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防治妊娠期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保健防治妊娠期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8T16:00:35.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李彩霞刘新莉
[导读] 妊娠期妇女易患妊娠期龈炎,广泛的牙龈炎症是妊娠期龈炎最常见的口腔并发症
李彩霞刘新莉 (开封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保健对于防治妊娠期龈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妊娠期不超过三个月,妊娠后初次因口腔疾病来河南省开封市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30人,随机分为两组,组一(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且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组二(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但未进行牙周治疗)。

比较两组五个月后患者的牙周情况。

结果两组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期口腔保健可有效防治龈炎及改善口腔健康水平。

【关键词】口腔保健妊娠期妊娠期龈炎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121-02
妊娠期患者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问题。

临床医师有责任为妊娠母亲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有些母亲口腔状况的改变,可能是妊娠期一系列生理改变的结果,这些改变需要引起口腔医师关注。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不仅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还会伴有口腔状态的改变,如发生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等。

临床口腔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治疗时机是必要的。

我院近年来对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临床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妊娠期不超过三个月,妊娠后初次因口腔疾病来院就诊,无糖尿病、心血管病、甲亢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3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组一(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且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408颗牙。

组二(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但因患者拒绝做牙周基础治疗,故未进行牙周治疗),412颗牙。

1.2 方法两组均在初诊时检查并记录口腔情况,包括牙周情况指标:菌斑指数(PLI)分4级、牙龈指数(GI)分4级。

组1,组2初次检查后接受口腔保健宣教,宣教内容包括:(1)牙龈炎、牙周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了解妊娠期及哺乳期易患口腔疾病的种类、原因及危害。

(3)如何防治妊娠期龈炎并指导刷牙的正确方法。

组1根据孕妇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组2在初诊检查后接受口腔保健宣教,宣教内容同组1,但患者未接受做牙周基础治疗。

初诊后五个月复查口腔并记录菌斑指数、牙龈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用SPSS10.0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诊时组1与组2相比,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前复查两组比较,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1-2。

表1 两组菌斑指数(PLI)
注:初诊时两组比较P>0.05,复诊时两组比较P<0.001。

表2 两组牙龈指数(GI)
注:初诊时两组比较P>0.05,复诊时两组比较P<0.001。

3.讨论
妊娠期妇女易患妊娠期龈炎,广泛的牙龈炎症是妊娠期龈炎最常见的口腔并发症,而妊娠期妇女患有妊娠期龈炎的高达25%以上,虽然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均可患,但妊娠2-8个月期间最容易发生。

妊娠期龈炎最常影响的是前牙边缘龈和牙间乳头,典型的表现是水肿、点彩消失、牙龈色红和出血倾向。

较少见附着丧失和牙周袋深度增加。

口腔卫生不佳造成的菌斑堆积与炎症发生有关,而加重菌斑堆积的因素是孕激素、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

这些生物活性因子改变了牙龈的血供,不利于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抑制胶原合成,改变龈下菌丛[1]。

Offenbacher于1996年首次报道,妊娠期妇女患有严重牙周炎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比牙周健康产妇高7.5倍;口腔检查中发现牙周附着丧失的早产孕妇较健康孕妇发生率多。

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口腔卫生宣教,妊娠期前后应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牙周检查、治疗及维护,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提高人口优生率。

在妊娠的早期就应该开始对患者进行教育。

由于牙科疾病并非直接由妊娠导致的,而是由于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使已经存在的牙科疾病加重。

由于妊娠者易患龈炎,而注重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掌握口腔健康常识的人,可使患龈炎的风险降低。

因此,旨在获得良好口腔卫生的预防措施应该尽早开展和实施[2]。

防治妊娠期龈炎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的控制牙菌斑,有效的控制牙菌斑与进行正确的日常口腔维护息息相关,故妊娠期妇女与医生达成共识共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妊娠期妇女对口腔卫生不重视,医生常规治疗后不能进行正确的日常口腔维护,即使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也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这就要求口腔医生不断加强对的口腔卫生宣教。

本研究选取PLI和GI指数作为口腔卫生状况和牙龈状况客观诊断标准,初诊时两组的口腔PLI和G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选择符合统计学随机原则;5个月后复诊两组患者的PLI和G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即使组2未做牙周基础治疗,但经过口腔卫生宣教患者的PLI和GI指数有所下降,口腔卫生有所改善。

这说明妊娠初期的口腔卫生宣教及合理的牙周基础治疗是防治妊娠期龈炎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口腔卫生与保健和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息息相关,要求临床口腔医生对妊娠期口腔卫生宣教及恰当的口腔干预应作为日常工作开展。

防治妊娠期龈炎最有效的方法是孕前、孕中进行口腔保健宣教及牙周基础治疗。

建议广大孕产妇重视孕前、孕中、产后的口腔保健,定期检查与防治,特别是孕前的口腔保健宣教及牙周基础治疗作为防治的重点,尽量减少妇女妊娠及哺乳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雨译.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08,11(4):38.
[2]田雨译.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08,11(4):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