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个体行为基础分析一个体行为基础分析构成传记特征标准版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但美国学者兰
波特等人大量试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
性因素之一。坚定的态度,有助于忍耐力的提高。
4、 态度与生产效率
2、 晕轮效应(以点盖面)
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品质
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面正确评价,
产生偏见性。
例如,心理学家描述某人有如下品质: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求实
若将热情改为冷酷,即: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求实。
则某人的形象则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生根本变化。
在我国,对上述因素分析,调查统计数据尚欠
完整,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员工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因素(关于 上述因素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将另行列题分析。)
二、个性(人格)及其心理特征
1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 的
› 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 的比
›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 (2) 按人的认知风格分:
A 感觉
感情型 表现为凭感觉办事,讲
究实际,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因素。
B 直觉
感情型 思考问题更多地带有理
性色彩,富有想象力,希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
C 感觉
思考型 讲究实际,重视细节,
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喜欢与数字打交道。
D 直觉
思考型 重视抽象,习惯于不
3、 知觉对人员绩效期望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管理者对
其下属期望值愈高,而其成员的成果就愈突出。由于
可以说,组织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知
觉和期望值。
第三节 态度、价值观与管理
一、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事物所特有的心理倾向。包括
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 ( 4)经验
›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
› ( 5)环境与文化
›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
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 2 知觉的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
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
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
›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
2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X 遗传因素 如身材、相貌、性别、生物节律、气质等, 人的兴趣爱好30%也来自遗传。
X 后天因素 环境因素(如成长的文化背景、社会群体规 范、生活条件等。)
›
总和性
蕴涵了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
能力、态度、价值观等)
稳定性
人的个性形成有一个过程。一旦形成,就会保
持相对的稳定性。
› 2 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对客观事 物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 一器官分析的结果。
› 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生 的结果。
› 3 知觉影响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以知觉为 基础。
›
由于人的大部分决策是直觉决策,所以知
觉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 二、知觉的特点:
其基本观点是 归因的三个基本要素
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
情景因素(环境)
›
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即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努力
(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 机遇
缺勤(如生病),则中老年人高于青 年人。
›
就性别而言:在工作绩效方面,男、女
差别不大。女性更倾向与服从权威,男性更倾
向与进取心和对自己较高的期望值。
› 婚姻状况:已婚者和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 加职工的满意度,减少缺勤率。
› 任职时间因素:一般认为任职时间与缺勤率成 负关系,与此同时,它与职工的流动率也成负 相关关系。
第二章 个体行为
第一节 个体行为基础分析
一、个体行为基础分析构成、传记特征
›
研究内容包括员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
况、
› 抚养人数、任职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和间 接地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满意度,缺勤率及流 动性。
› 一般认为年龄与缺勤率的关系是:对于可避免的 缺勤,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而不可避免的
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个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4 人性(人格)的分类
› 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 (1 )按人的工作特点与感情特征分:
›
可分为A型人格与B型人格。
› 其中A型人格表现为:
(a) 节奏快
(b) 争强好胜
[c] 追求同时做好和处理多
件事物
(d) 无法处理休闲时光
(e) 着眼于数字与数量
反之则为B型人格。
服装设计,甚至军事领域)。
四、社会知觉与归因:
1、 社会知觉的含义
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
会组织)的知觉。在组织行为学中,它是研究人际
关系的基础。
2、 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
C 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
C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
C
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
C 3、 社会知觉中的归因问题
¶ 归因的概念: 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
¶
人的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
正确的归因是了解人、分析人的行为的基础,是组织行 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凯利(Kelly)的归因理论:
·
心理学家凯利把知觉和被知觉者的心理和行为放在同一
系统中分析,归因结果比较客观全面。
1、 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
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如图:
› 上述两条等长线段,经过加工,可以产生认知错 觉。
2、 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
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和
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
知觉错觉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
产生积极效果,可广泛运用于视觉艺术(如放映电影,
< 胆汁质(急躁型) 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猛, 直率热情,但自制力差,性急而粗心。
< 多血质(活泼型) 表现为机敏灵活,善于交际, 兴趣广泛,但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耐性。
< 粘液质(怡静型) 稳重细心,行为持久, 自制力 强,但思维反映慢,固执而拘谨。
< 抑郁型(神经质) 表现为内心感情体验丰 富,但孤僻胆怯,优柔寡断,具有刻板性。难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
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
上,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
部环境,并客观评价其成果。
五、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1、 第一印象作用(首因效应)
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存在认知上的惰性,所以在对
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 生心理定式作用。
› (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 (1)兴趣
›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
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 (2)需要与动机
›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被人
们当作知觉对象。
› (3)个性特征
›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
› 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 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5、 对比效应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 象。
六、 知觉与管理:
1、 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
者应当学会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 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意见对决策目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 为决定性因素。
四、能 力
1、 能力的概念 指人们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
心理特征,是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性因素。
2、 能力的形成
À 天资 (遗传因素)包括智力天资和体力天资
智力天资 包括对数量(计算能力)、空间(图 形)的理解能力,记忆与协调以及控制精度的能 力等。
体力天资 如反映速度,灵巧性(平衡性,协调 性)能力等。
3、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最近或者说最后
所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难忘,往往会改变人的看法。
4、 定型作用(社会刻板印象)和投射作用
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
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
定型作用,往往使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形成脸谱化,
妨碍人们对事物特殊性的理解,而导致偏见。
›
1 知觉的选择性:
›
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
对象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如图:
› (一)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E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 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
E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 识别。
E 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 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例如:
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革新性。
J 赛车手型
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优胜者与明星人物,有
进取心,但不醉心于势力范围和主宰 地位。
三、气 质
1 什么是气质
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征(速度、强度、指向性)
在个体感情与行为中的重要表现。它是人的一种独特
而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
根据希波克拉底的观点,气质可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人际 关系 能力
管 理 能 力
下
其比例如下:
能力 层次
上层管理者
技术能力
18%
人际能力
35%
管理能力
47%
中 层 管 理 者 27%
42%
31%
下
层(管2)理能者力与培训4 7
%
培训作为3 5后%天因素和非1 8智%力
因素,在开发人的能力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重要作用。
(3)能力与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人才成长和
二、态度的构成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即:
1、 认知成分 指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它是态
度形成的基础。
2、 情感成分 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欢、 讨厌、羡慕、追求、支持、回避等)它是态度形成的核心。
3、 意向成分 指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它是态度
的重要外部表现。
三、态度的功能
1、 态度与社会判断
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
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如图:
态度 事实
态度 事实
两个相同的菱形,由于框架不同,事实分析就会受到 影响。
2、 态度与学习
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态度积极,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
亦然。
3、 态度与忍耐力
能力开发的土壤和基础条件,应当节 知觉与管理
一、 关于知觉的概念:
›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学过程的
一个重要阶段。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
于对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知觉和感觉的关系与区别是:
› 1 感觉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学习(后天因素) U 培训:各种技能,特别是专业技能获得的基本
条件。 U 经验:社会实践的产物,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全
面发展和完善。
3、能力的特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能力符合正态分布。如图 所示:
4、能力与管理
(1)人员选聘与能力标准,要求二者相互匹配。 以管理人员为主,如图所示:
上
技
中
术 能
力
带 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喜欢在不涉及人际关系的
部门工作。
(3)按管理性人格分类:
J 工匠型 属于技术专家型,工作细致入微,对人际关系不
敏感。
J 丛林斗士型 又分为狮型斗士和狐型斗士。前者有强烈的
领袖欲望和权力需求,有魄力,敢担风险,精力充沛。后者
魄力不足,但善于平衡人际关系和运用各种技术。
J 企业人型 忠实可靠,兢兢业业,但魄力不足,循规蹈矩
以承受强烈刺激。
3 气质分类的理论依据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分为两个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 两种过程表现为三个特点,即强度、平衡性 和灵活性。
不平衡性 胆汁质
高级 神经 活动 类型
高强度(弱型)
灵活性高
平衡性
灵活性低 粘液质
多血质
强度底(强型) 抑郁质
4 气质管理 合理地选择工作与职业(重视职业和气质的区)。 气质与教育训练(重视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和手 段)。 气质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合理性。
来 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
›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
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
以上三种特征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先行经验,知识和
经验越丰富,三种特性表现越明显。
三、 知觉错觉:
人们知觉并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知觉的经验
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产生错觉。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