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801003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2,理论24,见习8学时
一.课程简介(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用32学时)《创伤急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门临床课,本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骨伤类专业《创伤急救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创伤的诊断水平和急救能力,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特点,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骨伤创伤急症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及内伤急救,防治原则。
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创伤急救学的最新发展。
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科特殊检查.急救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本课程设为考试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
时,临床见习8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创伤急救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现场急救与转运,开放性创伤处理原则。
2.熟悉:创伤的定义及类型.急救组织。
3.了解:创伤严重性的判断,院内及院外急救设备。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创伤的定义及类型及急救组织工作的程序.手术原则。
2.重点内容: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伤员转送中的注意事项尤其脊柱及骨折的搬运;开放性创伤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3.难点内容:开放性创伤局部伤口的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1学时。
第二章各种急救措施
【目的要求】
1.掌握静脉切开术.胸外心脏按摩术.胸腔穿刺与吸流术.输血与输液。
2.熟悉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
3.了解人工呼吸.动脉输血术.胸内心脏按摩术。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操作。
1.2 动静脉切开的位置及操作。
1.3心脏按摩术的目的及操作。
1.4胸腔穿刺术的部位及操作。
1.5输血与输液的目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2.重点内容:
2.1动静脉切开的位置及操作。
2.2胸外按摩术的操作。
2.3胸腔穿刺术的部位及操作。
2.4输血与输液的目的。
3.难点内容:输血及输液的反应。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2学时。
第三章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综合征。
2.熟悉创伤后感染。
3.了解创伤后心博骤停及复苏.创伤后人体代谢.创伤病人麻醉。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创伤性休克。
1.2创伤后感染,包括化脓性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
1.3脂肪栓塞综合征。
1.4挤压综合征。
2.重点内容:
2.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
2.2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
2.3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
2.4挤压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
3.难点内容:
3.1创伤性休克的病理演变。
3.2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3.3挤压综合征病理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3学时。
第四章创伤后内脏合并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
2.熟悉:创伤后心.肺功能不全.创伤后呼吸困难综合征。
3.了解创伤后肝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创伤后心功能不全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1.2创伤后呼吸困难综合征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
1.3创伤后急性肾衰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1.4应激性溃疡的定义.临床表现。
2.重点内容:创伤后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难点内容:创伤后急性肾衰的病因病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2学时。
第五章颅脑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2.熟悉颅脑创伤的基本知识.头皮创伤.颅骨骨折。
3.了解颅脑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颅脑创伤的方法及治疗。
1.2头皮创伤(开放性.闭合性)。
1.3颅骨骨折(颅盖骨骨折.颅底骨折)。
1.4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2.重点内容:颅脑创伤的检查方法。
3.难点内容: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3学时。
第六章急性脊髓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脊髓创伤机能的检查.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以及创伤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
2.熟悉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横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脊髓的解剖生理.脊髓开放性创伤。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脊髓创作机能的检查.尤其肌力.反射.感觉检查。
1.2脊髓创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
1.3脊髓创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1.4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横断的诊断与鉴别。
2.重点内容:
2.1脊髓损伤后肌力.反射.感觉检查。
2.2脊髓损伤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3.难点内容:脊髓损伤平面定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3学时。
第七章胸部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气胸与血胸。
2.熟悉胸部创作的基本知识。
3.了解胸部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胸部损伤常见症状及处理原则。
1.2气胸与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重点内容:气胸与血胸的诊断及分类。
3.难点内容: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实践教学,参考学时为2学时。
第八章腹部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创伤性腹膜炎,肝脏.脾脏.肾脏创伤的诊断。
2.熟悉腹部创伤的检查及诊断。
3.了解腹部解剖生理,胃.二指肠.胰.胆.肠道.腹部大血管创伤。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腹部创伤的检查及诊断。
1.2创伤性腹膜炎定义.与诊断。
1.3肝.脾.肾创伤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2.重点内容:急性创伤性腹膜炎,肝.脾.肾创伤的临床表现。
3.难点内容:腹部创伤的定位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实践教学,参考学时为2学时。
第九章骨盆和会阴部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盆创伤。
2.熟悉膀胱.尿道创伤。
3.了解骨盆及会阴部解剖生理.直肠肛管创伤。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骨盆创作创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分型.治疗。
1.2膀胱.尿道创伤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2.重点内容:
2.1骨盆创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2膀胱.尿道创伤的病理表现。
3.难点内容:骨盆创伤的分型。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1学时。
第章手部创伤及断肢(指)再植
【目的要求】
1.掌握手部创口的闭合,创伤性截指伤的治疗,手部骨与关节创伤.肌腱损伤。
2.熟悉手部创伤的种类.急救与治疗.断肢(指)再植。
3.了解手部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手部创伤的种类.急救与治疗。
1.2闭合创口的具体方法。
1.3指端缺损.创伤性截指伤的治疗。
1.4手部皮肤撕脱伤.挤压伤.挫压伤的治疗。
1.5手部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
1.6肌腱损伤的处理。
1.7断肢(指)的定义.常见类型.急救处理。
1.8断肢(指)再植术的指征及操作步骤。
2.重点内容:
2.1指端缺损.创伤性截指伤的治疗。
2.2肌腱损伤的处理及术后肌腱粘连的处理。
2.3断肢(指)的定义及再植术的指征。
3.难点内容:
3.1手部皮肤缺损皮瓣的选择。
3.2再植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1学时。
第一章周围血管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分类及诊断.急诊处理方法。
2.熟悉主要周围动脉创伤。
3.了解周围血管的解剖.生理,周围血管创伤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周围血管创伤的类型。
1.2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诊断。
1.3周围血管创伤的急诊处理。
1.4主要周围动脉创作。
2.重点内容:
2.1动脉创伤的病理变化。
2.2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表现。
2.3动脉结扎术的适应症及部位。
3.难点内容:周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2学时。
第二章周围神经创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周围神经创伤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主要周围神经创伤的临床表现。
3.了解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周围神经创伤的分类与诊断。
1.2周围神经创伤的处理原则。
1.3主要周围神经创伤的临床表现。
2.重点内容:
2.1周围神经创伤的诊断。
2.2开放性神经损伤的初期处理。
2.3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创伤的诊断要点。
3.难点内容:臂丛神经的组成。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教学,参考学时为1学时。
第三章战伤外科急救
【目的要求】
1.掌握火器伤的一般处理原则。
2.熟悉火器伤的特点。
3.了解战伤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火器伤的特点。
1.2火器伤的一般处理原则。
1.3战伤的一般急救处理。
2.重点内容:火器伤的一般处理原则。
3.难点内容:火器伤的清创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VCD及多媒体。
【教学时数】
本章为理论,参考学时为1学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尝到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动静脉切开.胸外按摩术.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创伤性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创伤后急性肾
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颅脑创伤的检查方法,脊髓损伤后肌力.反射.感觉检查,脊髓损伤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气胸与血胸的诊断等技能。
(一)教学重点:
1.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伤员转送中的注意事项尤其脊柱及骨折的搬运;开放性创伤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2. 动静脉切开.胸外按摩术.胸腔穿刺术的操作。
3.创伤性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
4.化脓性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
5.创伤后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颅脑创伤的检查方法。
7.脊髓损伤后肌力.反射.感觉检查。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8.气胸与血胸的诊断及分类。
9.急性创伤性腹膜炎,肝.脾.肾创伤的临床表现。
10.指端缺损.创伤性截指伤的治疗。
(二)教学难点:
1.开放性创伤局部伤口的处理。
2.输血及输液的反应。
3.创伤性休克的病理演变。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4.创伤后急性肾衰的病因病理。
5.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6.脊髓损伤平面定位。
7.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8.腹部创伤的定位诊断。
9.手部皮肤缺损皮瓣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实验总学时
第一章创伤急救概述11第二章各种急救措施22第三章创作急救的基本知识33第四章创伤后内脏合并症213第五章颅脑损伤314第六章急性脊髓创伤314第七章胸部创伤224第八章腹部创伤224第九章骨盆和会阴部创伤112第章手部创伤及断肢(指)再植11第一章周围血管创伤22第二章周围神经创伤11第三章战伤外科急救11 共计24832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3. 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来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
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
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
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
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
通过课堂调查表评价表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童培建主编《创伤急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xx 年5月1日第一版。
2.参考资料:撰写人:审核人:。