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众多领域,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为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繁荣。
从当前来讲,发展农村经济,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现代农业。
这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整个农村繁荣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的紧迫任务。
因此,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促进粮食稳
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繁荣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
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关键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靠政策,就是要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
2007年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应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
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
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靠投入,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
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
施可给予适当补助。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靠科技,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加快对重点和关键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
靠改革,就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试点。
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