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其措施被史学界称为“初税亩”。
“初税亩”的含义是()
A.最先转变了按亩纳税的惯例
B.最先实行按亩纳税的方法
C.是古代中国征收土地税的开端
D.是古代中国税收制度的开端
解析:“初”是最早,“税亩”就是按亩纳税。
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解析:C项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富强的基础上消灭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
而A、B、D三项分别反映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缘由、影响和措施。
答案:C
3.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近乎是抢,这说明()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消灭
D.科举制度庸俗化
解析:“榜下捉婿”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消灭、科举制度庸俗化。
故选A 项。
答案:A
4.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这反映出当时()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
B.商业资本力气雄厚,商品经济发达
C.封建制度严峻阻碍商品经济的进展
D.商业进展严峻依靠于封建官府
解析:由材料可知,商人受制于官吏,受其剥削,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D项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封建制度下关卡林立,官府盘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展,故选C项。
答案:C
5.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的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从材料看出,在北宋时商人从政府购置通行证,凭证支盐、销售,由此可直接排解A项;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材料反映盐业专卖必需征得政府同意,可排解D项。
答案:C
6.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
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精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确定禁止海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故选B项。
答案:B
7.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缘由是() A.鸦片战斗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财宝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晋商经商致富后,往往“盖房置地”,这会导致无法将财宝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
故选C项。
A项中的“彻底”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
8.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说:“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他所说的“大错”最有可能是指“海禁”
政策的实施()
A.没有能够起到阻挡外来侵略的目的
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
C.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源所在
D.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展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二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全部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耶?
——《海防纂要》
请完成: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像之处?
(2)明朝实行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从明朝的实际状况看,这种政策是否奏效?
(3)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
(4)应如何生疏和评价明清时期这些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1)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限制对外贸易。
(2)担忧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该政策并没有奏效,明朝时仍有一些奸商勾结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进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沟通,不利于资
本主义萌芽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