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智牌幽寂使用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智牌幽寂使用心得
第一阶段·好奇
由于之前干脆面中的水浒卡,三国卡盛行,为我们这帮小学生们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卡牌基础。

之后到五年级的时候,一位同学从不知道什么渠道,搞到了一些后来我们知道叫做万智牌的“卡片”。

他给了我一张罗堰精兵,我的第一张万智牌。

本着之前的经验,我们只是把这些牌当作和之前一样的“卡片”。

画面充满了奇幻风格,牌面上充满了一些看不明白的文字,以及最重要的,整张牌散发着“致幻油墨”的香味,对比之前的干脆面卡,简直是秒杀。

后来知道,这个“卡片”不是什么吃的送的,是需要花钱单买,而且不便宜,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觉。

因为当时的零花钱很少,横竖买不起。

只能靠小伙伴的施舍,才能得到更多的卡牌。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的卡牌越来越多,万智牌在我们的周围有了一定的流通性,渐渐开始流行了起来。

但是两个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1、我们周围没有金卡,都是一些银铁。

2、最主要的,万智牌的玩法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的手里,大部分人是不会玩的。

于是,求索之路开始。

连牌店都不知道哪有,找别的卡的事情就先放一放。

倒是那几个会打牌的人,每次都神秘兮兮地向大家郑重其事地宣布,我们要在XX点,在XX地方“决斗”。

感觉上是在故弄玄虚,提高自己的地位。

实际上也是。

好奇者找到他们的对决现场,也没有讲解,也没有帮助,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装逼,实际也没学会多少,我也是观众之一。

后来觉得这样不行,在软磨硬泡下,让一个当时同学中万智牌“巨头”下面的一个“小弟”带我去了牌店。

与其说是牌店,不如说是游戏店,因为他连店铺认证资格都没有。

当时院里有一个卖游戏大叔,看到了万智牌这款产品,就进了些补充包来卖,捎带手做了些价格查询,会员等服务。

后来我就经常光顾,学习玩法,也就渐渐地学会了万智牌。

那时候我也亲眼见过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课外兴趣,带着孩子来学习万智牌。

不过后来听到价格后就走了。

和大叔还算熟络,但是在他那也发生过一些趣事。

一天,他神秘地对我们说,这里有一批DCI会员卡,之后要参加比赛需要,这波限量,下一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办。

当时的网络很不发达,信息流通很不顺畅。

再加上作为小朋友的虚荣心作祟,我们很快就上钩了。

走到店里,大叔说,你们两人一组,一人给我30块钱,打一盘比赛证明你们懂规则,就给你们办会员卡。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DCI会员卡既不会限量,办理时候也不会收钱。

不过大叔还算良心,赢的人给一个大战役比赛用牌,输的人给一个补充包。

这两项按当时售价合计为99+25元,所以这个大叔这个举动到底何意,也是有些匪夷所思。

结局是,我们都拿到了DCI会员卡。

但是,我违背了和小伙伴的约定,使用了一张克制牌,用执拗的猎人精准的点杀了各种亚龙的咆哮衍生物,最终拿到了价值99元的比赛用牌。

总之,有了DCI的加成,我们就可以装更大的比赛了。

第二阶段·辉煌
按照正常故事来讲,最高潮应该在快到结尾之前,不过这段时期
确实辉煌。

时间流逝,我们进入了初中,2003年。

初一的时候不敢做次,而且大家也不熟,基本上玩牌还是找小学一块升上来的同学打。

后来偶然中发现,一位高中学长办了万智牌社团,于是我们兴冲冲地冲冲地参加了活动。

当年我酷爱骚操作,组了一套心之所欲套牌,早期的说书套牌,一回合之长也让人无法忍受。

当年也不懂赛制什么的,组出来的套牌也不知道是T2,还是扩充。

活动中一位共鸣的学长和我对战。

在爆发的一个回合中,我使用了20多个咒语,花费了七八分钟,终于释放了一张巨大的脑冻结。

就在我沉浸在虐杀的快感中,学长问了一句:我死了?我怯怯地说:是。

学长:真墨迹。

然后收牌走了。

当时的我因为这一套操作很是欣悦,但是那时并不明白现在所谓的“游戏体验”概念。

在此之后,就渐渐地发现了更多打牌的人。

真正的辉煌是在初二。

新的初一出现了,当中打牌的大有人在,慢慢地大家就都认识了,也就肆无忌惮起来。

一开始是带来套牌,中午/放学之后约一下。

慢慢地发现,大家都聚集在了食堂。

于是就有了每天中午刷新的日常:在食堂打牌。

大家很默契,最早下课的人会去食堂占座,两排桌子,每排8人。

中午的食堂总是拥挤的,但是打牌的同学很快就能填满占的座位。

陆续到期之后,有的留在那打牌,有的去买饭,井然有序。

还有很多在旁边站着的人,所以座位只能让给吃饭和进行对局的同学。

套牌嘛,就参差不齐,有的是自己东拼西凑的大概是“扩充”的套牌,有的是金边的冠军套,有的是全条套,但总体是其乐融融。

由于接触较早,牌技较好,我在同学中获得了较
高的威信。

打法,规则,组织等问题我都会积极参与。

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一个莽撞的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踩了另一个同学刚做过手术的脚趾,并且无道歉之意。

后来我出面调解,解决了问题。

这件事让我十分膨胀,俨然一副部落首领的感觉。

大概有一年时间,万智牌大的热度渐渐消散,中午的食堂甚至连一张桌子都聚不齐了,食堂对于我也就慢慢变回了吃饭的地方。

有少数没有放弃的同学在坚持着,都约在了别的地方。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试炼之后,我们对自己的水平产生了些蜜汁自信,决心参加比赛,让多年前办理的DCI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瞄准的第一个比赛,是老李彤运的一场GPT,赛制是扩充构筑。

在一番动员之后,除我之外只动员了一位同学,后来大家都叫他“大师”,但其实初中时代都是我在教他怎么打牌。

选择的套牌呢,我借着石破天惊的势头,组了一套当时比较风靡纯红精灵,因为经济原因,没有精灵监军,没有教父邀令,但是也足够强力。

而大师选择的套牌,是填了一套2004年白绿循环的冠军套。

经过一番准备,大师始终是没有填齐那套牌,于是在比赛那天跟我一块去了老李店里之后把我鸽了,并在旁边默默看着我一个人送。

我送了两轮之后也就drop。

这就是第一次比赛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