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述
刑法总论第一讲——刑法概说
![刑法总论第一讲——刑法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f96d0af29b89680202d8250c.png)
七、刑法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一款中若有数个意思,每个意思称为“段”;
若以“但是”连接,“但是”后的文字称为 “但书” 13条:……都是犯罪,但是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八、刑法的解释(重点)
问:刑法需要解释吗? 275:毁坏?
明确用语含义
114:以危 险方法危害 消除文字表述及立法原意缺陷 公共安全罪
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5)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
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 意旨的解释方法。
……
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
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
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
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体系解释:不包括对女童的性行为(236)
扩大解释:对男童则可以认为猥亵包括性行
为,否则会导致处罚的不合理。例如国外的 公然猥亵罪。
再如:259条破坏军婚罪,长期通奸能否解释
为同居?
1、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与补充性
2、制裁手段的最严厉性与昂贵性
保障法!——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犹如双刃之剑,用
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 受其害 !——耶林(德)
四、刑法的根据(第1条)
1、法律根据
——宪法
2、实践根据
——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
五、刑法的任务(第2条)
1、惩罚犯罪(手段) 2、保护法益(目的)
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 ︱ 刑法典 ︱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 刑法典 ︱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港澳台地区刑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954e24ed630b1c59eeb58d.png)
二、刑法解释 1、概念: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2、分类 效力:立法解释(L91、L92)、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 当然解释 方法:文理解释 扩张解释 论理解释 限制解释
1、L329
第三百二十九条 【盗窃、抢夺国有档案 罪;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抢夺、窃 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 若抢劫档案,如何处理?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 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 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 ……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 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意义大致 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但书”是前段的补充。如《刑法》第13条。 ②“但书”是前段的例外。如《刑法》第246条。 ③“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如《刑法》第20条 第2款、《刑法》第21条第2款。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 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 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 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 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 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返回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1. 法律根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实践根据是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 际情况。 二、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 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刑法讲义
![刑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245149c850ad02de80418d.png)
第一章刑法概述第一节刑法的基本知识一、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二)刑法的分类对刑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法有:1、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广义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法”一词有时在狭义上使用,有时也在广义上使用。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与效力的刑法,刑法典便是普通刑法。
特别刑法是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或特别事项(犯罪)的刑法。
在我国,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均属于特别刑法。
3、刑式刑法与实质刑法刑式刑法是从外形或名称上(形式上)一看便知其为刑法的法律,就是指刑法典与单行刑法。
实质刑法是指外形或名称上不属刑法,但其内容规定了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或条款,就是指附属刑法。
刑法理论上还有纯粹刑法与不纯粹刑法的分类。
纯粹刑法就是形式刑法、不纯粹刑法就是实质刑法。
4、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完备刑法是指刑法条文对于犯罪构成要件有明确、完备的规定,适用时毋需参照其他法律。
空白刑法是指刑法条文对于犯罪构成要件没有作出完备规定,适用时需要参照其他法律;或者说,犯罪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委任于其他法律时,就是空白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与任务(一)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具有两种含义:一是阶级性质,二是法律性质。
马克思主义刑法学认为,刑法具有阶级性。
刑法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制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刑法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作为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而存在的;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性质的国家就有什么样性质的刑法。
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它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与剥削阶级刑法具有本质区别。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刑法讲义-1-刑法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刑法讲义-1-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52683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7.png)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三章刑法第一节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 3 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平等适用刑法的具体要求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对于事实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刑相称、罚当其罪。
三、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一)刑法的空间效力1.属地管辖原则(1)法律规定:第 6 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领空、领陆、领水)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旗国主义,在公海中也适用,但不包括国际列车)。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地域:包括行为地和结果地)(2)例外: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属人管辖原则第 7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即:中国人在外国犯罪),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3.保护管辖原则以保护管辖原则为根据适用我国刑法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即:外国人在外国伤害了中国人)(2)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3)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受处罚。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61267bb84ae45c3b358c8e.png)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 秩序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狭义的刑法体系,一般是指刑法典本身的组织和结构。
现行刑法典从总体上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其 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之下,又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 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司法机关对刑法含 义所作的解释。了 解解释主体、解释 依据、解释权限、 解释效力
非有权机关或 个人对刑法含 义所作的解释。 作用。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解释的分类标准二:以解释的方法为标准
文理解释,就是 对法律条文的字 义,从文理上所 作的解释,包括 对单词、概念、 术语等,从文理 上加以解释。
1
2
3
4
-----不间断修补阶段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演进
了解几组数据 刑法通过时间: 1979年刑法: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 会议通过,1980年1月1日施行 1997年刑法: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 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日施行 注意:中国只有一部刑法
2.款:有的条文 只有一款,如 果条文包含数 款,则第2款、 第3款、第4款 等均以另起一 行来表示。
4.段:有的条文在 3.项:在款的下 同一款里包含有两 面,如果用(一)、 个或两个以上意思, (二)、(三)等基 这在学理上称之为 数号码的,则 前段、后段,或者 为项。 前段、中段、后段, 或者第一段、第二 段、第三段„„。
中国刑法讲义稿整理后
![中国刑法讲义稿整理后](https://img.taocdn.com/s3/m/062163c90c22590102029d29.png)
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概念(一)含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分类1,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统称为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
2,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就是特别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我国刑法的性质,可分为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一)阶级性质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
(二)法律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是刑法作为一个部门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1,广泛性:2,严厉性:3,谦抑性。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刑法史一、无刑法典时期:1949年——1979年二、刑法典时期:1980年—现在1,旧刑法时期:1980年—1997年9月30日;2,新刑法时期:1997年10月1日—现在。
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广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各个渊源及相互关系,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形式。
这里要讲的是狭义的刑法体系。
(二)刑法典的组成刑法典由一、二两编组成。
第一编为总则,第二编为分则,此外还有附则。
(三)刑法典的结构1,条:2,款:3,项:4,段:5,但书规定二、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范意义的阐明。
(二)分类1,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2,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分为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罪责刑相适应)一、刑法的基本原则之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二、特征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⑴对刑法的制定、修改、补充具有全局性意义,并且在刑法的全部规范体系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⑵对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⑶体现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讲义
![刑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c55289cc22bcd126ff0c30.png)
刑法编需要说明的是,本讲义章节的排列与其他教材章节的排列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普通教材上不少内容司法考试根本就不会考,因而本讲义没讲;有些内容普通教材里讲得很少,但就司法考试而言很重要,因而我将其单列为一个问题甚至一章予以讲解。
此外,还有些内容普通教材里没有讲,但在司法考试里很重要,因而我也将其单列为一个问题甚至一章予以讲解。
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解释重点注意分类。
按解释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文理解释: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主要根据语词的含义、语法、标点等进行解释,也就是字面解释。
论理解释:根据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论理解释:有很多解释方法,最重要的有:1.扩大解释注意:排斥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2.缩小解释二、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就司法考试而言,最重要的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1.价值核心:保障人权。
2.派生规则:8项派生规则。
这8项派生规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形式方面的要求和实质方面的要求:(1规和规章;(2)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必须是成文法:排斥判例、排斥习惯法;(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4)禁止有罪类推;不禁止扩大解释;(5)禁止绝对不定刑和绝对不定期刑;(6)对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必须明确;(7)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合理;(8)禁止不均衡的、残酷的刑罚。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1.含义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含义的变迁随着刑罚目的观由强调报应转向强调预防,对犯罪分子的量刑由强调犯罪行为发展到对犯罪行为与犯罪人同时并重,当今主流刑法理论认为,刑罚不仅要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犯罪性质和犯罪情节)相适应,而且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刑法讲义.ppt
![刑法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5231b7cc1755270622085a.png)
※
刑 法 讲 义
※
9
第三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课时安排;2课时。
※
刑 法 讲 义
※
10
第一节 刑法适用范围概述
一、刑法适用范围的概念及意义
二、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及原则
(一)属地原则(也称领土原则)。
(二)属人原则(也称国籍原则)。
(三)保护原则(亦称安全原则)。
※
刑
是指一般不予追究,但并不是绝对不予追究。
法 (三)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
讲
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无论刑法中的最高刑是
义
※
轻是重,都应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的从严要求。
14Biblioteka 三、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 低刑为3年以卜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 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一章 刑法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刑法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
刑 法 讲 义
※
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包括刑法的阶级性 质和刑法的法律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
刑 法 讲 义
※
2
第二节 刑法的制定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制定根据
(一)我国宪法是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根据这一规定,只有当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实
施的犯罪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时才可以适用
※
我国刑法:
刑 法
(1)必须是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犯罪;
第1章刑法概述
![第1章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3b3edd80eb6294dd886c32.png)
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及与刑法学的关系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二)刑法的法律性质三、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是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与完善一、刑法的创制(一)建国初期的单行法规(二)1954年至1957年刑法典的起草工作(三)1961年至1963年对刑法典草案的修改、研究工作(四)1976年至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的通过,198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二、刑法典的完善(一)1981年至1995年先后通过的24部单行刑事法律(二)1982年至1997年修改刑法典的五个阶段(三)新刑法典的特点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根据宪法是法律根据,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是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一)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四)维护社会秩序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一)刑法的体例(二)刑法的规范(三)刑法的条文:条、款、项;段。
(四)刑法的"但书"二、刑法的解释(一)按解释的效力分类1、立法解释就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2、司法解释就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3、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二)按解释的方法分类1、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e41960f79563c1ec5da71fa.png)
三、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1.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2.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3.阶级性质由国家的阶级性质所决定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1.调整与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最广 2.强制性最严厉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我国《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 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 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 法。” (一)法律根据 (二)实践根据
犯罪)
3、前面内容的限制(······,但应当减轻
或免除处罚)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对刑法规范含义及其司法 工作中具体应用问题的阐释。 (一)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立 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由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的确 切含义所作的解释。
与刑法同等的效力,司法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刑法电子讲义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法学部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国古代,刑和法是分不开的,所谓“刑 者,法也”,都被认为是惩罚的意思。 刑民不分,诸法合体。如《唐律》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概念
(一)概念 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 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 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应 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狭义刑法体系) 我国刑法的体系是由编、章、节、条、 款、项、段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分则。 章:总则分为5章,分则分为10章, 节:节为章之下的单位。
条 :最基本的单位。452条(101条,351) 款:以段落表示。 项:以(一)、(二)……表示 段 : 如《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9d55211e2bd960590c67770.png)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法律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定义和内容
刑 法 , 是 一 个 国 家 规 定 什 么 行 为 是 犯 罪、犯罪者的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承 担方法的法律。
刑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 1 )规定一个国家中有哪些行为构
成犯罪。 ( 2 )规定犯罪以后行为人应承担的
第五节 刑法解释
刑 法 的 解 释 , 就 是 对 刑 法 条 文 含 义 的 阐明。任何法律规范,都具有抽象性的特 点。刑法也不例外,刑法条文的真实含义 ,往往要通过解释阐明。刑法的有效解释 可分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一、 刑法解释的分类
人人都有权对刑法进行解释,但从解 释作出的结论有效性看,刑法的解释 可分为有效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学理 解释)。刑法的有效解释可分为立法 解释和司法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刑法的功能, 亦 称 之 为 刑法的机能, 是 指国家制定和实施刑法在社会生活中所正 常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刑法是人为和理性 的产物。现代社会,刑法的功能是多元的 ,对社会的保护与人权的保障是并重的。 我国刑法的功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确定犯罪、惩罚犯罪(行为规制机 能)
刑法的规制机能,是指刑法通过规 范,为人们提供了犯罪的行为模式以及 对犯罪的处罚基准。刑法的规制机能可 概括为确定犯罪和惩罚犯罪。
2. 特殊文义解释。对刑法所用的专门术语 ,不应按照通常的文字意义而是按照法律的习 惯意义解释,甚至应从专门的刑法含义去理解 。
(二)刑法的论理解释
论理解释,则是指参酌刑法条文
产生的缘由、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
项,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立法精神,
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包括系
刑法讲义
![刑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635b73a26925c52cc5bfee.png)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知识要点 1.基本内容:刑罚与罪质、犯罪情节、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2.表现特点: (1)制刑,重视罪质,兼顾犯罪情节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2)量刑,重在犯罪情节,兼及人身危险性,罪质只在极个别情况下,才对宣告刑的选定 起绝对决定作用。 (3)行刑,重在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兼及罪质和犯罪情节。 刑法的空间效 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
知识要点 (一)思想基础
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可谓法治精神与法治 理念在刑法中的另一表述。 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思想渊源: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 3.思想基础: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预测可能性)。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
1.刑法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立法史:1979 年7 月1 日通过,1980 年1 月1 日施行;1997 年3 月修订刑法典。 1997 年修订刑法的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保持刑法 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原来笼统的规定尽量做出具体的规定。 2.广义的刑法与狭义的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包括8 个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1998 年12 月29 日《关于惩治骗 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又叫行政刑法,当前我国不存在附 属刑法)。狭义刑法就是指的刑法典。
刑法学精讲讲义及练习题
![刑法学精讲讲义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828cdff705cc1755270976.png)
刑法精讲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与体系一、刑法的概念与分类1.刑法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立法史:1979.7.1通过,1980.1.1施行;1997年3月新刑法典通过。
修订的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保持刑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原来笼统的规定尽量做出具体的规定。
至今共通过6个刑法修正案。
3.法律体系地位:独立部门法;刑事法(民事法);实体法(程序法);公法(私法)4.广义的刑法与狭义的刑法: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与任务(一)刑法的性质规制内容的特定性、法益保护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注意:刑法的谦抑性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刑法的机能:(1)行为规制机能(评价机能与决定机能)。
(2)法益保护机能。
(3)自由保障机能。
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李斯特语)。
三、刑法的体系与解释(一)刑法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
注意但书: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做出相反、例外、限制或补充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予以表示,“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前的内容称为“本文”)。
1.非正式的刑法解释与正式的刑法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2.刑法解释的方法: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341“销售”)、缩小解释(111“情报”)、当然解释(二次以上)、反对解释(死缓减刑)、补正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3.目的解释。
任何解释方法所得出的结论都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解释结论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一)思想基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章 刑法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e3deeb6eddccda38366baf09.png)
第一节 刑法的概述
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及性质 刑法的任务 刑法的体系
第二节 刑法的体系 和刑法解释 刑法的解释
第一节Biblioteka 刑法的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 刑法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而以国家 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刑法有广狭义之分。 • 广义刑法是指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规、立法 解释、附属性刑法条款在内的规定犯罪、刑事责 任和刑罚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 狭义的刑法单指刑法典。97年刑法典现已经过六 次修正. • 二、刑法的性质 • 刑法的阶级性质是指刑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 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刑法的法律性质一是刑 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刑法 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第二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 一、 刑法的体系 • 刑法的体系即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我国刑法典由总则、 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共452条。结构为编、章、节、 条、款、项。 • 二、刑法的解释 • (一)按解释的法律效力来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和学理解释. • (二)按解释方法来分可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文理 解释: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 在文理上所作的解释。论理解释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 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 论理解释又分为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 三、刑法的任务 • 刑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 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 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 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 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可见,刑法 的任务是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惩 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第01章 刑法概述
![第01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004e53ef111f18583d05ac2.png)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
形式定义
实质定义
广义刑法
狭义刑法 刑法典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普通刑法
特别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形式定义是从刑法规定的内容范围来考察的。通说 认 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说明
但书 “但书”的情形: 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 如刑法第13条。
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如刑法第65条
3、“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如刑法第20 条第2款
二、刑法的解释 (一)刑法的解释的概念
刑法的解释就是对于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解释的必要性 1、刑法内容由文字表达,以普通用语为基础,大多数用语
实质定义则力求“在定义中揭示其阶级实质” 。一 般 表述为:“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 维 护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 么 行为是犯罪并应给以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 范的总和,即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即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即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社会性 (三)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调整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 2、强制性和严厉性
第二节
一、刑法的根据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章 刑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5513be0770bf78a65295495.png)
(二)刑法的解释方法 1. 文理解释(语义解释) 根据刑法用语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 方法。如持枪抢劫。 日常字义与法律字义:行凶、破坏交通工具罪 行为人理解的字义与一般人理解的字义:淫秽物品 2. 论理解释 扩大解释(大于一般的文义):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缩小解释(小于一般的文义):教唆不满18岁的人犯罪, 情报,入户抢劫 3. 逻辑解释 当然解释(形式逻辑可以推导):“举重明轻、举轻明 重”;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抢劫国家档案 反对解释:死缓二年考验期满,减为无期徒刑 4. 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超越“可能的文义” )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刑法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刑法的性质、根据和任务 刑法的结构、规范和解释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criminal law; penal law) 1. 独立性:无需依附于其他法律而存在 2. 严厉性:制裁手段的严厉(刑罚) 3. 广泛性: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广泛 4. 最后性:最终救济法
二、刑法的渊源
(一)刑法典(狭义刑法) 1. 1997年《刑法》(1997年修订,1997年10月1日施行) 2. 现行刑法典的基本情况:452条+7个修正案 3. 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 (二)单行刑法 1. 1979~1997年有23个,15个被废止,8个中的刑事责任 不再有效。 2. 现有1个 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 外汇犯罪的决定》(增设骗购外汇罪) ?1999年10月30日《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 教活动的决定》 (三)附属刑法 (四)国际刑法:须转化为国内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刑法概述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正确地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掌握以下几点:首先,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具有阶级性。
其次,刑法所规定的内容是犯罪与刑事责任,即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对各种犯罪应如何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对犯罪人如何适用刑罚处罚。
最后,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根据刑法规定范围的大小,可将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
狭义刑法仅指系统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具体犯罪及其刑罚的规范的刑法典。
根据刑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可将刑法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是指效力及于一国领域内任何地区和个人的刑法规范,也就是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
特别刑法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普通刑法的对称,指国家为适应某种特殊需要而颁布的效力仅及于特定人、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的刑法规范,又称为实质意义上的特别刑法;二是作为现行刑法典的对称,指国家为弥补现行刑法典的不足而颁布的一切刑法规范,又称为形式意义上的特别刑法。
在我国,特别刑法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根据法规的独立性与否,可将刑法分为单一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一刑法是指某一法规的内容全部或基本上是刑法规范,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刑法立法解释等。
单行刑法,也就是单行刑事法律,是指针对某种或某一类犯罪而制定的刑事法律。
它是为补充、修改刑法典而由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刑法规范,其内容基本上是刑法规范,但有时也包括一些非刑法的内容。
刑法立法解释是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之含义所作的说明。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的规定。
在附属刑法中,刑法规范不是主要部分。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和其他法律一样,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刑法才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应运而生。
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刑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也就是通过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刑法,包括奴隶制国家刑法、封建制国家刑法和资本主义国家刑法,尽管因国家类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反映剥削阶级意志并为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
它们都是镇压人民的工具。
这就是剥削阶级国家刑法的共同阶级本质。
当然,剥削阶级国家刑法为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也处罚统治阶级内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规定了一些所谓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条款,但这并不能掩盖剥削阶级国家刑法的阶级性。
与剥削阶级国家刑法不同,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保卫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保护广大人民当前及长远的利益。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亦即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征。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
宪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基本的部门法律。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律都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
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例如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调整的只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但在这一点上,刑法是一个例外。
刑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是以特定的调整方法使它与其他部门法律区别开来。
刑法的调整对象不限于某一类社会关系,而是调整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
仅以调整对象为标准,无法把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
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的侵犯,刑法就规定对这种行为予以一定的刑罚处罚,从而使这种社会关系进入刑法调整范围。
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和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
就惩治违法行为而言,其他部门法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刑法则充任“第二道防线”的角色。
其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任何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干预。
例如,违反民法的,要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强制,都不及刑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严厉。
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正因为刑法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质不同于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来同犯罪作斗争的法律。
第二节刑法的目的和任务一、制定刑法的目的刑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制定刑法的目的,即:“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根据该规定,刑法制定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这是由我国刑法的性质决定的,与刑法的任务一致。
制定刑法,有其法律和实践的根据。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众法之母,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
这就意味着,刑法必须依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而制定、修改或补充;刑法的规定及其解释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便没有法律效力;刑法的规定必须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法律化,即通过具体的刑法规范及其适用保障宪法的实施;刑事立法必须根据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进行,否则就是违宪行为。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
按照这一原则,制定刑法,既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照抄照搬前人或外国现成的东西,而应当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的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只有惩罚犯罪,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只有保护人民,才能更有效地惩罚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保护人民主要是指保护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的革命胜利成果,是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没有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此,我国刑法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列于各类犯罪的首位,置于刑法分则第一章,对之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政权和制度的巩固及社会生活的正常与繁荣,因此,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为此,刑法专章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获得了有力的保障。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
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刑法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刑法坚决保护公民所享有的人权。
(4)维护社会秩序。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国工作的大局。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完成这项伟大任务,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的强有力法律武器,刑法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各类犯罪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刑法的保障机能,首先体现为刑法为无罪的人不受刑事法律追究提供法律保障。
刑法以罪刑法定为基本原则之一,而无罪不罚是罪刑法定的必然要求,从无罪不罚的角度出发,任何人只要未实施犯罪,就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其次体现为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刑惩处。
任何人犯罪,只能依法受到刑罚处罚,不得对其实施法外刑。
刑法的保护机能,是指刑法通过制裁侵害一定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而达到使社会关系不再受犯罪侵害的目的,即保护社会的作用。
刑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
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即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
其编之下,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第一编总则分设五章,即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他规定。
第二编分则分设十章,即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刑法总则除第一章、第五章外,其余三章下均设若干节;分则除了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两章下设若干节外,其余章下均未设节。
附则是1979年刑法所没有的,仅有一个条文,其具体规定:一是修订后刑法典开始施行的日期;二是修订后刑法典与以往单行刑法的关系,宣布在修订刑法典生效后某些单行刑法的废止以及某些单行刑法中有关刑事责任的内容之失效。
一般说来,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规则。
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是解决具体行为定罪量刑的标准。
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
只有把刑法总则和分则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才能正确地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和适用刑罚。
二、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