生质体 3.水分在茎、叶细胞内运输的两种途径: (1)经过死细胞:长距离运输 (2)经过活细胞:适于短距离运输
(四)土壤溶液浓度
第四节蒸腾作用
•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 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 1.生理意义: (1)植物吸水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有利于矿质、盐类的吸收; (3)能降低叶片温度。 2. 植株蒸腾部位:幼体、成体 3.叶片蒸腾的方式:皮孔蒸腾、角质蒸腾、气孔蒸腾
coefficioent):植物叶片刚显示萎蔫之后,转到阴 湿之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干 重的百分率(引起植物萎蔫不能因蒸腾的减弱而恢复 的土壤最高百分含水量)。 • 3.土壤水分的分类:重力水、毛管水和束缚水。
(二)通气状况 (三)土壤温度
1、高温: • 加速根的老化和木质化减少吸收面积; • 酶的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 原生质流动缓慢。 2、低温: • 水分粘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 • 原生质粘性增大,水分不易透过; • 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压; • 根系生长缓慢,影响吸水面积。 3、适温:
(三)气孔运动及机理:
• 1.淀粉-糖变化学说(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
• 主要内容:
• 认为保卫细胞水势的变化是糖和淀粉互相转化的结果。 关键酶为淀粉磷酸化酶(在PH6.1-7.3促进淀粉水解, PH2.9-6.1促进葡萄糖-1磷酸合成淀粉)。
• 在光照条件下由于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消耗二氧化碳细胞PH升高,促进淀粉水解,细胞内可 溶物质增加,水势降低,气孔打开吸水。
三、细胞的代谢性吸水
•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使水分经质 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
证据:呼吸与吸水正相关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1.植物的吸水器官:根系 • 2.根系的吸水部位:根尖 • 3.根尖的吸水区域:根毛区(图) • 4.根毛区为吸水的主要区域原因何在? (1)根毛多,吸收面积大; (2)细胞壁由果胶物质组成,亲水性强; (3)疏导组织发达。 • 5.其他区域: 细胞质浓厚,疏导组织不发达,对水阻力大。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
绪
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1.定义:
•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尤其是高 等绿色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基础上,表现出种子萌发、生 长、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
2.植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 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从而将这些成果应用于 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二、气孔运动
气孔结构特点: 1.细胞壁不均匀加厚; 2.细胞器与表皮细胞不同; 3.体积小于表皮细胞; 4.与表皮细胞间无胞间连丝。
(一)经过气孔的蒸腾速率 1.气孔扩散速率特点: 比同面积自由水面的蒸发速率快50倍以上。 2.扩散速率快的原因——小孔扩散原理 (二)气孔运动 1.气孔周期性运动 2.气孔运动的原因 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 气孔蒸腾水蒸气扩散过程
• 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途径阻力=(气孔下腔蒸腾压-叶外蒸腾压)/(气孔阻力+扩散层阻力
(一)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1.光照:最主要条件 • 2.大气的相对湿度 • 3.温度 • 4.外界空气流动速率 • 5.昼夜变化
(二)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气孔频度 2.气孔大小 3.气孔开度 4.气孔下腔大小 5.气孔的特殊构造 6.叶片内部面积
• 在黑暗条件下,
。
• 存在问题:
• (1)对某些植物的保卫细胞无叶绿体,但气孔仍然开 闭,难以解释;
• (2)气孔开/关在先,糖变化在后。
•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 • 细胞膜上有H-ATP酶,它可被蓝光和红光激活,利用
ATP将H+从保卫细胞运到周围细胞,同时吸收K+和Cl-, 降低了细胞的水势,气孔张开。
X
Y
• 水势梯度:当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如果一端细胞的 水势高,另一端的水势低,顺次下降就形成一个水势
梯度。水分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植物
器官水分流动就遵循这一规律。
二、细胞的吸涨作用
• 吸涨作用(imbibition):亲水胶体吸水 膨胀的现象。
• 大分子物质的亲水性强弱: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入清水或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液泡变大,整个 原生质体慢慢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
•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外界环境水势低于细胞水势; (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 (3)细胞壁与细胞质的收缩能力不同。 •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 (1)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2)判断细胞的死活; (3)能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1.水分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 2.水分是代谢作用中的反应底物 •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 4.水分能保持植株的固有姿态 • 5.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 (1)高比热利于体温稳定 • (2)高气化热避免高温伤害 • (3)具极性原生质交体稳定 • (4)表面张力大利于吸附和运输 • (5)透光性好利于光合。
表示。 蒸腾系数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四)减慢蒸腾速率的途径 1.减少叶面积 2.应用抗蒸腾剂 • (1)抗蒸腾剂(antitranspiration):能阻碍蒸腾作用
而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影响不大的物质。 • (2)抗蒸腾剂种类: 代谢型: 薄膜型: 反射型: 3.遮光遮风处理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运输
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 产生根压的机理
(1)渗透理论
(2)代谢理论
(二)蒸腾拉力 大气——叶片——气孔下腔——下腔叶肉
细胞——旁边细胞——导管——根 土壤
二、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外界条件
• 外界条件:大气因子和土壤因子 • 本节主要讲述土壤因子 (一)土壤可用水分 • 1.定义:永久萎蔫系数以外多余的水分。 • 2.永久萎蔫系数(permanent wi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