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生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听起来玄而又玄,仿佛只有学者、专家才会去研究,但是实际上,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因而所谓哲学理论,完全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同时,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最早的哲学源自古希腊。

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因此,最初的希腊哲学家都具有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这正是生活给了哲学发展的空间。

相应的,哲学的发展也带给了人们更加理性的思考和更加文明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认为,哲学是关于人生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学问,学哲学就是学做人。

而尽管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有很大不同,但是,与西方哲学的似之处,就在于认为哲学必须研究人生的意义,关注伦理实践,追寻人生的目的,规范人的行为。

所以说,是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哲学应洞察人生真谛,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由此可见,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哲学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并不是说哲学可以代替一切。

黑格尔曾说,哲学的功用在于为人的生活提供终极意义的支撑,是一种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提到,人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领域,它们分别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需要。

经济活动满足人类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政治活动满足人类一定的社会秩序的需要,文化活动则满足人类一定的生活意义的需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过度膨胀的市场经济和科技理性的思维,造成了社会物质欲求与精神追求的分裂,使整个人类文明向物欲倾斜。

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也使得人们很难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许多人甚至怀疑生活的最终意义。

我们听到过不少自闭、甚至自杀的例子,这正体现了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中精神关怀的重要。

我们需要哲学的帮助,需要哲学提供生活意义的支撑。

再一个有趣的方面,就是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处处有哲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许多哲理小故事,莫不是在借生活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它们的目的都是去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其中有不少都是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例如:望梅止渴,借曹操之口告诉我们不要借空想安慰自己;又比如:井底之蛙,以寓言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要自大自满。

这些都是哲学,都是亘古以来先民们积累的智慧,又以这样睿智的方式表达出来。

然而,尽管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它离不开生活。

哲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么它将毫无存在的价值。

哲学如果一味驰骋旁鹜,极尽巧智,而不返本归原,终将在智慧的卖弄中而消散。

必须注意到,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和学科结构的建立,哲学日益学院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哲学也就日益疏远了它的生活世界之根。

在更加精巧和技术化的形式中各种哲学派
别相互分离、彼此隔绝,以致不仅一个哲学家无法理解另一个哲学家的陈述和论证,而且他对另一个哲学家所从事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也感到迷惑不解。

因此,我们的哲学亟待返璞归真,重面显示。

哲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不应该是专家教授的阳春白雪。

所以,我们应该从哲学的教育做起。

哲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于一片论文的程度,而应该是能够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的世界观和人性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